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勾庄中学 浙江杭州 311112)
  
  摘要:“感恩”不仅是道德情感的基础,更是道德构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底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既是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手段,同时,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高尚人格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可见,前辈就告诫人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但让我们再看看目前那些“被爱”得渐趋冷漠与麻木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己不负责,对事不关心,对人不感恩,缺乏感恩之心好像成了当代年轻人的通病。但“感恩”是每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情感基础,也是道德构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底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什么是感恩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或自然界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动。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责任也是义务。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他人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 目前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补救的必要性
  
  2.1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由于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存在不少不当之处,再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今道德滑坡的现状的确是触目惊心。中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
  2.1.1不懂得珍惜父母养育之恩
  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费的心血可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可从孩子身上所得到的却恰恰相反。《父母世界》杂志曾刊登过一项中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统计结果是:日本学生回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美国中学生回答的列前三位的是:父亲、乔丹、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所回答的是: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中国自古提倡“孝道”,而如今且不说孝道,就连最起码的尊敬也得不到,这不能不说是身为中国父母者的悲哀。
  笔者在2007年9月也对本校91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9.3%的学生感到与家长存在“距离”与“隔阂”;53.1%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写的是家长;42%的学生从未向父母说过感激的话,特别是近几年,子女伤害父母的案件也时常发生。
  2.1.2漠视社会关爱之情
  广州《岭南少年报》曾以“什么事使我最感动?”为话题进行过调查,结果5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动。是的,现实生活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可在今天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在当今的学校里,师爱似乎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今天的孩子们不仅对师爱、父爱和母爱表现出冷漠与麻木,同样对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爱之情所流露出的冷漠,更让人感到心寒与汗颜。
  据《辽宁晚报》报道,沈阳市区的韩磊为救一落水青年,不顾安危跳入河中,奋力将落水者托出了水面,而韩磊本人却由于精疲力尽被大浪卷走了。就他在水中挣扎时,被救者却头也不回地离去了。重庆市94岁的李学林夫妻两个生活极为艰苦,但30年来,他们先后共收养了49位弃婴,但时至今日,没有一位孩子回来看过恩人。歌手丛飞就在他家财散尽,身患癌症,躺在病床上时,依然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催款电话。
  2.1.3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现在很多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他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对自己对别人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自私、自利、厌学、冷漠霸道、沉迷网络、盲目攀比、对抗父母、对老人不孝不敬、犯罪率上升、自杀现象增多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去反省的地步。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也给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3 分析现状,探究原因
  
  针对中小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淡薄的现状,笔者对此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与分析后认识到,这其中原因非常复杂,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也有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还有现实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3.1家庭教育重“养”轻“教”
  对于很多学生的自私、自利、冷漠霸道、不敬不孝,看起来“病”在孩子,而实际上“根”在家长。笔者曾对本校八年级321位学作过调查,95%的同学说其家长从未对自己进行过感恩教育。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付出,而且从不希望得到回报。其实这是错误的,这种做法不仅误导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家庭道德教育中的残缺。作为父母,自己付出的爱只有让孩子知道,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心,引发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怀。更严重的是,很多家长不但没有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甚至连孩子自己关心自己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结果造成了孩子连自己都不会关心,更不用说去关心别人。此外,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却很少去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和情感素质,根本谈不上引导孩子去感恩别人和回报社会了。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不但没有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就连孩子有时刚刚萌发的一些感恩别人的想法和念头,也会遭到父母无端的训斥和打击,孩子那颗原本纯真的感恩之心,就这样被无情地扼杀了。常言说,民风、世风皆源于家风,希望家长都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
  3.2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是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观原因
  由于教育制度及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到今天为止,学校、教师及学生仍没有真正的从思想上、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德育工作,更谈不上重视感恩教育了。正如校园里传言所云:“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而且,从目前德育工作的方法上看也明显落后,内容单一,手段呆板,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德育实际上成了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活动,育人工作更难落到实处。又由于目标往往过于高远,与现实反差太大,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持久性,学生也失去了追求的信心和勇气。因此,也可以说,教育者没能正确地在孩子身上撒下感恩的种子。
  3.3现实生活中缺乏学习的榜样
  对年幼的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还需要从成人社会中去耳濡目染,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让孩子们萌发感恩意识,产生感恩的情感,解决内心矛盾,最终能自觉地形成较为稳定的感恩习惯和动机。但我们只要反思一下今天的社会就不难发现,当前的社会的确太缺乏感恩的土壤了。对孩子们来说,要真正寻觅一个感恩的榜样,也实在是太难。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也就是说,成人必须做好榜样,主动为孩子做出向美、向善的表率。
  
  4 实施培养感恩意识的策略及成效
  
  感恩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面对这些责任感淡化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呢?下面是笔者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运用感恩教育来培养学生们感恩意识的一些尝试。
  4.1巧用案例,感化人心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就拿本学期第一次班会课上给学生讲述的两个真实事例来说,确实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学生,这一点真的超出了笔者的预料。这次班会是以“感动”为话题展开的,对同学们讲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生的教诲,朋友的关怀,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我们对于来自各个方方面面的“恩惠”和“帮助”早已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了,似乎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很少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感动,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不能不让我们感动 。
  事例一:心存感恩的湖南男孩儿黄舸。他7岁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医生预言他的生命周期只有十八岁。可这位坚强的孩子并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决定在有生之年,赶在生命的尽头,去寻找那些曾经帮助过或鼓励过自己的恩人,并当面说声谢谢。于是,自2003年起,这位坐在轮椅上四肢无力、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的14岁孩子和他父亲一起便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感恩之旅。他们花费3年多时间,行程1.3万多公里,终于找到了30多位恩人。
  事例二:把时间献给孩子的丛飞。1994年,当他处于最困难时,一位好心的女孩拿出600元钱让他参加歌手大赛,可后来再也找不到这位好心人,也无从报答她。此后,丛飞便决定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他热心公益事业,11年来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资助贫困学生178人,捐款300多万元,并亲自6次到贵州贫困地区为孩子们送去学费。可就在他倒在赈灾义演舞台上被医院诊断出已经是胃癌晚期时,可作为一位有名的歌手,却拿不出住院的医疗费!就在他住院期间,又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从中拿出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2万元,捐给了贵州贫困山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感动的,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准切入点而已。上面两个事例,还没讲完,教师里就已经鸦雀无声,当讲完时,教室里已是一片哭泣声。看到当时的场景,笔者确实无比感动。然后对他们说:“看来我们都是有感情的人,大家能不能就这两件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呢?”话声刚落,好多学生举起手,他们的话语中都对自己过去那种自私、冷漠和霸道的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接下来一段时间笔者收到很多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的信件,这次班会课的确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留心、多收集,肯定会找到无数打动人心的感恩事例。只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2知荣明耻,感恩父母
  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施恩不图报的思想,“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一传统的美德也在不断地被弱化。但作为班主任,无论如何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不孝敬父母、不感恩父母的人是可耻的。
  4.2.1认真算帐,触动心灵
  针对目前这些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孩子们,如果再用那种抽象、空洞的说教来进行感恩教育,结果显然是空而无力,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笔者通过算帐感恩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们算一算这些数字,想一想这些问题,例如:自己在母亲体内生存了多少天?这期间母亲容易吗?出生后又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自己喂奶、喂饭有多少次?擦屎擦尿多少次?生病时父母辗转过多少家医院、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自己家里一年有多少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有多少?今后还需要多少?你做过多少让父母高兴的事和伤心的事?你向父母说过多少次感激的话?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他们不算不知道,一算真的吓一跳,等他们算好时,许多学生的眼圈儿都红了。
  4.2.2深化感恩意识,体验真实情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对每一届初一新生,我总要连续召开几次关于感恩方面的主题班会,其主题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心存感激,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快乐做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等等;其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例如:相互交流父母疼爱自己的感人经历;讲述“感恩”的故事;演讲比赛;感恩典型人物介绍;感恩影片、感恩歌曲欣赏;看看儿时照片,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给父母写封信、做张贺卡等等。总之,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感知父母的辛劳,树立感恩意识,增强责任感。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感恩意识付诸于行动之中。
  (1)实施亲情行动:
  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从细微处入手。笔者总是设法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回报。例如:①作亲情观察。让每一位同学及时记下每天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或自己为父母做的事,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②作亲情沟通。常言道,言为心声,经常鼓励学生要和父母多谈谈心,经常向父母问声好,端碗饭,泡杯茶,捶捶背等;③作亲情体验。如“今天我当家”,让学生和父母互换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持家不易、父母恩深似海;④作亲情回报。回报父母、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应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和点滴的生活琐事中。
  (2)开展多种活动
  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德育引导者应该多元化,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下面是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一些尝试:①坚持办好“孝敬之星”的评比,每两周评选一次孝敬之星;②创办“感恩”小报;③利用好国旗下讲话。每个学期,请德育处安排几次有关“感恩”方面的国旗下讲话;④请语文组老师组织几次有关感恩方面的比赛。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诗朗诵等;⑤建议校团委组织有关感恩方面的文艺活动。让学生编排“感恩节目”,设计“感恩”宣传或广告;⑥让体育老师把“感恩的心”这首歌用于课间操。
  4.2.3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既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如果家校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肯定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否则,都有可能产生5+2=0或2+5=0的可悲的结局。因为,家庭是美德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会关心的基石,父母的行动会影响到孩子品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笔者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设法引导和启示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朋友和同学。
  4.3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学生的感恩意识只停留在家人、父母身上还是不够的,这不是我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及时地将他们的感恩意识迁移到爱别人、爱社会。笔者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方法。
  笔者经常在节假日、周末带领一些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例如:每当插秧或收稻的季节,就带学生到田间、地头,让他们体验并感知农民的辛苦,一粒米一餐饭确实来之不易。让他们到敬老院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聆听一下老人们当年艰辛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老人们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善待老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5 学会感恩,升华人格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高尚的人。其实,在很多时候,感恩并不在于回报了什么,而是在于自己与社会之间创造了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氛围,在肯定别人、回报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5.1感恩让人正直、坚强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的人,生活才会有动力和责任感。例如:香港著名的成功商人李嘉诚,他之所以能始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是因为他一直把“吃得苦中苦,来时报母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这样,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成为香港首富,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慈善家。同样,甘肃省宁县16岁的孩子李勇背着父亲去上学的事迹,也感动了很多人。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竟然获得了甘肃赛区一等奖,初中毕业考试又考出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在帮助并快乐别人的同时也坚强了自己。“当你心存感恩时,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5.2感恩促使人格高尚
  学会了感恩,就懂得将各种感激永铭于心,也会促使一个人产生责任感。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必定拥有的是一颗自私、冷酷、麻木而又绝情的心。看看当今的那些贪官污吏们,他们心中有几人能知晓感谢人民的养育与信任之恩。同样,再看那部分腰缠万贯的煤矿业主们,他们不但不感恩国家的富民政策,竟然麻木得连为他们创造出巨额财富的工人的死活都不顾,当然他们也一个又一个沦为阶下囚。如果他们能有一点感恩之心的话,他们的人格和良知又何至于扭曲到这种程度!
  
  6 结束语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它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和准确的切入点;同时,也为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学生的学习动力、行为习惯、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道德情感均有明显提高。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懂得识恩、感恩和报恩,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秀玲.《碰撞与沟通》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郭永福.《班主任新视野》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4]徐汉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005.
  [5]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王国锋(1972—),男,1995年参加工作,英语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余杭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了视场等于180度的球幕鱼眼镜头光学设计问题。介绍了它的应用和成像原理.球幕直径为24米。依据象差渐晕理论追迹了一系列子午和孤矢光线以及空间光线,从而可以绘制点列图。通过实例给出了有关的象质信息,
目的 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驻马店骨科医院2010年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2例进行研究,采用单侧外固定支
目的评估T—SPOT.TB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检测技术回顾性分析126例疑似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结果T—SPOT.TB检测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
目的观察硫酸舒喘灵(舒喘灵)在加速产妇分娩方面的作用。方法将50例住院分娩的待产妇(无阴道分娩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进入产程、宫口开大3cm时舌下含化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80%左右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老年人各器官在功能和药物代谢上都出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和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内靶实验中,测量粒子飞行时间读出电子学的时钟插件。两个时钟插件分别集成于3UPXI插件和6UPXI插件
目的探讨MSCT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特征和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1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皮质早期、皮髓交界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
<正> 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套语法和发音规则,加上一大堆词汇,这样就能得心应手地用外语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了。其实,上述三个要素只不过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整体;重要的是,文化因素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谓文化,有多种含义。本文所指的是
随着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受西方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增大, 如何保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发掘传统体育项目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日益受到关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CHD止、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标本,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I:A、D—D显著升高(P〈0.05)。其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