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是以“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为特征的,这种生育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中国长期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现实制度基础之上的。当前,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其的认知,并利用其中的有利部分,推动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促进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传统生育文化;形成;特点;影响
生育文化是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等,传统生育文化是基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之上的。特定的生育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及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其自身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当前我国总体的人口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它。
1、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可概括为“多育”,以多育为中心的传统生育观念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社会心理文化演变过程中,逐渐在民众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私有制的小农经济基础是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观念的根源。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由于其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使得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迫切想要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生育男娃成为家庭中的共同追求和经济保障。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在中国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存在。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计划经济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我国“早,多,男”的传统生育观念一直延续下来。
其次,建国后,我国实行了较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一方面使得城市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中国农村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着稳定的农业结构,人们世世代代被固定封闭在一片特定的黄土地上,生息繁衍,从而形成并巩固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网。为了扩充家族势力,人们必须要生更多的具有劳动力的男孩,由此便巩固了多生多育、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育文化。
再者,农村生育妇女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男女平等的观念就越重且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受地域、经济、政策等条件的限制,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更是很低。这使得农村女性目光相对狭隘,且受传统农村氛围的影响,逐渐沦为了传统生育文化所确定的生育工具。因此,要使传统生育文化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理清她们对于生育的正确认知。
2、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
(1)关心孩子数量
传统生育观念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中对生育的需要,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特征,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劳动以体力支出为主,儿子多劳动力就多,创造的财富就多,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父母晚年的生活就有所保障。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死亡率高需要以更高的生育率加以补偿,多子既是主观的选择,也是客观的需要。因此,传统生育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关注孩子的数量。我们常常听到的“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等就是传统生育观念关于关注孩子数量的体现。然而,过分追求生育数量而忽视生育质量,将可能进一步导致人口素质降低,影响我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进程。
(2)重男轻女的观念
自古以来,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不平等,男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在婚姻关系和生育行为上,形成了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姻家庭模式,妇女处于依附的地位。这种现象本质上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特征决定的,但它早已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了子嗣,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和罪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传宗接代、延续子嗣的观念在中国民众心理文化层次已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家族的存在价值、个体家庭组合的直接目的就是生育子孙,以至于有人说:“中国家庭最重要的基本观念,不外三个字,就是‘养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是传统生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早婚早育
我国早期因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高,需要用高生育率加以補偿,形成了早生早育和多育的生育文化。解放初,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19岁,结婚年龄较小使得女性生育孩子的时间也较早。由此,早婚早育就成为了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但它不利于优生学的实现,不利于提高生育人口的整体素质。当然,目前我国社会早婚现象已明显得到改善,但在传统文化盛行的农村,女孩年纪小小就嫁人也并不罕见。
3、传统生育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种在普通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心理习惯上完全接受的文化观念,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面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的人口新环境,我们应该重新看待传统生育文化,扬长避短。概括起来,传统生育文化对我国现今社会有以下影响。
(1)传统生育文化可能会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升
当今世界,较高的人口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以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多育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将生育作为传宗接代的手段,只注重人口的数量而忽视人口的质量。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传统生育文化强调“早,多,男”的生育特征,不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将会影响到出生婴儿和生育妇女的身体健康素质。并且,一味的重视男丁,会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2)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传统的生育观念中,人们重男轻女,使得女孩在娘胎中就注定不受到重视,这不符合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的要求。而那些担负着生儿育女任务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极其可悲的,没有任何权利,只是生育的机器,毫无人格可言。在当今的农村社会中,我们仍能看到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家中的女娃早早嫁人,把上学的机会留给男孩,这残忍地剥夺了女性追求知识和教育的权利。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我国人口的生育数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人们对生育男孩的渴望,重男轻女的现象更加严重,这不适应国际上追求性别平等的普遍诉求,是一种文化落后的表现。由此可见,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问题。
(3)保留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有利部分,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当前,我国的人口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然使得人们接受了一家一孩的现实,我国的出生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将可能会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继单独二孩政策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部署。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生育一孩的观念已经固定,要想有效地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应坚持在每个家庭不能超过两个孩子的前提基础之上,合理发扬传统生育文化中“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对我国整体人口环境和家庭结构的正确认识,积极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东岳论丛,2002年第2期.
[2]张学强.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J].作家. 2009第12期.
[3]王广义.漫谈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百科知识.2009年第20期.
[4]赵文琛.论生育文化.[J].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
【关键词】:传统生育文化;形成;特点;影响
生育文化是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等,传统生育文化是基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之上的。特定的生育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及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其自身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当前我国总体的人口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它。
1、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可概括为“多育”,以多育为中心的传统生育观念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社会心理文化演变过程中,逐渐在民众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私有制的小农经济基础是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观念的根源。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由于其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使得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迫切想要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生育男娃成为家庭中的共同追求和经济保障。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在中国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存在。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计划经济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我国“早,多,男”的传统生育观念一直延续下来。
其次,建国后,我国实行了较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一方面使得城市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中国农村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着稳定的农业结构,人们世世代代被固定封闭在一片特定的黄土地上,生息繁衍,从而形成并巩固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网。为了扩充家族势力,人们必须要生更多的具有劳动力的男孩,由此便巩固了多生多育、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育文化。
再者,农村生育妇女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男女平等的观念就越重且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受地域、经济、政策等条件的限制,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更是很低。这使得农村女性目光相对狭隘,且受传统农村氛围的影响,逐渐沦为了传统生育文化所确定的生育工具。因此,要使传统生育文化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理清她们对于生育的正确认知。
2、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
(1)关心孩子数量
传统生育观念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中对生育的需要,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特征,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劳动以体力支出为主,儿子多劳动力就多,创造的财富就多,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父母晚年的生活就有所保障。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死亡率高需要以更高的生育率加以补偿,多子既是主观的选择,也是客观的需要。因此,传统生育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关注孩子的数量。我们常常听到的“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等就是传统生育观念关于关注孩子数量的体现。然而,过分追求生育数量而忽视生育质量,将可能进一步导致人口素质降低,影响我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进程。
(2)重男轻女的观念
自古以来,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不平等,男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在婚姻关系和生育行为上,形成了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姻家庭模式,妇女处于依附的地位。这种现象本质上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特征决定的,但它早已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了子嗣,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和罪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传宗接代、延续子嗣的观念在中国民众心理文化层次已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家族的存在价值、个体家庭组合的直接目的就是生育子孙,以至于有人说:“中国家庭最重要的基本观念,不外三个字,就是‘养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是传统生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早婚早育
我国早期因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高,需要用高生育率加以補偿,形成了早生早育和多育的生育文化。解放初,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19岁,结婚年龄较小使得女性生育孩子的时间也较早。由此,早婚早育就成为了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但它不利于优生学的实现,不利于提高生育人口的整体素质。当然,目前我国社会早婚现象已明显得到改善,但在传统文化盛行的农村,女孩年纪小小就嫁人也并不罕见。
3、传统生育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种在普通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心理习惯上完全接受的文化观念,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面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的人口新环境,我们应该重新看待传统生育文化,扬长避短。概括起来,传统生育文化对我国现今社会有以下影响。
(1)传统生育文化可能会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升
当今世界,较高的人口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以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多育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将生育作为传宗接代的手段,只注重人口的数量而忽视人口的质量。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传统生育文化强调“早,多,男”的生育特征,不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将会影响到出生婴儿和生育妇女的身体健康素质。并且,一味的重视男丁,会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2)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传统的生育观念中,人们重男轻女,使得女孩在娘胎中就注定不受到重视,这不符合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的要求。而那些担负着生儿育女任务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极其可悲的,没有任何权利,只是生育的机器,毫无人格可言。在当今的农村社会中,我们仍能看到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家中的女娃早早嫁人,把上学的机会留给男孩,这残忍地剥夺了女性追求知识和教育的权利。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我国人口的生育数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人们对生育男孩的渴望,重男轻女的现象更加严重,这不适应国际上追求性别平等的普遍诉求,是一种文化落后的表现。由此可见,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问题。
(3)保留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有利部分,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当前,我国的人口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然使得人们接受了一家一孩的现实,我国的出生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将可能会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继单独二孩政策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部署。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生育一孩的观念已经固定,要想有效地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应坚持在每个家庭不能超过两个孩子的前提基础之上,合理发扬传统生育文化中“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对我国整体人口环境和家庭结构的正确认识,积极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东岳论丛,2002年第2期.
[2]张学强.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J].作家. 2009第12期.
[3]王广义.漫谈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百科知识.2009年第20期.
[4]赵文琛.论生育文化.[J].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