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生育文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是以“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等为特征的,这种生育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中国长期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现实制度基础之上的。当前,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其的认知,并利用其中的有利部分,推动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促进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传统生育文化;形成;特点;影响
  
  生育文化是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等,传统生育文化是基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之上的。特定的生育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及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其自身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当前我国总体的人口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它。
  1、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可概括为“多育”,以多育为中心的传统生育观念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社会心理文化演变过程中,逐渐在民众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私有制的小农经济基础是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观念的根源。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由于其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使得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都迫切想要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生育男娃成为家庭中的共同追求和经济保障。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在中国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还一直存在。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计划经济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生产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我国“早,多,男”的传统生育观念一直延续下来。
  其次,建国后,我国实行了较严格的户籍制度。这一方面使得城市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中国农村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着稳定的农业结构,人们世世代代被固定封闭在一片特定的黄土地上,生息繁衍,从而形成并巩固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网。为了扩充家族势力,人们必须要生更多的具有劳动力的男孩,由此便巩固了多生多育、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育文化。
  再者,农村生育妇女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男女平等的观念就越重且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受地域、经济、政策等条件的限制,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更是很低。这使得农村女性目光相对狭隘,且受传统农村氛围的影响,逐渐沦为了传统生育文化所确定的生育工具。因此,要使传统生育文化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理清她们对于生育的正确认知。
  2、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
  (1)关心孩子数量
  传统生育观念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中对生育的需要,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特征,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劳动以体力支出为主,儿子多劳动力就多,创造的财富就多,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父母晚年的生活就有所保障。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死亡率高需要以更高的生育率加以补偿,多子既是主观的选择,也是客观的需要。因此,传统生育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关注孩子的数量。我们常常听到的“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等就是传统生育观念关于关注孩子数量的体现。然而,过分追求生育数量而忽视生育质量,将可能进一步导致人口素质降低,影响我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进程。
  (2)重男轻女的观念
  自古以来,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不平等,男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在婚姻关系和生育行为上,形成了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姻家庭模式,妇女处于依附的地位。这种现象本质上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特征决定的,但它早已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了子嗣,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和罪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传宗接代、延续子嗣的观念在中国民众心理文化层次已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家族的存在价值、个体家庭组合的直接目的就是生育子孙,以至于有人说:“中国家庭最重要的基本观念,不外三个字,就是‘养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是传统生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早婚早育
  我国早期因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高,需要用高生育率加以補偿,形成了早生早育和多育的生育文化。解放初,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19岁,结婚年龄较小使得女性生育孩子的时间也较早。由此,早婚早育就成为了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但它不利于优生学的实现,不利于提高生育人口的整体素质。当然,目前我国社会早婚现象已明显得到改善,但在传统文化盛行的农村,女孩年纪小小就嫁人也并不罕见。
  3、传统生育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种在普通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心理习惯上完全接受的文化观念,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面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子化的人口新环境,我们应该重新看待传统生育文化,扬长避短。概括起来,传统生育文化对我国现今社会有以下影响。
  (1)传统生育文化可能会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升
  当今世界,较高的人口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以及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多育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将生育作为传宗接代的手段,只注重人口的数量而忽视人口的质量。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传统生育文化强调“早,多,男”的生育特征,不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将会影响到出生婴儿和生育妇女的身体健康素质。并且,一味的重视男丁,会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2)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传统的生育观念中,人们重男轻女,使得女孩在娘胎中就注定不受到重视,这不符合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的要求。而那些担负着生儿育女任务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极其可悲的,没有任何权利,只是生育的机器,毫无人格可言。在当今的农村社会中,我们仍能看到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家中的女娃早早嫁人,把上学的机会留给男孩,这残忍地剥夺了女性追求知识和教育的权利。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我国人口的生育数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人们对生育男孩的渴望,重男轻女的现象更加严重,这不适应国际上追求性别平等的普遍诉求,是一种文化落后的表现。由此可见,传统生育文化将会加重性别不平等问题。
  (3)保留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有利部分,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当前,我国的人口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然使得人们接受了一家一孩的现实,我国的出生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将可能会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继单独二孩政策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部署。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生育一孩的观念已经固定,要想有效地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应坚持在每个家庭不能超过两个孩子的前提基础之上,合理发扬传统生育文化中“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对我国整体人口环境和家庭结构的正确认识,积极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东岳论丛,2002年第2期.
  [2]张学强.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J].作家. 2009第12期.
  [3]王广义.漫谈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百科知识.2009年第20期.
  [4]赵文琛.论生育文化.[J].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秧歌是由汉族农耕生活形成和发展而來。其艺术形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承载了多元的社会文化内涵,至今依然保留了完好的汉族民间表演形态,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汉族秧歌中“伞”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具,它具有“风调雨顺”和“庇护生活”的美好寓意。本文以“伞”作为研究汉族秧歌的切入点,首先梳理了秧歌的起源以及伞与秧歌结缘的过程,进而总结了伞在几种不同秧歌中的运用和表现,最后分析了伞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提出,围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一工作重心,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本文拟对我区普通中学目前所使用的湘教版音乐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结合课程标准及规划纲要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材;表现;欣赏;创作;实践  音乐对青少年心灵的美化、情操的陶冶、智力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觉得浮力教学知识是一个难点所在,其实这是由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浮力教学难点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浮力教学;难点;优化策略  1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及浮力教学的难点  1.1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浮力教学是重点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创新的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针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策略  1.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实验的器械不足,教师往往是在讲内容时在课堂上就进行实验,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在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浅析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途径;农家书屋  前言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当前,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运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对古代不同民族文化题材的作品进行完美诠释与表达。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中国现在舞蹈越来越多受到全球不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再加上在舞台的表现方面各种现代化元素大量运用,中国古代题材如何“现代性”传承成为当代舞蹈人的一项重要历史责任。本文主要从古典题材
期刊
【摘要】:钢材的运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伴随科技和人们的认识度的不断提高,其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之中,并以新的姿态进入当代公共景观中。钢材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景观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刚性美感和强烈的表现力优势,越来越被公共景观设计师所重视。笔者通过结合实际调研沱江河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具体分析钢材在景观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多样性;沉重感;气质  莫里斯·科恩在《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
期刊
【摘要】:吐蕃时期是西藏历史上文化、社会重要的奠基时期,是西藏奴隶制文明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吏制组军、经济文化、典章制度、宗教哲学、艺术歌舞等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同时,这一时期制定了维护奴隶制的法律,成为了后世懂法律的基础。法律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其所在时期的法制观、阶级思想、世界观和价值观。吐蕃王朝时期的法律规范,是认识吐蕃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早在原始时代起,藏族就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也有以
期刊
【摘要】:国际原子能机构成立于1957年,它是联合国监督下的自主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国际和不扩撒机制中的主要支柱,其为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用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为了使核扩散问题得到更好的控制和解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不扩散  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
期刊
【摘要】:苏州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江南苏杭水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造就了苏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俨然成为苏杭建筑的历史表征,历经宋元明清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样式和色彩形式,寄文人骚客之诗画才情与天然的江南风景共生于一域之间,“天人合一”实在为其最完美之总结而无过之,必然古典中式建筑构成其江南建筑之精神之柱,而其色彩绘就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格。苏州博物馆在中国传统古建筑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折中处理,设计和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