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申请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输血前常规检查加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只做常规检查。统计2组实验结果。结果实验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5.62%,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输注无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进行评价;采用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对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AS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
目的:探讨hsa_circRNA_104633和hsa_circRNA_406281在原发性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期痛风患者(AG组)、45例间歇期痛风患者(IG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HC组)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a_circRNA_104633和hsa_circRNA_406281在所有研究对象PBMCs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个cir
目的:探讨新喋呤在普外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74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患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73)和非脓毒症组(n=101)。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WBC、NEU、血糖、ALT、CRP、PCT、Crea及新喋呤水平增高(P<0.05)。脓毒症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WBC、NEU、Crea、CRP、PCT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脓毒症组以血清新喋呤水平≥8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中医“三位一体”护理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10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中医“三位一体”护理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8疗程,3周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治疗8疗程后的免疫功能及外周血象指标水平;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化疗副作用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9.63
目的:探讨miR-182-5p及自噬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尿酸盐(MSU)晶体刺激健康男性外周静脉血建立痛风炎症模型,在0、1、2、4、6、8 h分离血浆及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THP-1细胞,给予MSU晶体刺激建立痛风炎症模型,分别在0、3、6、9、12 h时间点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和THP-1中IL-1βmRNA、linc00173、linc00963、miR-182-5p和LC3-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
目的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干预方案。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血压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血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各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观测成人正常闭膜管活体影像解剖,并探讨闭孔疝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40例健康成人行腹盆腔MSCT扫描,根据受试者年龄段分为18~29、30~39、40~49、50~59、60~69及70岁以上,共6组,分别标记为1~6组,每组男、女性各20例。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闭膜管区域多平面重组影像,并观测闭膜管倾斜方向、倾斜角、内外口形态、闭膜管脂肪含量、闭膜管长度、内外口最大长径、与之垂直的最大宽径及面积。结果:闭膜管多向内下(77.71%)及前下(93.75%)方向倾斜
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通过棕色脂肪产热基因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适应饲养和自主进食空白药物糖丸训练各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氮平给药组,每组12只。奥氮平给药组给予奥氮平(1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空白糖丸,3次/d,共28 d。Western bolot和生化检测奥氮平介导的代谢综合征与棕色脂肪组织(BAT)中UCP1的变化情况;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奥氮平对C3H10T1/2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棕色脂肪细胞的影响及UCP1蛋白的变化。结果:体
目的分析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维酶素片、泮托拉唑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胃黏膜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1(CDX 1)、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 2)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石油醚索氏提取法(S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川芎挥发油,运用GC-MS、DPPH法结合直观比较、主成分分析(PCA)等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SD、SE和SFE-CO2提取的川芎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2.62%和2.15%,分别检测到44、23和30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了其中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