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而作文教学又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见作文教学有多重要。然而,在在农村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十分害怕写作文,甚至于连一些语文教师都害怕教作文,一到上作文课就犯悚。“作文難,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是不少农村小学的真实写照。由于笔者也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我觉得在农村小学中之所以有不少人愄惧作文,是因为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从而导致了作文教学上的高耗低效、积重难返。那么,到底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什么样的误区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误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 总是暗示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愄惧心理
综观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孩子们写作文时,无不一再向学生强调作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同时它又有多难?要写好它是多么不容易?再加上每次写作文时又总会向学生规定出许多的条条框框,比如至少要写多少个字,中心一定要健康、突出,语言要尽量写得生动有趣些,不能记流水帐,不能平铺直叙,如果出现错别字、病句将会如何被扣分等等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先入为主心理的影响和过多过严过细的写作要求的束缚,才使得孩子们对作文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从他们接触到作文起就开始陪伴着他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逐步增强,最后有些学生甚至会达到“谈文色变”的程度。
(二) 教师只是空讲写作理论,自己却很少动笔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下水文”,也就是说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记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并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还有多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能够做到亲自“下水”作文呢?教师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水”的深浅,怎能体味得出学生为文之甘苦,指导好学生写好作文呢?
(三) 作文训练太盲目,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
由于小学没有一套独立的专门作文训练教材,而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跟班的又普遍较少(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几十年来就一直任教毕业班语文) ,因此,每位学生小学阶段教他们写作文的老师通常总会有三四个,而这些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往往又各自为政,很少有人会特别用心去研究一下之前和之后的教材里安排过哪些作文训练,而是经常随意地想让学生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有时候同样的一个作文题目(比如“记一件难忘的事”) ,三年级的老师曾经布置过,四年级的老师也布置过,而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后,老师又会再次让学生来写。而每一次的训练究竟是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似乎又都不太明确,造成学生越写越烦,而写作总体水平却徘徊不前。
二、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策略
(一) 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如果能让学习者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作文时,一定要努力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在这一点上,著名的作家肖复兴就给我们作出了良好的榜样,他在儿子刚入学时就开始教儿子肖铁写作文,当时肖铁认识的字还很少,于是肖复兴就让肖铁对着录音机说话,说后就和孩子一起听,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作文啦。肖铁一听,觉得不难嘛,就整天对着录音机说个没完没了。肖复兴再慢慢地帮他把说出来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肖铁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作文也就越写越好。当然,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多鼓励表扬他们,奖励他们一些小礼品,引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大声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或者把它贴到学习园地里,甚至推荐到报刊上去发表,都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 明确课标中对各个学段习作的不同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即便不能做到对每个年级的每次习作要求都了然于心,但至少也应当了解一下《课标》中对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比如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第二学段是引导学生乐于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学习修改作文;第三学段是主动能过写作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写读书笔记和一些常见的应用文,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教师只有清楚地把握好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教学中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
(三)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把自己喜欢的语语句、片段摘抄下来,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相关的写作知识。课后,要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读书笔记,能使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
(四) 上好作文评讲课,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完学生的作文后,我都会根据学生实际习作的情况认真地写好作文评讲课教案。讲评作文时出示具有普遍性缺点的习作让学生点评,再集体修改。例如:在教学生写人教版五年的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时,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能表达自己受感动时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集体修改。一位学生用积累的一个好句“我的内心微微一震,似乎有什么东西缓缓流入心间,哦,那是一份感动,浓浓的感动”来写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让其他学生仿照着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学生修改后的作文不再干巴巴,而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了许多。
习作后的讲评较之习作前的指导更有的放矢,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误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 总是暗示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愄惧心理
综观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孩子们写作文时,无不一再向学生强调作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同时它又有多难?要写好它是多么不容易?再加上每次写作文时又总会向学生规定出许多的条条框框,比如至少要写多少个字,中心一定要健康、突出,语言要尽量写得生动有趣些,不能记流水帐,不能平铺直叙,如果出现错别字、病句将会如何被扣分等等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先入为主心理的影响和过多过严过细的写作要求的束缚,才使得孩子们对作文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从他们接触到作文起就开始陪伴着他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逐步增强,最后有些学生甚至会达到“谈文色变”的程度。
(二) 教师只是空讲写作理论,自己却很少动笔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下水文”,也就是说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记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并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还有多少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能够做到亲自“下水”作文呢?教师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水”的深浅,怎能体味得出学生为文之甘苦,指导好学生写好作文呢?
(三) 作文训练太盲目,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
由于小学没有一套独立的专门作文训练教材,而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跟班的又普遍较少(比如我的一位同学几十年来就一直任教毕业班语文) ,因此,每位学生小学阶段教他们写作文的老师通常总会有三四个,而这些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往往又各自为政,很少有人会特别用心去研究一下之前和之后的教材里安排过哪些作文训练,而是经常随意地想让学生写什么就写什么,因此有时候同样的一个作文题目(比如“记一件难忘的事”) ,三年级的老师曾经布置过,四年级的老师也布置过,而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后,老师又会再次让学生来写。而每一次的训练究竟是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似乎又都不太明确,造成学生越写越烦,而写作总体水平却徘徊不前。
二、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策略
(一) 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如果能让学习者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作文时,一定要努力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在这一点上,著名的作家肖复兴就给我们作出了良好的榜样,他在儿子刚入学时就开始教儿子肖铁写作文,当时肖铁认识的字还很少,于是肖复兴就让肖铁对着录音机说话,说后就和孩子一起听,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作文啦。肖铁一听,觉得不难嘛,就整天对着录音机说个没完没了。肖复兴再慢慢地帮他把说出来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肖铁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作文也就越写越好。当然,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多鼓励表扬他们,奖励他们一些小礼品,引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大声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或者把它贴到学习园地里,甚至推荐到报刊上去发表,都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 明确课标中对各个学段习作的不同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即便不能做到对每个年级的每次习作要求都了然于心,但至少也应当了解一下《课标》中对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比如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第二学段是引导学生乐于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具体,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学习修改作文;第三学段是主动能过写作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写读书笔记和一些常见的应用文,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教师只有清楚地把握好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教学中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
(三)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把自己喜欢的语语句、片段摘抄下来,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相关的写作知识。课后,要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写读书笔记,能使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
(四) 上好作文评讲课,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完学生的作文后,我都会根据学生实际习作的情况认真地写好作文评讲课教案。讲评作文时出示具有普遍性缺点的习作让学生点评,再集体修改。例如:在教学生写人教版五年的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时,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未能表达自己受感动时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集体修改。一位学生用积累的一个好句“我的内心微微一震,似乎有什么东西缓缓流入心间,哦,那是一份感动,浓浓的感动”来写出自己的感受。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让其他学生仿照着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学生修改后的作文不再干巴巴,而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了许多。
习作后的讲评较之习作前的指导更有的放矢,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