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文化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钢琴发源于欧洲,是由十八世纪的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发明的一种键盘式乐器,素来拥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钢琴一经传入我国,我国众多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便成为了它的拥趸,并在不断的摸索中,将民族文化与钢琴作品相结合。虽然我国在钢琴音乐上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各个方面,我国都在不断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也逐渐向发达国家靠齐,民众对于钢琴音乐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同时刺激着我国的众多优秀音乐家不断迸发出创作激情。本文将就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就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钢琴作品;民族文化;发展历史
  一、钢琴作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自钢琴诞生至今,围绕钢琴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已经走过了三百余年的发展之路,一大批优秀的钢琴作品和钢琴家得以涌现,经历了时间的冲刷洗礼,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莫扎特、肖邦、李斯特等钢琴家凭借其举世无双的音乐天赋,并通过自身后天的不懈努力,将世界钢琴音乐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时代高潮。
  在钢琴传入中国的百余年间,我国的数代音乐人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逐渐将我国民族文化与钢琴相结合,丰富了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内容,更使得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得以通过音乐展现。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各国更加频繁的交流,我国的钢琴文化发展更加迅速,使我国也得以涌现一批著名的钢琴家,从此我国音乐人的面孔时常出现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演奏着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钢琴作品,在世界音乐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民族文化趋势
  起初由于我国与欧美各国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鸿沟,致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一直处于“难登大雅之堂”的境地,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动荡的十年给了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新的机遇,由于那时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教学被纷纷叫停,致使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只限于对古典乐曲和民族乐曲的改编。这样的改编却使得我国钢琴作品的境地得以改变,把我国钢琴音乐推向了历史的高点,此后我国钢琴作品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延续至今。民族化了的中国钢琴音乐从此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深远影响着此后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
  (一)节奏体现的民族文化
  节奏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拍子,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文化可以從节奏中得以体现。钢琴作品中的小节和标记展示了这种节奏,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发挥,稍微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在演奏中最应该注意的是重音部分,因为不论何处的重音发生任何强度的改变会使得音乐的节奏发生重大变化。节奏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含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例如小节、拍子、重音的位置和循环周期等等。在我国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创作中,我国音乐家充分发挥了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作用。然而欧美的音乐作品中却常常用到均分律动的功能性,这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和欧美音乐作品在节奏上的本质不同。当下我国许多钢琴家在作曲过程中,都会有意的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并且借鉴欧美作曲的特点,将均分律动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完美组合。由于我国作曲家们纷纷在规整拍子和变换拍子的变换运用中进行了大量尝试,使得原本固定的重音有了变化空间。将重音的变化和均分律动的功能性应用到演奏中,节拍的变化将更加丰富,我们可以在经典作品《翻身的日子》中看到这些完美的变化,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重音程度的高低变换来调动节奏,使得乐曲在钢琴演奏中不断经历澎湃的高潮和绵柔的铺叙。
  (二)音调多声性体现的民族文化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音调的多声性即复调音乐,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要定义音调的多声性,则还要加上主调音乐,我们一般所讲的钢琴作品的音调多声性主要还是复调音乐。欧美的音乐创作更注重立体性,所以其作品的音调往往具备多声性。现如今我国音乐人在创作中,也开始加强旋律的立体构建,逐渐发展出了多声性的民族特点。随着钢琴家们的不断尝试探索,在复调技巧的运用上,逐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进行有机结合,突出音乐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创作钢琴作品的方式以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为主,例如王建中在《云南民歌五首》中就对卡农进行了局部模仿。另一种则是将复调作为钢琴作品的体裁,注重结构的承上启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主要是将欧美的复调技巧融进我国民族音乐,体现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赋予作品更浓厚的民族底蕴,例如吴祖强的《民歌创意曲》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在我国民族乐曲向钢琴曲改编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古典民族乐曲的五音特点,借助钢琴充分发挥古典民族乐曲的声乐特色。
  四、结语
  当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趋势是更多的将钢琴本身的美感与我国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以期构造音乐和文化的完美融合体系,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运用节奏和音调的技巧性,展现钢琴作品的古典美。我国的钢琴音乐家还应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充分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使我国民族文化在钢琴作品中有更丰富的体现,促进我国钢琴音乐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钢芹.王建中钢琴作品名族性风格分析[J].艺术研究,2013,(02):71.
  [2]雷蕾.王建中钢琴作品之名族风格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6.
  [3]魏廷格.关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概述山.钢琴艺术,2011.
  作者简介:高丽(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方向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安德烈·帕努夫尼克是波兰现代派音乐家。提到波兰的音乐家,大家都会想到肖邦。而对于帕努夫尼克这个名字普遍比较陌生。作为一名现代派波兰音乐家,帕努夫尼克与其他现代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将传统作曲方法融入到现代作曲特点中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中交响乐占主要部分,但是结合本人专业,最终选择了作者晚期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来分析,本文仅从五种音乐语及节奏对
教育发展战略,意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虽然很少国家与地区明确提出和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但是,没有提出和使用这一概念,并不等于它们在一定时期没有确定教育发展重点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之一,而作为青少年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师生,心理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认为,中师生的未来职业已经
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对于期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行业性期刊基于自身的一些特点,更应建好这"两支队伍",具体的建设思路和举措主要包括通过自然来稿、主动联系、实地
廖胜京的钢琴曲《火把节之夜》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一首代表作,作品整体有静有动,音乐形式复杂多变,对演奏方法的要求也较为广泛和深入。本文对此曲中所运用的作曲技法、所表现
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师范在内的高等学校中旨在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讨论方兴未艾,高潮叠起。然而,纵
目的:评价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对肺癌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将肺癌患者分为非小细胞性肺癌组(NSCLC)和小细胞性肺癌组(SCLC),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静脉血,按RIA方法检
我校是广州市幼儿教育职业高级中学,目前有十九个教学班,约有八百多名女学生,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师范专业的某些偏见以及幼儿教师的生活待遇还不高等种种客观原因,优秀的学
目的:探索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死亡风险的预测,为合理分配使用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年收治的病情较重的脑血管意外患者60例,记录每例发病到就诊时间、发病到死亡时间(入院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除了与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受教育有关外,同时也和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同等智力、学历和经历的人,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他们在个性特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