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患者以西药肾炎康复片进行治疗,实验组36例患者以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尿检结果中的尿蛋白、尿红细胞及24小时尿蛋白自定量的变化,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尿检结果中尿蛋白、尿红细胞及24小时尿蛋白自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慢性肾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17-01
  慢性肾炎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小球免疫性炎症,导致慢性肾炎的原因比较复杂,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主要症状有高血压、血尿、贫血、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等。临床上目前多采用西药ARB、ACEI等进行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我院近年来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肾炎,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3月共收治慢性肾炎患者72例,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8.3±7.1)岁;病程为6-49个月,平均病程为(20.1±5.5)月。实验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为24-61岁,平均年龄为(21.6±6.3)岁;病程为6-53个月,平均病程为(22.4±6.5)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西药肾炎康复片,一天2次,一次1.5g,持续55天。
  实验组以中药治疗,药方构成如下:30g白茅根、10g制附片、5g肉桂、10g泽泻、10g淫羊藿、20g熟地黄、10g车前子、15g山药、15g茯苓、10g枣皮、20g生地、10g牡丹皮、10g泽泻、30g丹参、40g黄芪。随症加减:对偏阴虚者加10g黄柏、15g女贞子、10g知母、10g旱莲草,黄芪减量;对阳虚甚者加15g党参、10g附子;对以血尿为主者加10g仙鹤草、50g鲜白茅根、15g玄参;对以蛋白尿为主者加10g白术、15g益母草、10g紫苏叶、10g党参、15g白花蛇草、10g蝉蜕、15g黄精、15g菟丝子、15g石韦;对合并高血压者加10g钩藤、20g牛膝、10g野菊花、20g地龙;对肾功能不全者加15g杜仲、10g龟甲、20g土茯苓。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2周一个疗程,持续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体征变化,记录中医证候分;对患者定情进行尿液检验,检验尿蛋白、尿红细胞及24小时尿蛋白自定量的变化;根据《中药研究原则》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经过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指数下降(++),尿蛋白自定量及尿血红细胞指数下降幅度≥45%;有效:患者经过治疗肾功能明显恢复,尿蛋白自定量的下降幅度<45%,尿血红细胞指数的下降幅度≥45%,尿蛋白指数下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症累积分数差异不具备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病症累积分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病症累积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检结果中尿蛋白、尿红细胞及24小时尿蛋白自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根治困难。而慢性肾炎患者除了肾脏亏虚外,多伴有脾脏阳虚、肺脏气虚、气阴两虚等症状,因此,慢性肾炎不仅存在肾脏病变,病变还会损伤其他组织器官。除此之外,慢性炎还还会引发风寒症、湿热证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其他脏腑器官的调理。笔者根据自身从医经验总结得出,慢性肾炎多是由日常饮食无節制,身体积劳成疾损伤脾肾,而脾脏受损之后不能正常的运化水食,并对气化开阖造成影响。慢性肾炎病程较长,而久病致瘀,使得气血运行受阻,表现为四肢肿胀、腰部酸软、面色阴郁等。
  本研究通过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可使肾阴虚充填、阴中求阳、气血通畅、肾炎缓解。方中黄芪能够益卫固表、扶正祛邪、补气升阳;制附片、淫羊藿、肉桂具有温阳化气的功效;当归、益母草、丹皮、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络的功效;白茅根、生地能够止血凉血,清除尿中的红细胞;茯苓、泽泻、蒲公英、车前子、连翘具有泄浊、清热祛湿、利尿的功效;白花蛇草可清热解毒利湿;熟地、枣皮山药具有固涩精气、滋补肾阴的功效。诸方连用能够活血化瘀、解毒祛邪、利湿化水、益气固本。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尿检结果中尿蛋白、尿红细胞及24小时尿蛋白自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均提示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方法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中药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套基于关联规则的完整配伍禁忌理论。其中,“十八反”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汉朝,并在历代中药著作中有过使用先例。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法,深度挖掘中药药性本质,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特,最与配伍方式,寻找特定的属性组合与中药配伍禁忌的特点。  关键词:中药配伍禁忌;性味归经;关联规则;数据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本院62例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药外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双黄连粉治疗,观察组采用冰硼散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6.7%,说明双黄连粉以及冰硼散在治疗口腔溃疡疾病时效果显著。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药外用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比
期刊
摘要:骨作为一个新的揭示内分泌器官,最少能够分泌出2种激素,对能量代谢以及矿盐代谢起到一个非常的调节作用,对骨质疏松、DM、异位钙化以及肥胖症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以上临床新的方向,和中医辩证理论的肾主骨藏精的相关理论基本相同,进而反映出中医辩证理论具有超前性以及持久的“生命力”。根据骨内分泌的作用,对中医辩证理论当中肾主骨藏精给予分析研究,同时展望部分作用在骨中也许通过对骨内分泌调节,进而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疗效以及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本院肛肠科收治的234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7例,分别给予不同疼痛治疗方法,探讨中医疗法对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医疗价值。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1%;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X2=8.0550(p=0.0045);上肢麻木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锁骨骨折患者中医论治及手法整复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医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中医治疗,治愈22例,缓解12例。结论:幼儿无移位骨折及青枝骨折均不需要手法复位,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对少年和成年骨折有重叠移位或成角移位则必须进行手法复位和固定。锁骨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而合并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静脉损伤者,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期刊
摘要: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医学体系。传统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挑战,其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结合相关的理论文献,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改善现状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为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09月心律失常患者68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参龙宁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治疗后心悸评分为(2.11_+0.01)分,神倦乏力评分为(1.03±0.01)分,气短评分为(0.72±0.04)分,以上数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中医传统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手法复住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观察组(30例,中医传统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