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视角下泉州桥南村文化景观的保护、更新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景观是自然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平衡,人地关系的演变、发展充分体现在乡村文化景观中。本文以泉州桥南村为研究对象,在人地关系视角下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景观存续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认知研究,分析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状况和成因。
  关键词:人地关系;文化景观;泉州桥南村
  一、人地关系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人与地概念辨析
  研究人地关系时不得不提到土地利用系统,这是一个复杂的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土地利用是人们根据土地的自然因素、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系统对土地的利用、保护和生产。自然生态系统与土地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了土地利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关系、生态系统与土地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和程度。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生活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1]。所以人地关系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地两种因素相互构成了空间上具有一定地域范围的形成与演化,改变了人地互动的方式和深度,促进了乡村空间结构、功能的多样性。受到人类社会系统中文化、历史、生产等因素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宏观上改变了乡村外部形态或表达形式,微观上引起了乡村建筑空间建构的消亡和改变。
  (二)人地关系的对立与统一
  文化景观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亲密联系,其内涵从未偏离过人地关系,“人”具有社会性,“地”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许多规律性的地理环境要素。为了生存,人类不断地扩张和改造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地理环境也在影响着人类活动,造成了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二、桥南村文化景观特征概述
  (一)物质要素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的三大城市之一[3]。泉州市作为连接东亚、欧洲和地中海的贸易网络,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依山面海,拥有丰富的深水资源,是中国罕见的天然港湾。起伏的山脉、丘陵、河谷和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丘陵占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泉州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带,北临福州,南临厦门,东望台湾,交通便利,海陆空交通网络发达[4](如图1)。桥南村始建于隋唐,拥山面海,位于泉州市第二大江——洛阳江南岸,东边面临海上丝绸之路,更有蔡襄祠增加人文风采,其建筑的文化内涵更是突出了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独特的地域色彩(如图2)。             
  (二)非物质要素
  乡村文化景观是“人—地互动”的复合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载了乡村人类活动,表达了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从古到今,桥南村村民在改造自然的尝试和努力下,乡村文化景观记录了桥南村的沧桑变化,从而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的见证[5]。千年桥南村,是闽南民居的典型代表,以文化为内核,在其发展过程中,该地乡村非物质文化在无形中构建了有形的文化空间,桥南村的有形文化存在于传承千百年的文化习俗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节日习俗等,正是乡村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习俗蕴含着乡村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如图3、图4)。
  
  三、桥南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在逻辑:
  人地关系的演变发展及现状
  (一)桥南村文化景观连续性的内在认知
  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看,人地关系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类现象的存在。人文景观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桥南村拥有大量珍贵文物、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开放、包容、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桥南村文化景观是当地居民通过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维护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它是人与自然不断互动的结果,乡村历史文化景观具有一系列的价值。首先,它们是重要的历史记录,可以为后人提供经验和启示。其次,这种景观与丰富的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良好的自然适应性,可以给人们提供大量的审美和感官体验,具有生态优势,一些历史文化景观的生态平衡优于现代农业景观。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历史保护建筑往往经过功能改造,成为乡村地区青睐的对象。另外,历史文化景观不仅代表着故乡、怀旧、和谐、安宁,更是一种情感,往往与周围环境或一座座老建筑联系在一起。因此,文化景观不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验证。
  (二)桥南村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乡村中人地关系的形成与变迁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并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在谈“保护”之前,需要从人地关系的特征来判断桥南村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传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新的人地关系是什么状态?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简单来说,人地关系是文化景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桥南村村民普遍进入城镇就业或者定居。村落中的新建建筑可以满足现代居住的要求,但與传统建筑文化割裂、大片老宅外观井然有序但空巢化现象严重,甚至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靠近城区的村落会失去其特性,传统人地关系消失贻尽。但从另一角度看,传统人地关系的消亡并不会绝对导致桥南村村落活性的丧失,桥南村环境优美、历史风貌浓厚的特质激发了文创产业的繁荣,现代社会信息的快速流通也使得外来资源的大量涌入,整个村落新的人地关系初步建立成型。其特征就是在基本保留传统的村落格局与建筑外壳的情况下,依托新的产业建立了新的人地关系,并需要时间来检验其可持续性。
  (三)桥南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状
  桥南村是一个千年历史文化村落,但随着时间的更替,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村子现状风貌混杂,但街区的整体肌理依然存在,历史建筑尚存。桥南村的建筑以住宅为主,建筑材料由石头、砖混结构组成,具有典型的闽南民居特征(如图5)。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新旧程度不同,在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缺乏引导和控制。一些建筑物年久失修、闲置、濒临毁坏,影响了村镇面貌(如图6)。多年的自然增长,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使得桥南村的整体景观混乱,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低下,新建建筑对历史街区的整体规模、色彩和建筑外观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村庄的发展呈现出两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保护和利用,加之缺乏有效的投入和管理,历史价值逐渐丧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改善现有生活条件的需要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之间缺乏协调机制。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压力,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着挑战。                 四、桥南村文化景观的营造保护、更新
  桥南村有著典型的乡土建筑遗迹,是当地居民通过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维护于一定的工艺技术而形成的。基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其传统乡村建筑具有一系列的价值。首先,它们是重要的历史记录,为后人提供经验和启示。其次,在乡村建筑技术工艺中融合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理念和风格,造就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韵味,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审美和感官体验。所以在对桥南村乡村建筑保护性恢复的基础上,对原有乡村聚落的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包括街巷形态、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传统建筑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路、水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保护、利用和发展提升乡村的整体文化形象[6]。为避免乡村建设中的陈规定型问题,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结合待改造村庄的现状,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设计。统筹考虑村庄居住形态、乡土景观、产业布局等问题,通过将当地元素和符号与全村历史风貌相结合,牢牢把握桥南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固有特色,依托原有历史村落骨架的生长,通过历史风貌的保护和再生,增添城市自豪感。通过对原有空间和场所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发展海丝、农耕、建筑、渔业、民居等传统文化,融入开放,让闽南文化更加健康。
  五、结语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泉州桥南村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多元融合,兼收并蓄的地域文化风格更体现了桥南村传统建筑的文化性、时代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文化景观对于传统人地关系趋于衰落的村落来说,要注重延续与提升传统人地关系中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价值的部分,保护乡村文化景观,不仅需要我们认知过去与现在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判断未来。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开封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蒋黎莉.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状况和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黄一绥,邱健斌.泉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61-65,69.
  [4]高洪,陈国猛,郭晓林,等.把握撬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杠杆——以泉州为例看“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7(1):48-51.
  [5]李璐瑶,郭丽.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J].四川农业科技,2019(10):5-9.
  [6]张玉柱.苏州古村落群吴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任梓月,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文化景观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团扇文化深厚久远,工艺精湛,是承载传统艺术文化的形式之一。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互通,团扇在工艺上得到了创新与发展。本文以传统缂丝团扇与现代法绣团扇为例,从团扇的工艺、造型、题材等方面分析团扇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团扇工艺;缂丝工艺;法绣工艺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工艺缂丝的设计应用研究”(2019SJA0605)成果。  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
山西传统生肖剪纸是中国传统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期的生肖剪纸图式造型独特、风格多样。而不同生肖题材所表达的寓意与希冀也各有不同,既丰富了山西传统剪纸的类型与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摘 要:在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在现代工业发展和新兴品牌强势推出的双重冲击下,如何维持百年品牌经营蓬勃发展成为中华老字号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提出运用有效的品牌IP化设计与传播策略将成为中华老字号发展的重中之重。荣宝斋品牌IP化策略研究将以“荣宝斋”这一老字号为例,深入分析其品牌IP化策略,为正在面临困境的中华老字号拓宽发展道路。  关键词:荣宝斋;“互联网+”;中华老字号;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与推动下,苗绣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振兴苗绣,实现苗绣内在良性发展,途径有二:其一,打造苗绣品牌,拓宽苗绣工艺制品销路,扭转苗绣工酬严重失衡局面,改善与提升苗绣传承人群经济收入;其二,持续提升苗绣文化内涵,多维度营造同苗绣振兴相适应的文化土壤与氛围,重塑苗民对苗绣的高度认同感,帮助苗民重拾苗绣应用于生活、生产的传统.而在此过程中,企业、政府的角色担当不可或缺.
摘 要: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宿州民间剪纸产业化研究是民俗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于该地区剪纸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品牌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对宿州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资源优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适宜宿州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宿州;民间剪纸;产业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外公对我说:“不准再看闲书,看闲书是不务正业,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刚开始,我对此束手无策,没有了书看,就像战士少了枪,每天都无精打采。有一天,我灵光一现,想起我曾经带书到学校去看,哎,我真是太笨了,怎么没早点想到呢?我心里窃喜:“外公啊外公,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吧!”  这办法果然奏效,我悄悄把书放进书包里,带进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埋
摘 要:虎头鞋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在河南,虎头鞋在民间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历代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它兼具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表达了人民对美好、幸福、平安生活的殷切向往。鉴于民间虎头鞋的重要艺术价值,本文从造型特点、装饰手法、审美、应用前景等方面对河南民间虎头鞋展开深入研究,旨在进一步挖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常常被冠以清高、坚韧、超然脱俗等优秀品质。竹元素的应用赋予紫砂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本文以竹元素在紫砂器设计中的多样化应用为切入点,从竹元素题材与紫砂的关系,竹元素在紫砂造型和装饰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竹元素在紫砂器型设计中的表现手段与装饰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提高大家对竹题材紫砂器创作的认识,为今后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竹元素;紫砂
摘 要:竹刻器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发达的生活美学水平,其艺术性不亚于纯粹陈设欣赏性的竹艺作品。吴云生的竹刻作品全部为兼具陈设欣赏性的生活实用类器皿,以小型器物蝈蝈笼、香具为主,兼有中大型杂器。吴云生综合竹艺,以竹刻为主,广泛采用线刻、浅刻、深刻、陷地深刻、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同时兼有篾丝扦插、扎制与竹片拼接、组合成器法。其中竹片雕刻后拼合成器是吴云生竹刻艺术,也是天水竹刻的重要技术之一,体现出民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和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带有中国元素的西方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从这些设计中看出西方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本文试图以优秀的西方平面设计为例,分析中国元素在西方设计中的应用,学习西方的优秀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有温度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