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次鲜美的松茸之旅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马观花”式度假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人们希望能在目的地有更深入的体验。基于这样的原则,“行李旅宿”设计出一些与当地文化、环境等紧密结合的度假系列产品。
  秋日既至,正值云南地区的菌季,不少人都将去云南品尝这一年一会的季节之鲜列为to do list。“行李旅宿”也在旅行规划师多次进山之后,敲定了这次的度假产品“松茸之旅”。要知道,一条线路的推出通常不易,旅行规划师至少每月两次到访在地,持续一年才大约摸索出来。
  目前的度假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是仅仅提供“走马观花”式旅行产品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了,随着消费的升级,对于度假的诉求越来越高,人们也希望能在旅行目的地有更深入的体验,所以行李旅宿会设计出一些与当地文化、环境等紧密结合的度假系列,最后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形成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度假产品。
  这次的“赏味松茸,户外野宴”,吸引了不少逐鲜而来的人。松茸之旅的目的地沙溪,从大理古城驱车两小时即可抵达。云南人善食菌,本地人都知道,每到采收季节,采菌人都住在山上的简易帐篷里。松茸稀少,为寻找这山中的至鲜之物,得耗费上不少心思。除了于沙溪大山深处的松林里挖出“菌中之王”,还会择一开阔草甸,就地烹煮,即刻体验松茸从泥土到餐桌的全过程,不但能够享受美食,还从中了解到采菌人背后的艰辛,这样的体验让人记忆深刻。
  随着在地的达人一起在高山采摘松茸的体验,让人试着与当地的自然发生关系,自己动手处理食材,炊烟升起,或烤或煎,想必新鲜有趣。回归山林,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了解到松茸生长等趣味科普小知识,积极地与人和食材发生关系,也让在场的每个人对自然的馈赠多了些好奇。


  一点都不刻意地活在自然之中,这是都市环境中无法体会到的。自然本就是一个想象空间非常丰富的場景,即使什么都不做,在自然里头待上一会,也会觉得精气十足,身心丰沛。除了能够拥抱目的地的精彩,还有更深的文化体验。采菌之旅,看似简单的山野佳肴,背后却蕴藏着云南人独特的饮食文化。
  刚采来的松茸在烤炉上滋滋地散发泥土和山的味道,即使未经烹调,在厨艺老师的讲解之下,细细片一盘松茸刺身也足够让人回味许久,一边享受烹饪的乐趣,一边赏味野趣。野餐之后,逛游沙溪当地的寺登街,逢着赶集日,还能像一个当地人一样,体验熙熙攘攘的人群,凑上前去感受本地农人和山民买卖的热闹。
  这样的度假方式小众而有趣,将生活方式与场景联系到一起,得到的种种体验,也因一趟旅程而多了一些洞察,不少会深刻地获得自我丰富的感受,收获了一种异地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假期。
其他文献
几个志趣相投、教育理念相近的妈妈,因孩子结缘,带着孩子们到喜欢的地方游历,体验当地人文,历史与风貌,在旅途中接受历练,家长和孩子共同收获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  这个暑假,木非又组织几位家长带着孩子们出去游学,目的地是云南。这样的组团出行,已经成了木非和孩子们的假期习惯,小团体内也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亲子共处模式。  为了让孩子们对出行有所准备,木非行前都会专门设计一本游学小手册,里面除了每个人需要
期刊
更好的假期可以停下来做什么?我们分享了11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可以被视为一条度假新原则。我们去度假,并不是完全切斷与日常的联系,也不会停止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也必然会回到现实中来。它只是换了一个空间和时间的秩序,去践行在被不断推着往前行的生活洪流里来不及践行的自我,以此对抗单一的价值体系,拼凑回不断完整和饱满的个体。  度假不是逃避,是另一种人生观的实践。它也必然为现实带回被忽略的真实欲望。当带着这
期刊
独行,独处,与自我对话,远离喧嚣与凡尘,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度假,一场难得的身心放松。  对林炉生而言,如果度假期间,忙于到处打卡,随时随地用手机聊天,其实只是换了个环境,生活模式本质上并无不同,所谓的度假放松也只是流于表面。在他眼里,度假是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因此没有什么度假方式比禅修更适合自己的了。  即便林炉生早已接触葛印卡内观的相关内容,但这种了解,多停留于认知层面,直到2010年,他在龙岩长
期刊
度假即生活,像个游客一样好奇探索,更像个本地人一样生活社交。  在南京的中山门隧道,曾有尤安策划的“隧道计划——该如何抵达我的住处”展览,通过绘画、摄影、影像等方式重新定义隧道这个日常、有限的空间,实现新空间的塑造。这次展览是尤安对自己居住城市的一次思考。除了城市隧道,尤安还在户外草坪、拆迁的废墟上呈现艺术项目,重新定义与利用这些存在感不大的空间。他希望挖掘城市快消失的东西,让人们认识城市的另一面
期刊
利用一个长假,完成异国他乡的驻地创作,沉浸在一个陌生的创作状态中,检验日常的思考及创作脉络是否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也可以成立,这是这个世界给艺术家的一项福利。  驻地创作成为近些年国内艺术家青睐的一种工作形式。带着工作去度假,听上去十分轻松,实际上,在尝试一次驻地之前,除了需要像度假一样了解目的地的文化与语言外,还要做一些周密的准备。  厦门本土青年摄影艺术家朱岚清,在2016年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瑞
期刊
一起过普普通通的山野日子,共同经历春夏秋冬,做一次改变村庄的思考,听一听中国的神怪故事,三五锄自然营里的孩子,将在营地里走过自己第一个深刻联结时令与乡间习俗的山间四季,难能可贵。  刚上小学的许瀚文,在新学期伊始,即收到了一份让他兴奋的礼物——三五锄的“走过山间四季”半年修习小营,他将会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营地里、在山间,走过暮夏、秋、冬和初春四季。这个“时令营”可能是个折腾的礼物,毕竟营地在漳州市长
期刊
如果抱怨生活的艰辛,期待一场令人放松的度假,不如尝试一下“地狱”般的度假,再返回原本令人厌倦的日常。“找虐”的假期,有让人怀念的日常,有得到锻炼的意志和身体,有意外的惊喜,还有丰富的故事。  从建筑行业,到旅游行业、文化创意行业,陈龙智涉略广泛,手下众多产业与公司,使得忙碌成为常态,每年一两个月的独自外出,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安排。像他这样的高收入人群,是国内外高端度假酒店的目标客群,理应出没于
期刊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都会慢慢失去发现它柔软细腻的好奇心,但实际不然。对长川来说,日常的重复,会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让他觉得比变化重要。  对长川来说,他经常停留的目的地有三个:厦门、武夷山与曼谷。他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古早茶堂,因为老家在武夷山,也有自己的茶山,每年到了夏季,他会带朋友回老家茶山过上一周,避避暑。而曼谷是他因一次旅行而爱上,如今频繁前往的地方。  这三座城市都是旅行目的地,对长川而言,
期刊
在平均4-7天的迷你假期里,旅行者以“私人学徒”的身份和艺术家相处,体验一种创造性和沉浸式的假期,并学习一种新的技能。  艺术家Clo?的工作室在西班牙马略卡岛上最古老的自然保护区里,今年秋天她为自己安排了一个特别的假期,教几位特别的“学生”有关手工编织曼荼罗的技艺,聊聊这种神秘图纹的背后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学艺者,他们来自一个名为VAWAA的旅行定制网站,这个读起来像“哇喔”的词代表“Vacati
期刊
海峡旅游:基于行李旅宿的特色,您对度假产品的趋势有哪些看法?  孙海翔:度假的形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我了解的体育运动型度假目前成為了一个新的趋势,国家也推出了相应的一些文件来大力促进这一方面的发展。今后我们也会在一些瓦当瓦舍品牌酒店的目的地,产生相应的一些关于体育运动型的度假。  我们对于未来度假产品的理解,基于三个基本判断: 消费升级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创新是产品的生活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