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所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建议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各个学科中,语文是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教育至关重要,语文教育应从小学抓起。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模式过于老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应有所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创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具体阐述。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力。而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助于活跃创造性思维。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帮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时机,组织其开展讨论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联系日常生活教学,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注重实用语言技能训练,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其想象力,丰富其情感,完成阅读训练。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活想象,准确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境,如可以开展以下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利用学科资源。
  可以让学生在田野、市场、商店中寻找、发现课本中描绘的地方,体验作者的感受等。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进行词语积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文字内容的美妙。
  (二)整合优化文本。
  在学习一些与祖国有关的课文时,可以组织以“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记下祖国每一个美的景致,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祖国辉煌的历史等。这样的活动不但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兴趣。
  (三)展演自编课本剧。
  目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把它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情景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学生会主动识记课文里的语言文字,会增强运用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较好效果。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教学
  从小学生年龄段来看,情景教学,对提升其学习效率具有直接性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通过导入语或者提问,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具体方法有:释题、情景、复习课、故事导入等,例如,在枟紫藤萝瀑布枠中,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这种富有韵味、内涵的学习方式,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探索研究。
  (二)增强合作意识学习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将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主动的状态,必须处理好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将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指导学生学习中,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打破思维模式,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老师应充分鼓励学生敢思、敢想、会思、会想,才能创想、奇思。
  (三)训练反馈,强化实践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效性是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取容量较大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小组式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巩固、深化单元学习。在讨论式教学中,倾听作为讨论的基础,以证据为讨论的关键,并且根据个体差异,将一定人数的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进行有价值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便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营造良好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主动学上来,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读书,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使语文课具有无穷的活力。那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节课起到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常言说,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好的导入语,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的把握住这节课要讲的内容、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作用自然应是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是富有内涵和韵味,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在讲授这课时,教师采用释题的方式导入,学生的探究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五、开展拓展延伸教学
  拓展延伸,丰富积累,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大多数的学生,仅依托课本的资料来学习,他们的认识和思想都被限制、封闭在课堂内,他们的创新精神远远没有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封闭式”的课堂,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把学生的眼光、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课堂内、书本内,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无边无涯的知识海洋,努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收集资料,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其创新精神。可以采取阅读、比赛、参观、热点讨论查阅资料、文献等方法,拓展相关知识。
  六、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才能培养其能动性。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在一个装有能跳得很高的跳蚤的器皿上面盖上一块玻璃,跳蚤跳的高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一跳就被玻璃挡回来,再跳又被玻璃挡回来,一段时间以后,这只跳蚤就只能跳玻璃盖这么高了。这个事例说明,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对于学生的探究以及学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留足目标选择的空间。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的,课程目标具有完整性和完美性,我们只可能接近课程目标,不可能完全达到课程目标,更不可能让所有学生达到所有的课程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宽松的有相当空间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选择、有突破、有特长发展。留足知识掌握的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习一些对于继续学习十分有用的知识;有些知识现阶段学习有相当的困难,而将来是很容易习得的,我们应该把这一类的知识放在今后去学习;有些知识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我们应该让另一部分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学生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路
  “文以载道,道以载人”。作为启蒙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是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应当是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统一的过程,也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人生底色的过程。教师应用思想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求知之心,用深厚的人文底蕴去感染学生的童稚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新课标指导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学科教育绝不等同于也不可能替代德育本身,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失去了语文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找准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使德育喧宾夺主或流于形式。从古代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德育渗透艺术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德育渗透艺术,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材情感的多边移情感知的互动过程,它与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学生的感知、体验和实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教材的挖掘和利用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感调控的引导者,其移情感知表现为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移情感知;学生则是教学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知表现为对教师及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富有情感、声情并茂的描绘,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尽可能不着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知的心理体验,注重的是点点滴滴,有机渗透,以自然穿插的形式出现,使学生自觉地、反复思考,使德育渗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可以说,师、生、教材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是语文教学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就是尽可能地化解三者之间的矛盾,使之趋向一种教师情感、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和谐统一、共鸣共振的理想状态。1.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因而,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更需要德才兼备的老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高为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作为德育渗透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积极的生活态度甚至一举一動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榜样示范性与内在感染力,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不易察觉的潜在作用。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在耳濡目染中产生模仿和学习教师的意向,从而自觉地以教师为学习与生活的楷模,亲其师,信其道——模仿教师的品质,热至是一颦一笑,都可能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移情感知来实现的,一般通过教学的口头语言以及身体语言来表露。在口头语言上,教师要常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要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在身体语言上,常以殷切的目光关注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当学生接收到了这种“情感”信息,便会在心底泛起涟漪,并从中得到力量。随后,在“反馈”的信息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德育之果,如学生对师长产生了信赖感,增强了自我存在感及自信等。教师的情感“倾注”与学生的情感“反馈”交融为一种前进的力量,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阶段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做到在传授知识中育人,关键是要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具有的阶段性心理特征,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结论: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对终身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整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性格、年龄以及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天宇.坚持定性评估和组合的定量评价相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2]郭皇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的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04.11.
  [3]陈国华.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上海教育,2000,05. 17.
  [4]沈凤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J].教师,2012,(27): 31.
  [5]袁宝成.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J].新课程学习· 中旬,2013,(10):52.
  [6]杨其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97 -8.
  作者简介:陈小林(1979-),男,本科,重庆市合川区利泽完全小学,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特色经济树种,枣果实大小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大果型的果实往往更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研究枣果实大小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对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筛查发现的靶病灶行数字化乳腺体层融合(DBT)引导下的真空辅助活检(VAB)取样,并与俯卧位立体定向(PS)VAB的临床应用进行 Objective To investiga
该文通过利用GIS技术提取秭归新城规划设计图中关于绿地的相关信息,建立秭归新城绿地系统数据库,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以秭归新城为例,对其绿地系统进行景观生
近年来,由于碳的大量排放,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森林土壤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由坡面土壤侵蚀导致的泥沙颗粒
顽拗性林木种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针对樟科5种树种种子及乳源木莲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测定保存前后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如
[摘要]  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学习  【分类号】G633.6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探究式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
秦岭柳复合体(Salix alfredii complex)属于柳属(Salix L.),杨柳科(Salicaceae),包括9个种,4个变种,涉及3个组,即紫枝柳(S.heterochroma Seemen)、小叶柳(S.hypoleuca Seemen)、宽叶番白柳(S.hypoleuca var.platyphlla C.K.Schneider)、多枝柳(S.polyclona C.K.Sc
摘要:陶知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十分前卫和适用的典范思想。把教学两张分开来看,即“教”与“学”,在陶先生的思想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业,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是融为一起的整体。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方式、师德思想等都有着开明的间接。教师不仅需要一个聪慧的大脑,更需要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准,以身作则,教诲于人。在开发学生智力时,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
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传统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完好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资源,文化,问题,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及最终提出
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提升、完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文章通过实践介绍了“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在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中的一些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