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起步教学设置过高的门槛,既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习作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倡导以“清浅”的方式开启习作起步教学之旅,在渐行渐至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何以“清浅”的方式展开习作起步教学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宽泛命题顺其性;文从字顺固其本;激励评价增其趣。
【关键词】清浅方式;习作起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50-02
【作者简介】陆庆东,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小学(江苏连云港,222248)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名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习作起步教学设置过高的门槛,既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习作自信心的树立。如何引领学生跨过写话门槛,开启习作之门,顺利走进习作的殿堂?笔者倡导以“清浅”的方式开启习作起步教学之旅,在渐行渐至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所谓“清浅”的方式,即指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习作教学活动。其着眼于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能力。
问题1:为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展习作起步教学?
首先,习作起步教学的现状呼唤“清浅”。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二、三学段的习作提出渐进式要求,但眼下许多教师或受功利主义驱使,或从经验主义出发,忽视二、三学段习作要求的差异性,在习作起步阶段就对段落设置、表达顺序、习作字数等方面提出过高要求,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刚进泳池就呛了水”,习作课变成“头疼课”。因此,习作起步教学呼唤“清浅”:在习作方式上,引领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为形式所困;在习作内容上,指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不为条框所缚;在习作评价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鼓励用学过的新鲜词语,不为字数所累。
其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需要“清浅”。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表达形式的选择能力、语言逻辑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还是懂得积累、乐于表达、勤于动笔习惯的养成,都要依赖长期的训练方能习得。正如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所说: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锃亮锃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年把二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
问题2:如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展习作起步教学?
如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启习作之门?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宽泛命题顺其性。命题一死,思路顿塞。“清浅”方式的习作起步教学特别关注习作命题这一环节,倡导宽泛命题,鼓励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力避“童言同言”和习作格式化。例如,在写一种小动物时,笔者是这样命题的:你最熟悉的小动物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别之处?平日里你和它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贴上图、配上文,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这样的命题,顺应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与表达欲望,更为他们自主写作提供了思路和空间。
文从字顺固其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的第八条,即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清浅”方式的习作起步教学把“写清楚”作为头等大事。教学着力点有三:一是重视叙述顺序,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二是重视书面用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新鲜词语;三是重视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独特感受。写清楚看似简单,实属不易。但也只有让学生先行掌握这项基本能力,使其成为习作之本,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习作指导,否则,皆成空中楼阁。
激励评价增其趣。许多人认为,好的习作是修改出来的。但就习作起步阶段而言,好的习作是鼓励出来的。在习作起始阶段,兴趣大于方法,应通过激励性评价不断树立学生习作自信心。习作中学生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贴切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符号,都要不惜赞美之词。
“清浅”不是肤浅,而是删繁就简后的返璞归真。坚持用“清浅”的方式进行习作起步教学,我们就会欣喜地看到学生从习作“原点”从容地拾级而上、渐入佳境,最终成为语言文字的主人。
【关键词】清浅方式;习作起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50-02
【作者简介】陆庆东,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小学(江苏连云港,222248)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名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习作起步教学设置过高的门槛,既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习作自信心的树立。如何引领学生跨过写话门槛,开启习作之门,顺利走进习作的殿堂?笔者倡导以“清浅”的方式开启习作起步教学之旅,在渐行渐至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所谓“清浅”的方式,即指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习作教学活动。其着眼于培养学生写的兴趣,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能力。
问题1:为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展习作起步教学?
首先,习作起步教学的现状呼唤“清浅”。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二、三学段的习作提出渐进式要求,但眼下许多教师或受功利主义驱使,或从经验主义出发,忽视二、三学段习作要求的差异性,在习作起步阶段就对段落设置、表达顺序、习作字数等方面提出过高要求,让相当一部分学生“刚进泳池就呛了水”,习作课变成“头疼课”。因此,习作起步教学呼唤“清浅”:在习作方式上,引领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为形式所困;在习作内容上,指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不为条框所缚;在习作评价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鼓励用学过的新鲜词语,不为字数所累。
其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需要“清浅”。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表达形式的选择能力、语言逻辑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还是懂得积累、乐于表达、勤于动笔习惯的养成,都要依赖长期的训练方能习得。正如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所说: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锃亮锃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年把二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
问题2:如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展习作起步教学?
如何以“清浅”的方式开启习作之门?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宽泛命题顺其性。命题一死,思路顿塞。“清浅”方式的习作起步教学特别关注习作命题这一环节,倡导宽泛命题,鼓励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力避“童言同言”和习作格式化。例如,在写一种小动物时,笔者是这样命题的:你最熟悉的小动物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别之处?平日里你和它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贴上图、配上文,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这样的命题,顺应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与表达欲望,更为他们自主写作提供了思路和空间。
文从字顺固其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的第八条,即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清浅”方式的习作起步教学把“写清楚”作为头等大事。教学着力点有三:一是重视叙述顺序,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二是重视书面用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新鲜词语;三是重视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独特感受。写清楚看似简单,实属不易。但也只有让学生先行掌握这项基本能力,使其成为习作之本,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习作指导,否则,皆成空中楼阁。
激励评价增其趣。许多人认为,好的习作是修改出来的。但就习作起步阶段而言,好的习作是鼓励出来的。在习作起始阶段,兴趣大于方法,应通过激励性评价不断树立学生习作自信心。习作中学生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贴切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符号,都要不惜赞美之词。
“清浅”不是肤浅,而是删繁就简后的返璞归真。坚持用“清浅”的方式进行习作起步教学,我们就会欣喜地看到学生从习作“原点”从容地拾级而上、渐入佳境,最终成为语言文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