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授(外一题)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马教授称作家为“垃圾制造者”,他惊得目瞪口呆。
   那是某作家的长篇小说研讨会,省城的文学大腕悉数在场。他纯粹因偶尔机会蹭的会,座位自然不在研讨发言的圆桌周围,而被安排在侧后的长椅上。
   长椅上坐了几个拿摄影机的年轻人,他一个也不认识。
   坐在圆桌周围的大腕,他也全不认识,包括被研讨的作家。好在会议开始,主持人一一介绍。名字个个如雷贯耳,使创作之路刚刚迈步的他激动万分,认真笔录,生怕漏掉重要信息。
   研讨发言的观点高度一致,夸赞长篇小说写得好,无论思想还是艺术,堪称省内相关题材的里程碑。
   他打心眼里替作家高兴,屡屡投去艳羡的目光。
   作家也洗耳恭听,认真笔录,受宠若惊的样子。
   也许天太热,发言的人又多,研讨会的后半段不无松懈了,有人洗手方便,有人找地儿抽烟,有人交头接耳……圆桌上离他最近的两位大腕(一白净面皮,一络腮胡子)窃窃私语:
   你的发言很精彩。络腮胡子竖大拇指,整理成文了吗?给我们发吧!
   垃圾和垃圾制造者!白净面皮不屑地摇头,不是主持人的面子,我都懒得参加呢,即兴说说罢了,哪有心思整理成文!
   络腮胡子无奈地摇摇头,耷拉双眼不说什么。
   在他听来,白净面皮的话无疑于惊雷,好半天缓不过神。偷偷翻看之前的记录,确认络腮胡子叫冯如海,省日报社副刊部主任;白净面皮叫马耀宗,某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再回看马教授刚才的“即兴”发言,出口成章,句句高调,没想到还没离开现场,情况竟这般翻转了!
   他很为被研讨的作家悲哀。偷眼看去,作家却浑然不知,一如既往洗耳恭听,认真笔录,受宠若惊的样子。
   参与研讨的大腕桌前,都放了本被研讨的长篇,会议结束时,他看到马耀宗教授随手将自己的那本扔进了近旁的垃圾桶。
   他越发替作家感到悲哀。
   数年之后,另一位作家的中短篇小说研讨会,他有幸受邀参加。同样的省城文学骁将,同样围坐一张圆桌,同样每人面前放了被研讨的小说集。
   马耀宗教授同样也参加了,只来得比别人迟点。在主持人补充介绍后,马教授环顾拱手,款款落座,打开他桌前的小说集翻阅。
   那小说集是一位县域作家自费出版的,收了作家本人在省级报刊发表的二十多篇小说。为了激励基层的创作,研讨气氛非常热烈,既肯定了作家已经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轮到马教授发言,仍口若悬河,调子极高,句句紧扣被研讨的篇目,讲得都有点收煞不住,超过了主持人限定的时间。
   他留意观察,研讨会结束时,马教授跟几年前一样,极其不屑地将面前的小说集扔进了近旁的垃圾桶,轻轻说了声“垃圾和垃圾制造者”!
   怎么会这样?他暗自惊讶。
   他委婉地向行内朋友打听。
   朋友嗤之以鼻,老马那人,就靠“近交远伐”出的名!
   啊,什么叫“近交远伐”?他真不懂。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知道不?朋友点到为止。近的,省内作家,高唱赞歌,结交人气;远的,国内名家,冷箭讨伐,博取眼球——他那教授职称,就靠这两板斧搞定的,圈内人最清楚了!
   他专意找了马教授的文章,一篇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一篇评关中名家贾平凹,确实观点偏激,语言尖刻,鸡蛋里挑骨头那种。
   老马那类评论充满了戾气,一棍子将人打死似的。朋友曾说。
   又几年过去,他因连续发表几題中篇小说,在社会引起小小反响,省文联礼贤下士,专门组织研讨会。参会的还是省城文学的耆宿和骁将,包括评论家马教授。
   他公开发表的小说不多,暂时没实力出版集子。可研讨会开始的时候,有人抱了几摞书籍给圆桌上发放。他奇怪地看时,竟是马教授的文学评论集。
   发放评论集的几个人,据说是马教授大学里的研究生弟子。
   马教授,您这大作……肯定不是自费吧?有人隔着座喊问。
   对。这走的是“社科”项目。马教授拱手,欢迎各位赐教!
   嗡嗡嗡嗡,赞扬之声此起彼伏,好像忘记了要研讨的主题。
   好在主持人掌握着生杀大权,等对马教授的著作点评得差不多,便清清嗓子,跟旁边的马教授客气些什么,宣布正式的研讨开始。
   仍是大腕们轮流发言,他诚恐诚惶地提笔记录。
   各种各样的表扬让他汗颜。尤其马教授,不仅称他是小说界升起的耀眼新星,而且在研讨会结束后,专门跳过座位找他握手,预言下届鲁迅文学奖,他百分之百能够折桂。
   云里雾里的他,不知如何应答。
   等完全清醒,他眼前只剩下几个年轻人,在急急打扫会场——边哗啦啦将马教授“社科”项目的评论集朝一处扔,边骂骂咧咧地说,真正的垃圾制造者,所有垃圾桶扔得满满的!
   他心里五味杂陈,面对自己桌前那本,不知该不该拿了。
  任医生
   任医生走在街上,总会遇见不少熟人:
   哟,您老人家散步啊,任大夫!任主任,精气神越来越好了!您的奖章又戴新的了,任顾问……
   这些问候,不乏真诚,也不乏揶揄。任医生一律笑脸相迎,热情致意。任医生已退体多年了,可脚步稳健,腰板笔直,加上眉浓眼大,义齿洁白,风采不减上班那会儿呢。
   任医生上班那会儿,医院放射科就他一个,主任兼科员,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从没叫过苦和累。工农牌大学生出身的他,工作态度跟口碑一样好。
   说是放射科,其实极简陋,仅一台透视机。为了拍好片子,任医生高声提醒患者,吸气,憋气,侧身,转后……连自我防护顾不得,赤膊上阵,双手扶持患者的胸、腰等部位,协助摆出最佳身形。    任医生拍的片子,连省市专家都很认可。行业表彰会上,任医生胸前年年能戴红花、奖章什么的。也算趁职务之便吧,慢慢的,任医生养了个坏毛病,为女患者做透视时,有意无意要在胸部及周围多“扶持”几下,有意无意拖延进度。天长日久,有女患者不无恼怒地赠他一个雅号:任奶头。
   任医生听了,欣然笑笑,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发扬光大,对年轻女患者的扶持越发殷勤,雅号便渐渐取代了真姓名。
   消息传进医院领导耳朵,也不好批评什么,只能给放射科调了新手。新手的透视技术一时无法跟任医生比,急难中的患者,即便年轻女人,仍期待任医生在岗,甚至不惜托关系找后门联系。
   只要患者召唤,任医生即使不值班,一绺纸条,一个口信,也随叫赶到,气喘吁吁。穿起白大褂,庄严站在透视机前,仿佛领导坐镇主席台,满面红光,精神抖擞。一边高声提醒,吸气,憋气,侧身,转后,一边伸出双手,扶持患者的腰、胸及四周。
   跟朋友畅谈女人胸部的诸多妙处,成了任医生的业余最爱。
   出事肯定是迟早的,没有意外。据任医生自己后来给朋友回忆,那是他职业生涯中见的最漂亮的女人,最完美的胸部——如雪般白,如玉般润,如峰般耸……足足三四分钟,愣在岗前的任医生,终于缓过神,忍无可忍地又伸手“扶持”了两下,忽略了患者本应检查的部位。
   忽听“啪、啪”两声,任医生吃了大嘴巴。从透视机后走出的女子,双眼喷着火似的光焰,不容捂着脸的任医生有任何狡辩,恶心地吐口唾沫,拎起外套,直接找院长告状要说法。
   领导情知任医生中毒已深,忍痛割爱停了职,即便有患者传纸条捎口信也不理不顾。
   任医生尴尬了好些日子,慢慢换种活法,找当中学老师的好友,通过口述,将数十年的工作经验写成系列论文,投给好几家杂志社。杂志社很快回音,论文荣获各类大奖。任医生高兴啊,自掏腰包分赴全国,不仅捧得奖状和奖章,还跟医界权威合影,论文也由相应的杂志发表了。
   他奔赴全国显摆的过程中,医院放射科整编扩容,补充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设备全面更新,即使名称仍叫透视机的,操作流程有了天壤之别。
   医院综合考量,安排任医生退二线,当放射科顾问。
   只要有班上,任医生高兴不过,胸前戴上全国各地领的奖章,小个头整一排,大个头挂两个,衣服垂变了形,出入放射科,为后辈同事把脉助威。
   这人是谁,晃来晃去不知道烦!年轻患者感到好奇。
   他啊,著名的任奶头。知情病人低声解释。
   顾问了没几年,不得不办退休手续,可任医生的心离不开岗位,每天仍跟上班时一样,踩着点儿离家,胸前戴了奖章,小的整一排,大的挂两个,来到医院门口或放射科,恍惚意识到什么,又赶紧转大街散步了。
   你有病啊,都这把年纪了!老伴无数次痛骂。
   任医生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但果然好像得病了,人無端消瘦,不上一月形销骨立,笔直的腰身成了弓,四方脸缩得像核桃。走州过县求医检查,癌细胞已经扩散。可最初是从哪个部位起的癌,大专家无法说清。勉强的解释是,大约透视机前工作太久,不知防护,辐射所得的后遗症。
   真正病来如山倒。转眼已是弥留之际。
   任医生最后的心愿,竟是带他看看工作的地方。所有的奖章都戴上了,小的大的,红红黄黄挂满了瘦弱的前胸。移动床推到放射科门边,任医生紧闭的双眼徐徐睁开,眸子挣扎着转动,突然放出了光芒。
   老伴含着泪,伏到任医生耳畔,你个老不死,就喜欢当任奶头,喜欢喊啊摸的被辐射,得这种不治之症啊!
   任医生干瘪的皱纹里,绽出了满足的笑。
  责任编辑/董晓晓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张本刚,笔名张诗青。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诗网第五届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牡丹》《时代文学》等文学期刊。入选多种选本和中高考模拟试题。曾获第十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徐霞客文学奖等。  一   大宝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在老家最要好的兄弟。这些年,我长期在外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在临沂六年,又去江苏镇江待了一年,后
摘 要: 随着“金课”理念的提出,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金课”建设和“金课”教学,使大学英语“金课”的研究与实践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从“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基础英语教学思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思辫能力角度出发,阐述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打造基础英语“金课”的路径。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金课课堂 教学模式  1.引言  《教
《短篇小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庆油田,初中毕业的油田子女,都被安排到父母单位待业,每月十五块五的工资,虽不丰衣,足食是够了。我就是这样的油二代。1982年,我在油建青年点待业一年,先是招工到物探,后是到固井服务队烧锅炉。我是在寂寞的司炉工时期与《短篇小说》结缘。那是1985年的春天,参加市文联的一个沙龙,认识了于武成。他是我们公司宣传部的干事,当年在《山花》等杂志发表
那年,我六岁。麦子快要开镰的时候。大队(现在的村)要去老河口拉化肥。听到这个消息。庄子里的人都有些激动。因为可以坐大队的拖拉机进城了。  我对妈说,我也要去。  妈问,老远老远的,你去干啥?  我说,去买一根黄头绳。  妈笑,才多大点个丫头,就知道臭美了。我脸有点发烧。跺着脚说,就去,就去。  妈不知道。扎头发用的黄头绳我想了很久,可每次货郎担来到村里。都没我想要的颜色。  正和妈怄小气。老张嬷嬷
一  我对城郊老化肥厂的再一次关注,缘于那里近年出现了奇怪的命案,前后有三个小姑娘莫名其妙地坠楼身亡。说莫名其妙,是公安部门的初步调查,已经排除了他杀和自杀的可能,命案几乎成了悬案。这事让老烟枪高度兴奋,他几乎天天往老化肥厂跑,决定要在那里挖一桶金。  老烟枪是我的朋友,三十老几岁了,没媳妇也没正当职业。他是个写推理小说的高手,成天在网上用键盘破案,一群活得苍白无力的小粉丝,被他忽悠得的魂牵梦萦,
摘 要: 《炸裂志》是一座城市的爆发和毁灭史,也是一个女人的崛起和衰落史。炸裂村的女主角朱颖,一直背负复仇使命。看似“宏伟”的目标,将她的命运带入无限的痛苦和孤独之中。本文从这一形象延展到其他女性形象书写,剖析女性的历史宿命和精神困境,找寻女性的终极精神家园。  关键词: 欲望 宿命 精神困境  阅读《炸裂志》,有一种疯狂而理性、神秘又真实的体验。那个名叫“炸裂”的村子,和它的名字一样,在巨大的内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自2010年起教育部新增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我校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单位,2012年开始独立招生。如何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在三年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全体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调查与分析了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为我
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每到夜深人静时,那东西便在院墙外一声声哀叫,好像是从池塘那面的田野上过来的,沿黄土剥落的墙根匍匐逡行;又像从苍白的夜空如影子一样飘忽过来,“呱”的一声掠过屋脊,隐没在不知哪一片荒草丛中。   月光也苍白。   人说那是鬼在叫唤。   白天,四婶独自去墙根和草丛里察看过,没有发现什么形迹。到傍晚时,便在后门外面点上香烛,烧了几串钱纸,然后往地上泼了一碗水饭……   这一夜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内在专业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信念、教师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费斯勒划分的教师职业生涯的八个阶段,以窦桂梅老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为例,总结出在职业生涯全过程中,师范生和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孜孜不倦地读书和学习、确立个人教育目标、坚定个人教育信念、保持教育热情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善于反思并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费
摘 要: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扫盲教育中得到充分运用。本文以湖南农民扫盲教育为考察重点,从动员扫盲学员、组建师资队伍、筹措扫盲经费三方面探究群众路线的具体运作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湖南农民扫盲 群众路线 以民教民  一、群众路线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扫盲教育  (一)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