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遂川县茶产业以“狗牯脑“为品牌,以 “公司+合作社+農户” 为纽带,创建共享新型扶贫模式和渠道,促进乡村发展,通过集中资源管理支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平稳过渡。本文以遂川县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县茶产业生产、销售等多方面扶贫创新模式分析总结,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可持续发展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遂川县; 茶叶产业;扶贫模式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属于亚热带红壤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土壤酸碱度适宜,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其中尤以狗牯脑茶名气最大,位居江西省茶叶“四绿一红”之首。遂川狗牯脑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保护,成为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茶品之一。遂川也获得“中华文化名茶”“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茶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茶产业是遂川县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第一民生产业。近年来,为助力狗牯脑茶产业长足发展。遂川县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以“政府主导、利益驱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农民受惠”为原则,以发展绿色、高质、生态、有机茶为重点,以科技和政策为抓手,加强基地建设,培育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和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推进茶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助力产业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20年,遂川县现有狗牯脑茶园28.5万亩,年产茶8700吨,品牌价值达到22.22亿元,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并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了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0家,拥有并实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5件,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遂川县茶产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经营模式创新介绍
1.1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
遂川县打造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身种植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联结机制,将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的联结紧密,大批贫困户通过狗牯脑茶产业实现脱贫:
一是因地制宜谋布局。遂川是狗牯脑茶黄金产区,依托遂川特有资源,综合考虑全县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西部高山名优茶产区、北部生态有机茶产区、东部绿色高产茶产区,在久营、遂桂沿线打造茶叶“双百长廊”。同时按照全县“四个一”(一片茶山、一亩果园、一栏畜禽、一人就业)产业扶贫模式,按照
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规划,以茶业作为产业扶贫主抓手,将贫困户纳入其中,确保贫困户种茶增收。二是优厚政策牢根基。针对贫困户特点,对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新种茶叶 1 亩以上,成活率达 85%以上,每亩奖补 1000 元,即第一、二、三年依次奖补 500 元、300 元、200 元;实施茶叶低改 1 亩以上,每亩奖补 500 元。例如南江乡沙美村贫困户张继炎依托政策,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 10 万元加自有资金发展了一个 70 亩的产业基地。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的茶叶产业,又成立合作社,向上级争取到了 6 万元的产业基地建设资金,其中 3 万元用于 10 户贫困户入股资金,3 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并且确保每户贫困户总收益不少于 4000 元,。二是对那些自身条件不足,难以独自发展茶叶产业的贫困户“借船出海”,通过三种方式与茶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其一是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或茶园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取得分红。如雩田镇的狗牯脑黄金茶产业扶贫基地,公司按 1100 元/亩的价格向农户一次性支付 30 年的林地租金,农户可以以土地、资金入股,公司按每年不低于 15% 的投资回报率予以分红。目前公司已吸纳 152 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48 户)入股享受分红。同洲茶叶产业县级扶贫基地允许贫困户以资金或者茶园入股,按“五统一分”(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物资、统一营销、分户经营)方式,年底分红 10-15% 给社员,贫困户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年增收 2000 元以上,带动100 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二是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固定用工协议,通过务工取得收益,如江西深海现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对戴家埔阡陌村的劳动力,只要有意愿在家务工的,公司高薪聘请,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三是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公司可以以“企贷企还”形式为每位贫困户申请 5 万元贷款作为股金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参与经营管理,雩田镇狗牯脑茶产业扶贫基地通过这种方式落实入股资金 300 万元,吸纳帮扶了贫困户 60 户,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分红 2000 元。
二是政府投入 。县财政每年投入 3000 万元建立“狗牯脑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茶叶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宣传、设备升级、投资创新等项目奖补,建立了从基地建设到市场销售一条龙扶持的财政奖补机制。
在基地建设上,以每年新增 2 到 3 万亩的速度扎实推进茶园面积增加,并加强对老茶园的抚育工作,减少茶园荒芜率,着力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高标准茶园,增加茶园亩产量;同时注重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加强对县茶科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狗牯脑茶树良种繁育工作中来,壮大规模。
在提升茶农上,采取多种培养形式,以贫困户和茶企为重点,对其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次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开展针对贫困户种茶制茶技能提升的培训班,举办制茶技能大赛,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担任茶企技术顾问对其进行相关指导,通过茶企辐射帮扶贫困户。在壮大企业上,注重龙头企业示范作用,采取引进新企业、扶持现企业等措施,着力发展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如五斗江乡引进的宏茗茶业有限公司不仅为没有加工技术的茶农代为加工鲜叶,还为茶农带来了种植技术、采摘标准和加工技术以及销售渠道,带动五斗江乡共发展茶叶 800 余亩,目前,该企业还与五斗江乡、新江乡、汤湖镇等乡镇 4400亩茶叶基地达成了工厂基地联建合作意向。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抱团发展,借助国家对贫困县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通过上市资本运作,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市场开拓上,坚持线上线下双向行动,利用好媒体进行宣传。 1.2“互 联 网 +”产业扶貧模式 (“公司+合作 社+贫困户 + 电商”)
“互联网+”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渠道。首先完善品牌营销规范化建设。每年打造30家示范专卖店,对品牌形象、品牌宣传广告用语、产品包装标识等进行统一规范,逐步推进包装标志标识使用规范化,发展品牌共享企业50家。其次围绕追溯技术、电商销售知识等内容,每年举办3至6期专业技能培训班,年培训200人次。投资 1200 万元,在华影时代广场建设狗牯脑茶电商城,对入驻电商城的企业全部免租金 5 年以上;再次是举办地理标志应用服务人才培训班,完善培养体系建设,输出地理标志应用服务人才数百名,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整合村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物流服务点,村 e 邮”网点实现全覆盖,搭建防伪和追溯平台,扶持孵化电商企业(个体)20家,电商服务企业1家。把村淘服务站开进贫困村,将农民富余、优质的农副产品放在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解决当地农民有优质的农产品而没有销路的问题,让农户走出价值链底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扶”出脱贫致富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扶贫消费”理念传播,推广“狗牯脑茶”,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直播带货、电商促农等网络形式,增加区域知名度和产业发展。
1.3 茶旅融合共同发展模式 (“公司 + 合作 社 + 贫 困户 + 旅游”)
按照“全景遂川 · 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结合遂川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 + 农业产业”模式。依托遂特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延长茶产业链,如左安桃源梯田、汤湖温泉、红色文化资源等,打造极具遂川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狗牯脑茶家乐。通过挖掘遂川县高山茶温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茶叶与井冈山红色文化背景相结合。 通过茶乡带动旅游,旅游带动茶叶销售,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遂川茶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制约因素
2.1 部分农户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能力
受限于教育的落后和技术指导的缺乏,农户技术和知识跟不上,产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难以提高,产量的增长也变得困难,增收不易实现。同时,部分农户能够抓住机遇,提高技术和生产水平;但部分农户依旧缺乏思想意识和营销意识,无法意识到茶叶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
2.2 部分基层农户对茶产业扶贫制度不够了解
要脱贫就要依托政策支持和社会帮扶进行改变。但基层农户由于地区消息的闭塞性和对政府政策不够关注,一定数量的人并不了解扶贫政策,就无法主动寻求帮助。且这一部分人可能是被动接受帮扶,极大可能出现返贫现象。
2.3 茶叶质量监管难度加大
遂川县大部分乡村地区都以“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该模式为依托,大部分茶园是农户所有并由农户进行种植和采摘,这使茶叶质量监管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3.完善遂川茶产业扶贫的建议
3.1 针对茶农缺乏技术和经验的问题
各乡镇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并进行对有需要的农户进行针对性技术帮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与茶叶研究院所的合作。努力讲好产业扶贫政策,改进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可能返贫的茶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2 健全完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要求企业做好从源头到产品的备案登记,确保茶叶产品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加大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形成常态化监管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3.3 努力创造企业自有品牌。
通过挖掘遂川高山茶特色文化故事,赋予茶叶文化价值,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建立企业自有品牌,把企业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联动发展,扩展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引入电商、发起抖音、举办茶话交流等线上线下促销的多种形式,延长茶产品产业链,通过拓展自有品牌品类商标、冠名产品,发展遂川高山茶、水果、干货农产品等大类。
3.4 政府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积极推进茶旅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积极改进乡村面貌,打造以茶促进扶贫,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电商、 物流、包装和仓储创造有利环境。
3.5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进一步开展茶园低温指数保险工作,坚持探索 “政府 +保险 + 扶贫” 精准扶贫模式, 减轻茶农、茶企损失,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保障; 通过技术人员研究分析茶叶气象保险指数; 定期向保险公司提供相关气象数据,并加强对试点区域站的设备运行保障维护, 为茶农保险理赔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3.6 电子商务平台日趋成熟 ,年轻一代茶客成为值得拓展的茶叶消费主力除了推出 “定制茶园 ”平台,除考虑与龙头企业合作外,可以与茶饮企业、部分奶茶经营商、服务企业、大型商场建立联系,通过线下线上搭建互助平台,依托线下宣传,在守住原有客户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渠道。以创新的茶叶产品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推出适合年轻茶客的新茶品,扩大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肖新华.江西遂川“狗牯脑”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7,(03):50-51.
[2]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
[3]周文捷;张玲玲;宋子琳;游璐妍;谢燕星.精准扶贫视域下寿宁县茶叶产业扶贫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2021,(17):46-48.
[4]古志伟.茶叶产业谋发展 扶贫攻坚拔穷根——遂川县茶产业扶贫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2018,(19):40-43.
关键词:遂川县; 茶叶产业;扶贫模式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属于亚热带红壤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土壤酸碱度适宜,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其中尤以狗牯脑茶名气最大,位居江西省茶叶“四绿一红”之首。遂川狗牯脑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保护,成为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茶品之一。遂川也获得“中华文化名茶”“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茶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茶产业是遂川县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第一民生产业。近年来,为助力狗牯脑茶产业长足发展。遂川县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以“政府主导、利益驱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农民受惠”为原则,以发展绿色、高质、生态、有机茶为重点,以科技和政策为抓手,加强基地建设,培育扶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和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推进茶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助力产业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20年,遂川县现有狗牯脑茶园28.5万亩,年产茶8700吨,品牌价值达到22.22亿元,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并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了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0家,拥有并实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5件,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遂川县茶产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经营模式创新介绍
1.1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
遂川县打造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户自身种植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联结机制,将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的联结紧密,大批贫困户通过狗牯脑茶产业实现脱贫:
一是因地制宜谋布局。遂川是狗牯脑茶黄金产区,依托遂川特有资源,综合考虑全县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西部高山名优茶产区、北部生态有机茶产区、东部绿色高产茶产区,在久营、遂桂沿线打造茶叶“双百长廊”。同时按照全县“四个一”(一片茶山、一亩果园、一栏畜禽、一人就业)产业扶贫模式,按照
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规划,以茶业作为产业扶贫主抓手,将贫困户纳入其中,确保贫困户种茶增收。二是优厚政策牢根基。针对贫困户特点,对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新种茶叶 1 亩以上,成活率达 85%以上,每亩奖补 1000 元,即第一、二、三年依次奖补 500 元、300 元、200 元;实施茶叶低改 1 亩以上,每亩奖补 500 元。例如南江乡沙美村贫困户张继炎依托政策,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 10 万元加自有资金发展了一个 70 亩的产业基地。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的茶叶产业,又成立合作社,向上级争取到了 6 万元的产业基地建设资金,其中 3 万元用于 10 户贫困户入股资金,3 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并且确保每户贫困户总收益不少于 4000 元,。二是对那些自身条件不足,难以独自发展茶叶产业的贫困户“借船出海”,通过三种方式与茶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其一是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或茶园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取得分红。如雩田镇的狗牯脑黄金茶产业扶贫基地,公司按 1100 元/亩的价格向农户一次性支付 30 年的林地租金,农户可以以土地、资金入股,公司按每年不低于 15% 的投资回报率予以分红。目前公司已吸纳 152 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48 户)入股享受分红。同洲茶叶产业县级扶贫基地允许贫困户以资金或者茶园入股,按“五统一分”(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物资、统一营销、分户经营)方式,年底分红 10-15% 给社员,贫困户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年增收 2000 元以上,带动100 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二是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固定用工协议,通过务工取得收益,如江西深海现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对戴家埔阡陌村的劳动力,只要有意愿在家务工的,公司高薪聘请,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三是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公司可以以“企贷企还”形式为每位贫困户申请 5 万元贷款作为股金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参与经营管理,雩田镇狗牯脑茶产业扶贫基地通过这种方式落实入股资金 300 万元,吸纳帮扶了贫困户 60 户,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分红 2000 元。
二是政府投入 。县财政每年投入 3000 万元建立“狗牯脑茶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茶叶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宣传、设备升级、投资创新等项目奖补,建立了从基地建设到市场销售一条龙扶持的财政奖补机制。
在基地建设上,以每年新增 2 到 3 万亩的速度扎实推进茶园面积增加,并加强对老茶园的抚育工作,减少茶园荒芜率,着力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高标准茶园,增加茶园亩产量;同时注重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加强对县茶科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狗牯脑茶树良种繁育工作中来,壮大规模。
在提升茶农上,采取多种培养形式,以贫困户和茶企为重点,对其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次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开展针对贫困户种茶制茶技能提升的培训班,举办制茶技能大赛,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担任茶企技术顾问对其进行相关指导,通过茶企辐射帮扶贫困户。在壮大企业上,注重龙头企业示范作用,采取引进新企业、扶持现企业等措施,着力发展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如五斗江乡引进的宏茗茶业有限公司不仅为没有加工技术的茶农代为加工鲜叶,还为茶农带来了种植技术、采摘标准和加工技术以及销售渠道,带动五斗江乡共发展茶叶 800 余亩,目前,该企业还与五斗江乡、新江乡、汤湖镇等乡镇 4400亩茶叶基地达成了工厂基地联建合作意向。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抱团发展,借助国家对贫困县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通过上市资本运作,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市场开拓上,坚持线上线下双向行动,利用好媒体进行宣传。 1.2“互 联 网 +”产业扶貧模式 (“公司+合作 社+贫困户 + 电商”)
“互联网+”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渠道。首先完善品牌营销规范化建设。每年打造30家示范专卖店,对品牌形象、品牌宣传广告用语、产品包装标识等进行统一规范,逐步推进包装标志标识使用规范化,发展品牌共享企业50家。其次围绕追溯技术、电商销售知识等内容,每年举办3至6期专业技能培训班,年培训200人次。投资 1200 万元,在华影时代广场建设狗牯脑茶电商城,对入驻电商城的企业全部免租金 5 年以上;再次是举办地理标志应用服务人才培训班,完善培养体系建设,输出地理标志应用服务人才数百名,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整合村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物流服务点,村 e 邮”网点实现全覆盖,搭建防伪和追溯平台,扶持孵化电商企业(个体)20家,电商服务企业1家。把村淘服务站开进贫困村,将农民富余、优质的农副产品放在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解决当地农民有优质的农产品而没有销路的问题,让农户走出价值链底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扶”出脱贫致富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扶贫消费”理念传播,推广“狗牯脑茶”,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直播带货、电商促农等网络形式,增加区域知名度和产业发展。
1.3 茶旅融合共同发展模式 (“公司 + 合作 社 + 贫 困户 + 旅游”)
按照“全景遂川 · 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结合遂川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 + 农业产业”模式。依托遂特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延长茶产业链,如左安桃源梯田、汤湖温泉、红色文化资源等,打造极具遂川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狗牯脑茶家乐。通过挖掘遂川县高山茶温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茶叶与井冈山红色文化背景相结合。 通过茶乡带动旅游,旅游带动茶叶销售,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遂川茶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制约因素
2.1 部分农户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能力
受限于教育的落后和技术指导的缺乏,农户技术和知识跟不上,产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难以提高,产量的增长也变得困难,增收不易实现。同时,部分农户能够抓住机遇,提高技术和生产水平;但部分农户依旧缺乏思想意识和营销意识,无法意识到茶叶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
2.2 部分基层农户对茶产业扶贫制度不够了解
要脱贫就要依托政策支持和社会帮扶进行改变。但基层农户由于地区消息的闭塞性和对政府政策不够关注,一定数量的人并不了解扶贫政策,就无法主动寻求帮助。且这一部分人可能是被动接受帮扶,极大可能出现返贫现象。
2.3 茶叶质量监管难度加大
遂川县大部分乡村地区都以“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该模式为依托,大部分茶园是农户所有并由农户进行种植和采摘,这使茶叶质量监管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3.完善遂川茶产业扶贫的建议
3.1 针对茶农缺乏技术和经验的问题
各乡镇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并进行对有需要的农户进行针对性技术帮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与茶叶研究院所的合作。努力讲好产业扶贫政策,改进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可能返贫的茶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3.2 健全完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要求企业做好从源头到产品的备案登记,确保茶叶产品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加大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形成常态化监管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3.3 努力创造企业自有品牌。
通过挖掘遂川高山茶特色文化故事,赋予茶叶文化价值,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建立企业自有品牌,把企业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联动发展,扩展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引入电商、发起抖音、举办茶话交流等线上线下促销的多种形式,延长茶产品产业链,通过拓展自有品牌品类商标、冠名产品,发展遂川高山茶、水果、干货农产品等大类。
3.4 政府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积极推进茶旅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积极改进乡村面貌,打造以茶促进扶贫,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电商、 物流、包装和仓储创造有利环境。
3.5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进一步开展茶园低温指数保险工作,坚持探索 “政府 +保险 + 扶贫” 精准扶贫模式, 减轻茶农、茶企损失,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保障; 通过技术人员研究分析茶叶气象保险指数; 定期向保险公司提供相关气象数据,并加强对试点区域站的设备运行保障维护, 为茶农保险理赔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3.6 电子商务平台日趋成熟 ,年轻一代茶客成为值得拓展的茶叶消费主力除了推出 “定制茶园 ”平台,除考虑与龙头企业合作外,可以与茶饮企业、部分奶茶经营商、服务企业、大型商场建立联系,通过线下线上搭建互助平台,依托线下宣传,在守住原有客户的同时,寻求新的发展渠道。以创新的茶叶产品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推出适合年轻茶客的新茶品,扩大产业链。
参考文献:
[1]肖新华.江西遂川“狗牯脑”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7,(03):50-51.
[2]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
[3]周文捷;张玲玲;宋子琳;游璐妍;谢燕星.精准扶贫视域下寿宁县茶叶产业扶贫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2021,(17):46-48.
[4]古志伟.茶叶产业谋发展 扶贫攻坚拔穷根——遂川县茶产业扶贫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2018,(1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