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戏曲丑生行当的表演艺术内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丑生行当表面形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的分析,随后深入分析了美与丑的创造临界点,最后简单提出了一些由丑到美的创造要素,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与丑;丑生;表演艺术内涵
前言
丑生作为戏曲四大行当之一,通过夸张滑稽的表演带给观众很多欢声笑语。如何运用丑的方式呈现出该角色的艺术美关乎到戏曲丑生表演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尝试寻找一下美与丑的临界点,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到戏曲丑生行当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丑生行当表面形态
丑生是戏曲四大行当之一,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不仅有着专门的表演程式、手法,同时在身段、唱腔等方面也独树一帜,在众多类型的戏曲中,“丑戏”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类型,比如《拉郎配》、《活捉张三郎》等都是较为经典的“丑戏”,丑生在其中也一改在其他戏曲中作为配角的命运,成为戏曲里的主角。其中在一些经典的戏曲中,一些丑生角色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七品芝麻官》的徐九经、《打铜锣》中的蔡九等,这些丑生虽然在台上以“扮丑”搏出彩,但在戏曲内容形态上,观众通常会发现丑生只是表面形态的“丑”,他展现的却是一种美的内涵。与其他行当一样,丑生背后独特的身段、唱念也是源自于生活,动作形态之间皆是对生活内容的提炼与感悟,再加上夸张的艺术演绎,造就了一门独特的戏曲行当。丑生代表的角色虽是丑,但不只是演绎人的“丑态”,相反,在很多戏曲之中,丑生恰恰充分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以《大闹广昌隆》为例,戏中的丑生名为绒线仔,他的扮相虽然“很丑”,但不“粗陋”,配合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1]。但戏曲中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女鬼廖小乔去报仇雪恨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个搞笑滑稽的丑生背后有着善良、侠义一面。他们虽然名义上称之为丑生,但面丑心不丑。即使是《活捉张三郎》的张三郎,雖然他们向人们展示的人性中丑的一面,但通过夸张滑稽的演绎,独具特色的身段表演,也能够让人们眼前一亮,在痛恨之余,还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表演艺术美。由此我们也能深刻认识到,戏曲丑生的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好“丑”与“美”的临界点,能够通过以丑的表演呈现美的方式,将戏曲中丑生的表演艺术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二、美与丑的创造临界点
戏曲丑生中美与丑临界点把握关键在于表演的尺度,表演尺度在戏曲表演中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需要演员长期的积累,细心体会,同时还需要结合现场观众的观看反应,来灵活掌握。戏曲中的丑生需要应用纯熟的表演技巧,在唱念做打之间将人物的来历背景、性格等关键信息不动神色的传递给观众,通过夸张的动作演绎,抓住观众眼球,感染观众情绪,从而带给观众艺术上的共鸣,才算是真正达到由丑变美的临界点,且不得多一分,也不得少一分,多一分不符合丑生在戏曲中的“丑”的定位,少一分则无法彰显出丑生的艺术美感。丑生艺术表现虽然需要采用夸张的形式来演绎,但这种夸张不是无限的夸张,不能够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观众。如何把握好了这一尺度,便能够把握住戏曲丑生从丑到美的临界点创造。那么该如何进行把握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圆”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广受人们的推崇,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喜欢选择在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来团聚,月儿圆,代表的是人团圆。现代的人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也经常表达为“圆满完成任务”。由此可见,针对于“圆”的追求,经过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圆是国人共同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至善、一种至美,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圆没有棱角,形态不僵硬呆滞,在方寸规矩之中求得无限变化,首尾相接,无始无终。因此在戏曲丑生的表演中,也要以圆为基本形态,要抹去棱角,动作不能够僵硬死板,能够结合现场观众反应随时做一些微妙的变化,始终将表演的尺度把握在自己手中,让角色在表演中不断完善,不断趋于圆满,从而更好地带动观众情绪,激发出观众的情感共鸣,创造出一个丑化美的临界点,让观众从“丑”的表演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例如在丑角的身段表演中,除了具有其他行当都有的程式动作外,自身也有着一些独特的“小开门、小动作”。“小开门”指的是舞姿动作要小于生、净,要圆、要扣。“小动作”则是举手投足要灵活多变,比如“山膀”“云手”“飞脚”等都要小巧玲珑,活泼可爱,才能让观众感受的丑生的艺术美。
三、由丑到美的创造要素分析
一是要具备非常踏实的基本功,唱念做打四大要素既要了熟于心,更要通过熟练的动作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一些行当里独有的表演技巧,才能加深观众印象,充分彰显行当的特色[2]。例如“矮子功”可以说是戏曲丑生必备一项特殊技巧,走矮子本身是一种“畸形”的表演,正常人需要蹲下来行走,忽而悄然行进,忽而快速往返,整个过程对于身段技法要求非常高,但是观众却能一目了然,能够了解这是京剧丑角的特殊脚步,同时也是观众赏识和认可的一种畸形美。如《三岔口》的刘利华、《扈家庄》的矮脚虎王英等均用此步。 二是对于戏曲艺术表演内涵要有着深刻的了解,还应对戏中所扮演的人物生平、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了然于心,明确戏曲背后所要传递的感情,才能够更好的把握好好表演的尺度,成功创造从丑到美的临界点,将丑生的艺术美充分展现出来。
三是要有支配舞台的能力,能够基于现场观众的不同反应灵活调整表演尺度,作出一些微妙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调动舞台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才能够带来更好地表演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丑生作为四大行当之一,本身虽然演的是丑角,展现的多是人性丑的一面,但作为一门戏曲表演艺术,仍需要把握好从丑到美的临界点,更好地向观众展出出独属于丑生的艺术美,这才是丑生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向东.浅谈戏曲丑角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15(24):39-39.
[2]刘秀峰.论戏曲丑角表演艺术的审美[J].通俗歌曲,2015(9):153-153.
关键词:美与丑;丑生;表演艺术内涵
前言
丑生作为戏曲四大行当之一,通过夸张滑稽的表演带给观众很多欢声笑语。如何运用丑的方式呈现出该角色的艺术美关乎到戏曲丑生表演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尝试寻找一下美与丑的临界点,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到戏曲丑生行当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丑生行当表面形态
丑生是戏曲四大行当之一,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不仅有着专门的表演程式、手法,同时在身段、唱腔等方面也独树一帜,在众多类型的戏曲中,“丑戏”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类型,比如《拉郎配》、《活捉张三郎》等都是较为经典的“丑戏”,丑生在其中也一改在其他戏曲中作为配角的命运,成为戏曲里的主角。其中在一些经典的戏曲中,一些丑生角色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七品芝麻官》的徐九经、《打铜锣》中的蔡九等,这些丑生虽然在台上以“扮丑”搏出彩,但在戏曲内容形态上,观众通常会发现丑生只是表面形态的“丑”,他展现的却是一种美的内涵。与其他行当一样,丑生背后独特的身段、唱念也是源自于生活,动作形态之间皆是对生活内容的提炼与感悟,再加上夸张的艺术演绎,造就了一门独特的戏曲行当。丑生代表的角色虽是丑,但不只是演绎人的“丑态”,相反,在很多戏曲之中,丑生恰恰充分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以《大闹广昌隆》为例,戏中的丑生名为绒线仔,他的扮相虽然“很丑”,但不“粗陋”,配合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1]。但戏曲中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女鬼廖小乔去报仇雪恨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个搞笑滑稽的丑生背后有着善良、侠义一面。他们虽然名义上称之为丑生,但面丑心不丑。即使是《活捉张三郎》的张三郎,雖然他们向人们展示的人性中丑的一面,但通过夸张滑稽的演绎,独具特色的身段表演,也能够让人们眼前一亮,在痛恨之余,还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表演艺术美。由此我们也能深刻认识到,戏曲丑生的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好“丑”与“美”的临界点,能够通过以丑的表演呈现美的方式,将戏曲中丑生的表演艺术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二、美与丑的创造临界点
戏曲丑生中美与丑临界点把握关键在于表演的尺度,表演尺度在戏曲表演中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需要演员长期的积累,细心体会,同时还需要结合现场观众的观看反应,来灵活掌握。戏曲中的丑生需要应用纯熟的表演技巧,在唱念做打之间将人物的来历背景、性格等关键信息不动神色的传递给观众,通过夸张的动作演绎,抓住观众眼球,感染观众情绪,从而带给观众艺术上的共鸣,才算是真正达到由丑变美的临界点,且不得多一分,也不得少一分,多一分不符合丑生在戏曲中的“丑”的定位,少一分则无法彰显出丑生的艺术美感。丑生艺术表现虽然需要采用夸张的形式来演绎,但这种夸张不是无限的夸张,不能够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观众。如何把握好了这一尺度,便能够把握住戏曲丑生从丑到美的临界点创造。那么该如何进行把握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圆”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广受人们的推崇,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喜欢选择在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来团聚,月儿圆,代表的是人团圆。现代的人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也经常表达为“圆满完成任务”。由此可见,针对于“圆”的追求,经过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圆是国人共同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至善、一种至美,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圆没有棱角,形态不僵硬呆滞,在方寸规矩之中求得无限变化,首尾相接,无始无终。因此在戏曲丑生的表演中,也要以圆为基本形态,要抹去棱角,动作不能够僵硬死板,能够结合现场观众反应随时做一些微妙的变化,始终将表演的尺度把握在自己手中,让角色在表演中不断完善,不断趋于圆满,从而更好地带动观众情绪,激发出观众的情感共鸣,创造出一个丑化美的临界点,让观众从“丑”的表演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例如在丑角的身段表演中,除了具有其他行当都有的程式动作外,自身也有着一些独特的“小开门、小动作”。“小开门”指的是舞姿动作要小于生、净,要圆、要扣。“小动作”则是举手投足要灵活多变,比如“山膀”“云手”“飞脚”等都要小巧玲珑,活泼可爱,才能让观众感受的丑生的艺术美。
三、由丑到美的创造要素分析
一是要具备非常踏实的基本功,唱念做打四大要素既要了熟于心,更要通过熟练的动作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一些行当里独有的表演技巧,才能加深观众印象,充分彰显行当的特色[2]。例如“矮子功”可以说是戏曲丑生必备一项特殊技巧,走矮子本身是一种“畸形”的表演,正常人需要蹲下来行走,忽而悄然行进,忽而快速往返,整个过程对于身段技法要求非常高,但是观众却能一目了然,能够了解这是京剧丑角的特殊脚步,同时也是观众赏识和认可的一种畸形美。如《三岔口》的刘利华、《扈家庄》的矮脚虎王英等均用此步。 二是对于戏曲艺术表演内涵要有着深刻的了解,还应对戏中所扮演的人物生平、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了然于心,明确戏曲背后所要传递的感情,才能够更好的把握好好表演的尺度,成功创造从丑到美的临界点,将丑生的艺术美充分展现出来。
三是要有支配舞台的能力,能够基于现场观众的不同反应灵活调整表演尺度,作出一些微妙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调动舞台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才能够带来更好地表演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丑生作为四大行当之一,本身虽然演的是丑角,展现的多是人性丑的一面,但作为一门戏曲表演艺术,仍需要把握好从丑到美的临界点,更好地向观众展出出独属于丑生的艺术美,这才是丑生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向东.浅谈戏曲丑角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2015(24):39-39.
[2]刘秀峰.论戏曲丑角表演艺术的审美[J].通俗歌曲,2015(9):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