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能量烧制的艺术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承华的艺术是生命能量的艺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2015年7月16日下午,唐承华再次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释放了这种艺术能量。
  陶瓷虽然出现已千年,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质量也大大提升。但是从古到今,陶瓷的基本制作原理却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瓷土与烈火交融产生的微妙变化令人着迷,两种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物质的碰撞也令人心潮澎湃。
  陶瓷烧制方法是来自于古代人们对天地神的一种祈福和祝愿,唐承华通过陶瓷作品来呈现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的本质的思考和敬畏。他剥去一切表象,直击核心,在谈到这件作品时,他如此说:
  艺术创作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每个艺术家所表现的行为和姿态一定是不同的。我喜欢直接或是表现性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非常自由,非常大胆,甚至非常开拓地把自己的思想,创作的理念,把所想呈现的东西展示出来。这个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在美术馆展览,或者在室外空间展览,或者在进行中一种表达和呈现。当然我可能是在进行中表达,表达有身体的,有行动的,有互动的,她变成了一种非常庞大的空间关系,这个空间不属于我的,也不属于艺术家的,属于这个大地,属于自然的,当我们所有人在这个空间领域里产生交融的时候,不是个人的,是整体的,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会被一种东西所吸引,那就是这堆土和火,当火和土融在一起的时候,会把一切都化为乌有、消失了。看似如此,其实没有,我们会期待他里面会呈现出什么,所有人都有一种期待感,对事物或者世界的一种期待,包括对个人的期待还有对别人的一种期待,我想这种期待对于艺术家是通过创作的过程来表现的,艺术家在其中已经成为一个劳动者,他把所有东西作为他的一个呈现的方式。
  那么昨天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少见的创作空间,就是用一种非常古老,非常传统的窑烧制法,就是用篝火来把它燃烧,用篝火来烘烤,以前烧制的都是器物,我们生活用的器皿,那么我想器皿是通过烧制形成的,那如果它是一件艺术品,甚至它不是艺术品,它是一堆有形的泥巴,或者是泥土,艺术家把它的思考,思想融在这堆土里,才会有龙骨,有草绳,有造型,它不再是简单的一堆土,这时候土在这个简单甚至在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它对生命的意义,对泥土的感受,对物质精神的一种体验来产生的这堆作品。所以通过火的洗礼,通过烘烤、甚至是一种摧毁性的思考,所留下来的那种沉迹,所沉淀下来的它的造型,它可能是乌黑的,可能是被烧龟裂的,甚至是被烧坍塌的一种形态,但你会发现他一切来自于自然,因为受到火的自然的一种烧烤,一切是那么纯粹,这个时候你所被感动的一定没有任何的杂念,因为你同时也会被它的一种行为一种状态所吸引,你可能期盼的是一种喜悦的道理,是一种幸福的来临,是一种更多的精神的安慰,这个时候艺术家所呈现的仅仅是这些让所有人感受到自然是如何的伟大,这个时候人在火面前的那种关系是很微妙的。人在火面前感觉微小,作品在这里面经过的一场洗礼,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最后我还说生命就是一堆土,因为当烧制结束的时候,你的生命就结束了,就回到自然、回到泥土里面去,生命不就是一堆土吗?风化到自然里面去,可你留下的就是一种痕迹,是一种精神,是影响别人的一种状态。这个最高的一种东西——灵魂,在昨天的烧制过程中,被艺术家呈现出来了,他的灵魂感动了别人,受到共鸣,所以所有人产生一种凝聚感,这个凝聚感的来源是那堆火,有一天我们就是在这个时候消失,回归到大自然。
其他文献
今年三月,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12套广场舞,对全国广场舞进行了“标准化”限定。该举动收效可谓差强人意,不少跳“国标”广场舞的舞蹈者感到“国标”舞蹈既困难又单调,网络媒体对此亦怨声载道,议论纷纷。此事令人联想至当前上海市民文化节中的情形:各个群众舞蹈队伍为了参加各类市民舞蹈比赛而奉专业舞蹈为圭臬,将统一规范为最高的目标。群众舞蹈队的领舞人为了追求比赛成绩,硬性地限制舞蹈队排演的曲目,长期重复排练同一支
期刊
陈履生是位在台上即兴主持、用词连贯到位、典雅又不失生动、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不久前他在上海美术馆开展的“务本:陈履生笔墨”,以及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光影造化:陈履生建筑摄影展”,显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深厚功力。从画家,到评论家,再到博物馆管理者,是他分身有术吗?  在话题开始之前,有必要对我的访谈对象做个轮廓勾勒。  面前的陈履生,头发灰白,面庞清癯,略显疲惫,不似那个在台上即兴主持、用词连贯到位
期刊
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活动。现代社会精细化的分工和人们的个性不同,产生了林林总总的被奉为精神乐园中的使者。然而,这种状态被劳申伯格等人的“让艺术从艺术家的宫殿里解放出来”的口号打破了,于是波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气象。  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人们都可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广泛开展,正成为这种理论的实践
期刊
遵循“上海之春”力推新人新作的办节宗旨,每年一度的群文新人新作展评活动都是一次基层文化单位文艺作品创作的大汇演。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在观看了由17个区县、8家系统单位申报的57个(其中2个作品弃权)音乐类作品之后,笔者欣喜地感到群众文化的音乐创作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蒸蒸日上,主要体现在作品形式、作品内容、创作角度和舞台表现等方面。  首先,作品形式丰富多样。音乐专场作品共分为器乐和声乐两
期刊
采访光启剧社缘起于静安区市民文化节重点板块——现代戏剧谷的引荐。在我们先前对静安文化局的采访中,屡次提到静安区目前的主要精力之一就是全面培养民间剧社与业余剧社,并肯定了目前所获得的成绩。而现代戏剧谷便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光启剧社于第一届市民文化节便积极参与,推出的话剧《苍月丹魂》获得该年话剧大赛的“最佳编导”、“最佳男演员”、“优秀团队”三项大奖。可以说,上海市民文化节正是因了这些个体单元的积极的、
期刊
1922年7月20日的《中日美术》第1卷第3号和同年9月17日至22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在很接近的时间相继刊登了刘海粟撰文的《上海美专十年回顾》。这所与中华民国同时诞生的学校,在十年的办学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内核,并在刘海粟的阐述中被精炼地提取:“因为学校的教学本来是活的,是要依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的,决不可以依着死章程去办事,美术学校的性质,更与其他学校的情形不同。况且美专之在中国,要依
期刊
一位智者曾说:“没有共同目标的人,有可能同道而行;有共同目标的人,亦有可能不相为谋。”尽管年纪轻轻,李华已走过很长的一段艺术道路,对阐释与变形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  早在幼年,李华的出众才华就为独具慧眼的老师们所注意。这位1980年出生于重庆的艺术家在获得资助后,决心打破常规,逃离奔波于小城市与乡间的既定生活轨迹——她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村庄,于2001年至2005年来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早期在
期刊
数月前,第一次迈进景德镇一家专门做柴烧器物的工作室:等于堂。在景德镇的几天,每天晚上我都要去一趟。一来是因为它们并不同于我以往所见到的柴烧器物,且每天都会出窑不多的一些产品,因而它们永远跟前几日我所见的不一样,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视觉感受;另一个原因,就是每天晚上茶桌旁都聚集了不少他们的朋友,我实在找不着机会跟他们深入交流,有陶院的老师,有同行,有书画行家,有行业内年轻人……他们聊技术,聊器物之美,聊
期刊
美国综合教学感是在综合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以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后,于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逐渐盛行的音乐教学法。它从根本上改革了“注入式”的教学法,把教学焦点聚焦在学生,从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等五个基本音乐语汇,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和创造能力,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注重“学会”的教学理念——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会学”。这种理
期刊
漆的应用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思维的物化体现。在漫长的漆器艺术发展历史中,漆器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以日用器皿的形式呈现,但本质上它的财富象征意义和文化象征意义远超过它实用性,因此,今天漆器艺术的发展可以从古代漆器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找到可资借鉴的模式,同时充分与当下社会结合,才是现代漆艺的发展之道。  漆的应用与中华先民的思维模式  漆器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历史了。漆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又与中华先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