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是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但是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远远没有做到有效的倾听,或者说离我们心目中所期望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离。我们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去倾听了,但怎样做才更好,才更有效呢?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倾听时努力做到有“真心”、有“信心”、有“童心”、有“耐心”,相信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引领学生,长此以往,才能形成积极的、融洽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摘要】有效倾听;真心;信心;童心;耐心
Let more effective listening
Zhong Xiaoling
【Abstract】The listener is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the premise, but we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far from to be effective listening, or from our mind’s desired goal still have a large gap away. We have in the usual teaching efforts to listen, but what to do better, just more effective? We think teacher should first change ideas, in the listening when trying to do with “sincerity”, have “faith”, have “kidults”, have “patient”, and to trust their own students, use your own words and deeds to lead students, in the long run, to form a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crea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Key words】The effective listening; True; Confidence; Childlike innocence; Patience
课外的一则小故事:
美国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一个小男孩:“你的理想是什么?”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此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做呢?”小男孩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飞机。”话毕,主持人开始也有点愕然,现场观众也跟着窃窃私语: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的安慰自己逃生呢?随即又问其原因,小男孩又接着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
课上的一个小片断:
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揭示比的意义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2∶0,是不是一个比呢?
学生讨论,开始汇报:
生1:这是一个比,因为它有比号,前项、后项,符合比的特征。(不出所料,且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
生2:这不是一个比,因为它们是一个个逐渐增加的。
(咋一听这个答案,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没办法只好求助于其他学生)
师:你们听懂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没有 (摇头)
师:你看,大家都没听懂你的意思,你能说得再具体、通俗点吗?
生2:他们本来是少的,后来一个一个的加起来,才变成2∶0的。
生3:噢,老师,我知道他的意思了。他是说本来的比分是0∶0,后来进了两个球就加上去,最后变成了2∶0。
(我恍然大悟:多么贴切实际的想法啊,还有比这更好的解释吗?)
生4:我也明白了,这里的2:0表示的是加法关系,而我们今天学的比表示的是除法关系。
师:现在听懂了吗?它是一个比吗?
生:不是
……
这两则故事中,做为倾听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坚持,多了一份耐心,我们才听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才有了那一份意料之中的惊喜。但是我们在庆辛之余,不仿再反思一下自已的课堂,是否都能做到耐心的、细致的、认真的倾听呢?未必!走进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也难免目及到这样的现象:
某公开课上,一个问题提出后,教者摆出一副似要倾听的样子,而思考着的却是自己的教案进行到哪一个环节了,下一步自己该说什么。如此的倾听,教者对学生回答中的的思维信息尚且没有领会,至于如何捕捉、甄别个中生成性教学资源,衍生精彩教学更无从谈及了!试问,在这种对学生表现置若罔闻式的教学里,我们能说教师是在认真倾听吗?答案不言自明!
在课间的闲聊中,听到有教师醉心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无论学生的回答怎样,都用一句早已想好的话予以概括,接着就转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并且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如此的心里,我们的老师又怎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这样有形无实的“倾听”中,他们不去关注学生回答的内容是否合理,而只关心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是否与预设的结论吻合。学生的回答中,有哪些正确“因子”,有哪些思想方法值得借鉴……他们则漠然视之!
鉴于此,我们以为要想在真正的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自已首先要做到有效的倾听,下面就围绕有效倾听,谈几点浅薄之见。
1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更 “真心”
所谓用“真心”去倾听,是指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放在一个创造者的位置上去欣赏,而不是把学生放在被支配者的地位去审视,这是实现有效倾听的前提。
我们应该认识到,师生间的对话活动,不是让学生的回答来迎合你的教学设计,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不断调整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流动的,非线形的,因此我们只有“真心”地倾听、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才能科学的驾御课堂。
课堂就像一个大舞台,老师和学生都是表演者,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则是他们的“配角”。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思维产生了哪些变化,教者应做什么样的调整,都是从倾听学生的回答中获得的。蹲下来看学生,只有给自己定好了位,才能真心地和学生一起去探究知识,才能真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只有用一颗“真心”去倾听,才可能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用专注的神情和期待的目光去倾听,激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说出来,课堂上才会有更精彩的生成。
2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有 “信心”
名师的课堂中,那和谐的师生氛围、高效的课堂对话,以及他们的出色驾驭能力,无不令人叹服,但是这一切也是要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我们自己来执教却怎么也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做到有效的倾听,课堂上放手不够,尤其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害怕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导致自己无法去调控,即使去倾听也只能是装装样子而已。说到底,还是是教者的底气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有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首先思想上要有转变,我们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错了不要紧,其实对于教师又何常不是这样的呢?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偶尔曲解了学生的本意,因而出现点拔不到位的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也只有在这不断的出错,反思的过程中,老师们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才会有日后在课堂中的浑洒自如。其次是教师对教材要有更深的研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有更深的了解。套用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自信满满的站在讲台上。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3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有“童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是有区别的,学生之间的思维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关注他们的思维,不能处处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学生。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每次都希望学生的回答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就只会出现下面两种学生:聪明点的学生,他们能洞察老师的心理,在回答问题会刻意迎合教师的心理,以获取老师的赞赏;而其他学生则干脆闭口不答,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不愿意和老师交流。长此以往,课堂便会成为几个学生唱独角戏的地方,其他人则“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至于课堂氛围更是无从谈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拉越大。
要想实现有效的倾听,就得要求教师们反过来去迎合学生的心理,带着一颗“童心”去倾听,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你,而教者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融洽的、有效的教学氛围,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4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更有“耐心”
智者善于倾听,愚者缺乏耐心!
毋庸置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成人有很大的差距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竭力想表达一个意思,但教师却总是听不明白,怎么也不能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忙着下结论,没有耐心的倾听,当然是不可能有科学、智慧的评价的。
当然,耐心的倾听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味的鼓励、等待,那样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会更紧张,适得其反。这时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让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来,让师生都能领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作为教者,我们才能把握学生回答中的正确“因子”,实施智慧评价,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做一名善于倾听的老师,我们要实践的、努力的是不一而足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言。”寥寥几语,也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深度的理解,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善于倾听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值得褒扬的美德!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过程,才能及时捕捉鲜活的教学资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灵动,更高效!
【摘要】有效倾听;真心;信心;童心;耐心
Let more effective listening
Zhong Xiaoling
【Abstract】The listener is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the premise, but we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far from to be effective listening, or from our mind’s desired goal still have a large gap away. We have in the usual teaching efforts to listen, but what to do better, just more effective? We think teacher should first change ideas, in the listening when trying to do with “sincerity”, have “faith”, have “kidults”, have “patient”, and to trust their own students, use your own words and deeds to lead students, in the long run, to form a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creating effective classroom.
【Key words】The effective listening; True; Confidence; Childlike innocence; Patience
课外的一则小故事:
美国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一个小男孩:“你的理想是什么?”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此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做呢?”小男孩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飞机。”话毕,主持人开始也有点愕然,现场观众也跟着窃窃私语: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的安慰自己逃生呢?随即又问其原因,小男孩又接着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
课上的一个小片断:
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揭示比的意义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2∶0,是不是一个比呢?
学生讨论,开始汇报:
生1:这是一个比,因为它有比号,前项、后项,符合比的特征。(不出所料,且大部分同学表示同意)
生2:这不是一个比,因为它们是一个个逐渐增加的。
(咋一听这个答案,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没办法只好求助于其他学生)
师:你们听懂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没有 (摇头)
师:你看,大家都没听懂你的意思,你能说得再具体、通俗点吗?
生2:他们本来是少的,后来一个一个的加起来,才变成2∶0的。
生3:噢,老师,我知道他的意思了。他是说本来的比分是0∶0,后来进了两个球就加上去,最后变成了2∶0。
(我恍然大悟:多么贴切实际的想法啊,还有比这更好的解释吗?)
生4:我也明白了,这里的2:0表示的是加法关系,而我们今天学的比表示的是除法关系。
师:现在听懂了吗?它是一个比吗?
生:不是
……
这两则故事中,做为倾听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坚持,多了一份耐心,我们才听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才有了那一份意料之中的惊喜。但是我们在庆辛之余,不仿再反思一下自已的课堂,是否都能做到耐心的、细致的、认真的倾听呢?未必!走进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也难免目及到这样的现象:
某公开课上,一个问题提出后,教者摆出一副似要倾听的样子,而思考着的却是自己的教案进行到哪一个环节了,下一步自己该说什么。如此的倾听,教者对学生回答中的的思维信息尚且没有领会,至于如何捕捉、甄别个中生成性教学资源,衍生精彩教学更无从谈及了!试问,在这种对学生表现置若罔闻式的教学里,我们能说教师是在认真倾听吗?答案不言自明!
在课间的闲聊中,听到有教师醉心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无论学生的回答怎样,都用一句早已想好的话予以概括,接着就转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并且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如此的心里,我们的老师又怎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这样有形无实的“倾听”中,他们不去关注学生回答的内容是否合理,而只关心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是否与预设的结论吻合。学生的回答中,有哪些正确“因子”,有哪些思想方法值得借鉴……他们则漠然视之!
鉴于此,我们以为要想在真正的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自已首先要做到有效的倾听,下面就围绕有效倾听,谈几点浅薄之见。
1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更 “真心”
所谓用“真心”去倾听,是指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能尊重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放在一个创造者的位置上去欣赏,而不是把学生放在被支配者的地位去审视,这是实现有效倾听的前提。
我们应该认识到,师生间的对话活动,不是让学生的回答来迎合你的教学设计,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不断调整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流动的,非线形的,因此我们只有“真心”地倾听、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才能科学的驾御课堂。
课堂就像一个大舞台,老师和学生都是表演者,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则是他们的“配角”。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思维产生了哪些变化,教者应做什么样的调整,都是从倾听学生的回答中获得的。蹲下来看学生,只有给自己定好了位,才能真心地和学生一起去探究知识,才能真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只有用一颗“真心”去倾听,才可能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用专注的神情和期待的目光去倾听,激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独特想法说出来,课堂上才会有更精彩的生成。
2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有 “信心”
名师的课堂中,那和谐的师生氛围、高效的课堂对话,以及他们的出色驾驭能力,无不令人叹服,但是这一切也是要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我们自己来执教却怎么也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做到有效的倾听,课堂上放手不够,尤其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害怕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导致自己无法去调控,即使去倾听也只能是装装样子而已。说到底,还是是教者的底气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更有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首先思想上要有转变,我们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错了不要紧,其实对于教师又何常不是这样的呢?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偶尔曲解了学生的本意,因而出现点拔不到位的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也只有在这不断的出错,反思的过程中,老师们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才会有日后在课堂中的浑洒自如。其次是教师对教材要有更深的研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有更深的了解。套用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自信满满的站在讲台上。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3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有“童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儿童的思维与成人的思维是有区别的,学生之间的思维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关注他们的思维,不能处处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学生。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每次都希望学生的回答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就只会出现下面两种学生:聪明点的学生,他们能洞察老师的心理,在回答问题会刻意迎合教师的心理,以获取老师的赞赏;而其他学生则干脆闭口不答,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不愿意和老师交流。长此以往,课堂便会成为几个学生唱独角戏的地方,其他人则“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至于课堂氛围更是无从谈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拉越大。
要想实现有效的倾听,就得要求教师们反过来去迎合学生的心理,带着一颗“童心”去倾听,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你,而教者才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融洽的、有效的教学氛围,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4 有效的倾听需要教师更有“耐心”
智者善于倾听,愚者缺乏耐心!
毋庸置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成人有很大的差距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竭力想表达一个意思,但教师却总是听不明白,怎么也不能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忙着下结论,没有耐心的倾听,当然是不可能有科学、智慧的评价的。
当然,耐心的倾听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味的鼓励、等待,那样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会更紧张,适得其反。这时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让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来,让师生都能领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作为教者,我们才能把握学生回答中的正确“因子”,实施智慧评价,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做一名善于倾听的老师,我们要实践的、努力的是不一而足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言。”寥寥几语,也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种深度的理解,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善于倾听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值得褒扬的美德!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过程,才能及时捕捉鲜活的教学资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灵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