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生活的要素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提出“美是生活”这个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则进一步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驾齐驱的今天,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则是小学教学中承载美育使命的主要载体。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关键字:新课改 高中语文 美育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学好的信心。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美育的重要性
(一) 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代社会对于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要求,智育并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学会体会美和发现美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的特点,美的欣赏也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启发人的思维,引导人们去掌握和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规律。
(二)美育能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的智力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一个真正智力发达和有创造力的人,其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必定同样强健。抽象思维在我们的教育中向来是被高度重视并反复训练的,而形象思维恰在我们的教育中被忽略。时代的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创新型人才,于是形象思维的训练必须被重视起来。美育恰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好途径。人的智力具体说来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美育就能在每一方面都发挥其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措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
(二)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创造美,欣赏美
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学生后继学习的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努力创造美。例如:圆的再认识这节课老师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去创造心中美的事物。学生的兴趣很高,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有的同学画了奥运五环旗,有的同学画了可爱小动物,有的同学还图文并茂…..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的展示出来,学生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作品”,一边陶醉在数学无限的美中。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教师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评价的着力点放在学习的结果与水平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以至于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记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关键字:新课改 高中语文 美育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学好的信心。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一、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美育的重要性
(一) 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代社会对于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要求,智育并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学会体会美和发现美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美的事物都有规律性的特点,美的欣赏也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启发人的思维,引导人们去掌握和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规律。
(二)美育能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的智力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一个真正智力发达和有创造力的人,其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必定同样强健。抽象思维在我们的教育中向来是被高度重视并反复训练的,而形象思维恰在我们的教育中被忽略。时代的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创新型人才,于是形象思维的训练必须被重视起来。美育恰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好途径。人的智力具体说来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美育就能在每一方面都发挥其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措施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
(二)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学各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情境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幼稚,对事物充满好奇感,适宜在“玩”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创设种种情境与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实践,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心灵的结合点,将生活与自我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又如:第一册教材《统计》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数一数大象伯伯家来客人的情况,从而得出来了哪些动物,哪家动物来的多,哪家动物来的少,渗透出统计知识。这样选择和设计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处理,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三)在活动中创造美,欣赏美
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学生后继学习的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努力创造美。例如:圆的再认识这节课老师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去创造心中美的事物。学生的兴趣很高,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有的同学画了奥运五环旗,有的同学画了可爱小动物,有的同学还图文并茂…..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的展示出来,学生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作品”,一边陶醉在数学无限的美中。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教师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评价的着力点放在学习的结果与水平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的评价,以至于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展示数学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记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评学生,学生评老师,老师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我们不光用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还应当增加一些面试、口试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有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