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生态理念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理念。因此在现代的社会城乡规划中,用低碳生态理念来指导我国城乡规划,从而实现整个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在低碳生态视角指导下,提出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低碳生态视角;城乡规划;社会政策;技术支持
在世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提出追求低碳生产发展理念和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观念。不过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报道来看,即便是采用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无法阻止当前世界对能源日益增加的需求。即便是已经开始采用低碳生产发展方式,但在未来二十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仍然是呈现出直线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在2040年增长拐点出现以后,我们会发现低碳生态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利用低碳观念来指导城乡进行规划。
1 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低碳生态观念,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并且逐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态理念。这一观念主要是改变现行的能源使用结构,减少传统能源使用,增加现代新能源的使用量。这一理念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减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更是要调整和改善大气环境中的碳循环,最终实现整个大气层的和谐和稳定发展这样一个目标。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行这一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关键性手段。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而采用低碳理念进行引导,分别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将整个规划的路径具体化,从而实现最终低碳社会这一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一直到2020年,城市开始采用节能减排的手法,通过规定进行引导和强制性关闭等手法来实现社会节能这一目标,并且综合性的提高整个节能减排的成效。
第二阶段,自2020年开始一直到2035年,这是城乡规划的中期阶段性目标。可以将保护环境新能源作为社会运转的主要能源,推动社会朝着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这一目标。
第三阶段,自2035年开始到2050年,这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希望在2050年最终实现社会整体低碳化这一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应用的层面来开始实现低碳模式的推广,不仅仅是生产厂商的低碳化模式,更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2 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所采用的方式
2.1 政策性引导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性手段
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强调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终实现低碳发展。其中,在重点区域、关键性区域就必须要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且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从而保护整体社会环境。这就要以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而优化整个产业消耗结构,提高新能源的使用量,发展生产销售和经营之间的循环和谐发展,从而为城乡的发展留下特定的空间。
此外,还要减少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强调土地所具有的包容力,深入挖掘蕴藏在土地深处的潜力,强调土地的合理规划和使用,鼓励企业朝着高新技术角度发展,推动整个城市的产业经济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高速发展的开发区中,采取一些限制性政策来维护开发区环境以及经济效益。集中整个开发区的人口,减少人口分散型居住对整个环境产生无法挽回的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区域人口素质。立足于区域的优势和长处,发展独属于自身的优势产业,从而形成独具自身发展特色的优势性产业。
低碳城乡规划强调以"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整个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这就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强调多种学科的参与以及应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动以及公众参与,能够推动着城市朝着良性生态方向而发展。
2.1.1 建立城市发展的长期环境和资源指标体系,重点采用环境评价和低碳指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在于对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并能够为减缓城市发展建设的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遵循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与相关规划一致性的原则。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主要方面:一是规划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二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三是规划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四是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五是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六是规划的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七是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八是规划的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九是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价。
2.1.2 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中央政府应加快完善立法、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考核体系,丰富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激励手段,为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取消预算外财政。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财政激励机制。尽快进行转移支付立法,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约束性指标挂钩。出台相关措施,对地方城市在国家标准规范下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实践创新予以财政扶持。
2.2 技术支持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依赖性手段
2.2.1 运用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仅要求资源循环化,更要通过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2.2.2 借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绿色科技,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给两项核心问题。通过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式。构建水健康循环体系。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城市降水水文循环修复体系。
2.2.3 清洁能源利用与引导。推广使用环保汽车和燃料,同时制定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采用主动式太阳能设计。优化建筑能源利用体系。建设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高效、安全的能源利用模式。
2.2.4 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布能、节地、节水、节林、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我国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寿命周期分析原则、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和精专化设计原则。
结束语
尽快研制城市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方案。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政策。短期内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长期辅以市场化方式。其次,要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再次,要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科学指标的研究。最后,在技术产品层面,要加强创新、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迅.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0(3):10-14.
[2]贾春苗.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Shijie Jiayuan,2012(5):10-14.
[3]李华山.低碳环保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10.
关键词:低碳生态视角;城乡规划;社会政策;技术支持
在世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提出追求低碳生产发展理念和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观念。不过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报道来看,即便是采用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无法阻止当前世界对能源日益增加的需求。即便是已经开始采用低碳生产发展方式,但在未来二十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仍然是呈现出直线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在2040年增长拐点出现以后,我们会发现低碳生态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利用低碳观念来指导城乡进行规划。
1 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低碳生态观念,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并且逐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生态理念。这一观念主要是改变现行的能源使用结构,减少传统能源使用,增加现代新能源的使用量。这一理念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减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更是要调整和改善大气环境中的碳循环,最终实现整个大气层的和谐和稳定发展这样一个目标。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行这一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关键性手段。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而采用低碳理念进行引导,分别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将整个规划的路径具体化,从而实现最终低碳社会这一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一直到2020年,城市开始采用节能减排的手法,通过规定进行引导和强制性关闭等手法来实现社会节能这一目标,并且综合性的提高整个节能减排的成效。
第二阶段,自2020年开始一直到2035年,这是城乡规划的中期阶段性目标。可以将保护环境新能源作为社会运转的主要能源,推动社会朝着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这一目标。
第三阶段,自2035年开始到2050年,这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希望在2050年最终实现社会整体低碳化这一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应用的层面来开始实现低碳模式的推广,不仅仅是生产厂商的低碳化模式,更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2 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所采用的方式
2.1 政策性引导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性手段
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强调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终实现低碳发展。其中,在重点区域、关键性区域就必须要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且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从而保护整体社会环境。这就要以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而优化整个产业消耗结构,提高新能源的使用量,发展生产销售和经营之间的循环和谐发展,从而为城乡的发展留下特定的空间。
此外,还要减少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强调土地所具有的包容力,深入挖掘蕴藏在土地深处的潜力,强调土地的合理规划和使用,鼓励企业朝着高新技术角度发展,推动整个城市的产业经济朝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高速发展的开发区中,采取一些限制性政策来维护开发区环境以及经济效益。集中整个开发区的人口,减少人口分散型居住对整个环境产生无法挽回的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区域人口素质。立足于区域的优势和长处,发展独属于自身的优势产业,从而形成独具自身发展特色的优势性产业。
低碳城乡规划强调以"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整个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这就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强调多种学科的参与以及应用,通过广泛的社会调动以及公众参与,能够推动着城市朝着良性生态方向而发展。
2.1.1 建立城市发展的长期环境和资源指标体系,重点采用环境评价和低碳指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在于对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并能够为减缓城市发展建设的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遵循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与相关规划一致性的原则。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主要方面:一是规划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二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三是规划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四是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五是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六是规划的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七是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八是规划的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九是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价。
2.1.2 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中央政府应加快完善立法、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考核体系,丰富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激励手段,为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取消预算外财政。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财政激励机制。尽快进行转移支付立法,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约束性指标挂钩。出台相关措施,对地方城市在国家标准规范下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实践创新予以财政扶持。
2.2 技术支持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依赖性手段
2.2.1 运用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仅要求资源循环化,更要通过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2.2.2 借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绿色科技,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给两项核心问题。通过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式。构建水健康循环体系。建立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城市降水水文循环修复体系。
2.2.3 清洁能源利用与引导。推广使用环保汽车和燃料,同时制定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采用主动式太阳能设计。优化建筑能源利用体系。建设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高效、安全的能源利用模式。
2.2.4 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布能、节地、节水、节林、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我国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寿命周期分析原则、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和精专化设计原则。
结束语
尽快研制城市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方案。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政策。短期内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长期辅以市场化方式。其次,要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再次,要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科学指标的研究。最后,在技术产品层面,要加强创新、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迅.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0(3):10-14.
[2]贾春苗.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Shijie Jiayuan,2012(5):10-14.
[3]李华山.低碳环保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