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话语”下的中国故事——两部中国现代小说英译选集的文学“再书写”

来源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选集是文学作品在异域流通中特殊的文本载体,也是文学“再书写”的重要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部中国现代小说英译选集在西方世界出版.通过考察其中两部的编译情况发现,尽管两部选集表达出明显的文学自觉,却仍然是战时话语下的产物.在编译过程中,编译者加强了中国现代小说作为叙事文本的故事性,实施了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再书写”,以此服务于战时的对外宣传.
其他文献
为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性格、学校适应水平、孤独感三者的关系,采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贵州省某高校432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性格能正向预测孤独感水平(β=0.21,p<0.001),学校适应水平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3,p<0.001)。结果提示,大学生完美主义性格越明显,其学校适应水平越低,并间接导致其孤独感水平越高。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土家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生活文化与精神文化。在分析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文化知识、物理教育价值等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论述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与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融合的基础,并提出了把土家族民族文化作为情景资源、习题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与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融合的路径。不仅能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发挥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促进物理教育特色的形成,而且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学物理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中华
口头诗学视野下的民族文学叙事研究重点仍以口头传统在仪式中的表现形式——文本、创编、程式、演述等为主,对仪式叙事的内在构成、运作机制,仪式叙事的构成要素分析,仪式叙事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口头诗学视野下的民族文学与仪式叙事关系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口头诗学的研究领域,同时可以促进形成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推动民族文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课程论、目的论、方法论为探索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可从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入手,结合五大领域活动目标,将民间游戏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之中,编制民间游戏园本教材,建立幼儿园民间游戏玩具展览室。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开发需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转变教育个体课程观念、提升教师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创建教师交往空间,从内外支持系统两个层面促进课程开发。
本研究通过对致使移动构式过度泛化句的可接受性判断任务,调查了固着频率、前摄频率和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论元结构过度泛化的的影响.结果显示:过度泛化中不存在独立的固着效应;而前摄效应相对明显,但作用方向与前摄假说相左,且受到固着频率的强化;各水平学习者对过度泛化句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且以高水平学习者为最.因为固着假说存在理论缺陷;二语学习者缺乏前摄抑制机制的基础条件,只关注于前摄结构和对应过度泛化之间的语义关联性而忽略了区别性;且语义关联意识会随着语言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100余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举办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学术队伍.这样一支学术品位很高的学术队伍,在人类学中国化的道路上,已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性格,实现了中国人类学的薪火相传.
了解我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公共英语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范式转移非常关键.我们对40多所高校109位ESP教师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ESP教师的身份认同度不高,他们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通用学术英语,没有花全力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ESP教学与研究.主要原因是外语界把ESP看成专业内容教学和ESP从教育部学科设置目录中消失,这使得ESP教师不敢放弃原有的英美语言文学或翻译研究.因此,尽快恢复ESP学科地位,改变以外国语言文学为核心内容的学科评估体系将成为吸引更多愿意从事ESP教学的教师的关
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一词滥用常引起争议,有些学者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处理措施.然而多年来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在翻译实践中引起译者的重视.为了彻底扭转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shall的滥用,本研究以翻译规范论为出发点,客观、深入地分析shall在我国立法文本翻译中使用的失范情况和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立法文本翻译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
2021年5月在陕西咸阳举办了“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玄玉时代\'专家论坛”.论坛对仰韶文化展开深入的探究和交流:一是从多方面认识“仰韶玄玉”在华夏史前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是进一步完善“玄玉时代”研究的主题内容及思想体系,验证四重证据法的巨大创新潜力;三是总结玄玉文化探索的成功经验,拓展文学人类学的未来学术攻坚方向.本次论坛对认识华夏史前文化精神的源流,推动文学人类学研究从“小传统”走向“大传统”,以及推进新文科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国文学的形象会影响目标读者对它的接受,而选集(群)在建构一国文学的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在美国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选集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篇目选择和副文本阐释,勾勒出中国文学的形象在美国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建国前,中国文学在美国呈现出鲜明的“红色”;建国后三十年,中国文学被认为在形式和技巧方面乏善可陈;新时期以来,异议文学选集的密集出现,使中国文学被视作简单的社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