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一款好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解决什么临床问题?”
  这是一款新药第一时间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明确要求。
  此稿被称为“药物指南”,甫一推出,多家医药上市公司股价应声而落。
  一位接近药监系统人士有自己的理解,“新药研发市场确实蓄积了一些泡沫和风险,指南只是叫醒了一些还在装睡的人,该醒醒了。”
  什么药才是一款好药,药企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未来中国新药研发行业将如何发展?我们和这位接近药监系统人士聊了聊,试图了解监管部门制定政策背后的考量,以及对中国新药研发环境的思考。

什么是临床价值?


  从患者的角度,批准上市的药应该一个比一个好,好体现在更有效、更安全、更便利或更可及,就是临床价值。但也看到一些对患者不利的现象出现。
  比如,有的企业,拿着很多年前做完的临床试验结果,现在来申报。这个药在当下可能临床价值会很有限。
  到底什么是药物的临床价值,此时审批人和企业会有很大分歧。之前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审批团队认为,“你的产品临床价值有限。”企业会说,“我的产品临床试验做完,结果是阳性,你凭什么不批。”专家中间也有很多分歧,有一些参与了临床试验的专家,他的意见也许不客观。
  企业当然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好,而忽略产品的一些缺陷。比如原来定位是me-better的药,最后在临床上没有体现出优势。比如,对原来的化合物做了优化,但疗效和安全性都差不多,甚至还差一些。
  这时,需要将到底什么是临床价值,客观、公平、系统地阐述出来,审评中心现在相当于把这个导向抛出来,让大家理性评估临床价值,对一些已经明显临床价值有限的项目进行取舍。也许有一些企业能够承担压力和风险,坚持做完试验后,如果自己不满意试验结果就不去斡旋,自动放弃。
  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整个制药产业是有帮助的。
  外界对某类药物的感受也许只是一些数字,比如抗肿瘤药物PD-1。然而,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感受很直接,竞争异常惨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两方都顶着很大的压力。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前,有的企业拿到临床批件去“忽悠”投资,不是真正为了去做这个药;有的企业拿到批件以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还有的产品已经做出一些数据,提示继续做下去意义不大,但还是不放弃,并开始找接盘,原因是企业对临床价值没有准确判断,或对行业环境前景的错判。
  一旦进入一个赛道了,劝谁放手都不容易,因为前面大量的资金已经投入进去了,如PD-1赛道就是如此。另外,还得具备研发出的产品如果临床价值有限,即便是“阳性”结果也无法通过的远见。
  这就需要提醒企业关注风险,从立项层面就要保持理性和前瞻性——预期临床价值有限或者临床优势前瞻性不足的产品就不要投了。已经有企业都在开展的试验,如果预期临床价值有限,要大胆壮士断臂,因为国际成熟研发环境一直是stop earlier,stop cheaper(早停早止损),相当于资源优化。这样做出来的药临床价值高,也更有竞争力。
  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一个疾病有十个同类产品上市的情形,如果十几个药去竞争一个适应症,所有企业都可能会为了求快,而牺牲质量、降低标准,形成内卷。

临床试验标准不会降低


  临床试验的标准,一旦升高就不会降低。
  藥品监管部门批药的标准也越来越明确——药监不控制一个疾病最多批多少个药,但在相同时期会采用相同标准去审批。
  现在国内的情况是,明明临床上已经有更好的药物,但企业在做临床试验的时候,还想和疗效差的药物比,因为这样更容易比赢。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指南,虽然没有说新药研究必须和最好的药去比,但也让大家产生了,和谁比能体现自己产品临床价值的思考。
  在国内,现在懂得进退的企业还不那么多,它们的压力太大了,可能拿不到下一个节点或者产品不上市,这个企业就没了。
  然而,这就像吃饭一样,已经吃上精粮了,不太可能回过头去再吃野菜,必须为患者和参加试验的受试者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适应症只有进口药,药监部门通常不会要求其他国产药品的临床试验去和进口药头对头,这个门槛对现在的中国药企来说太高了。
  但如果在这个领域的治疗里,已经有国产药品了,并且是广泛应用的,那下一步就要考虑提高临床价值。相当于赛跑,已经有人跑到了终点,是否还允许刚到跑道上的人起跑,尤其是赛道上已有很多选手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标准就会无休止地降下去,上市的药物质量和疗效将无法得到提升。
  在这方面,药监部门的态度很坚决,也得到了临床专家和医生们的认可——临床专家总做相似的临床试验,也会觉得没价值。对受试者来说,参加一个临床试验,对照组是当前比较差的治疗,这也不符合伦理,如果对照组是当前最好的治疗,而试验组可能更好或者不差,那药监、医生和患者都欢迎这样设计的试验和药物。
  其实以前也是有标准的,然而有时门关的不够彻底,或者没有经验的企业不了解,重复相同的错误。部分企业抱有一种错误的预期,觉得“别人都是这样做对照的,我也可以”。它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临床实践的变化——已经批准了这么多有效药物,为什么要和最差的比?有时是心存侥幸,觉得这个要求不会落在我身上。
  这次药物指南,把这个点明确地提出来,而且是以患者的角度出发,是非常有价值的。企业要么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布局,要么就更快速地推进项目,进行差异化研发。如果这个适应症已经没价值了,就去做其他还可能有价值的,也能优化新药研发资源。

新药研发大洗牌


  以前,不存在这么多药物扎堆去做临床三期的情况。自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改变了临床试验的批准方式,从审批制改为默示许可,这极大释放了临床研发空间,就像现在大家都可以去读书,很多人都可以考大学一个道理。
  我从药监部门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今年初有企业曾经沟通,提出要做肺癌的一线治疗。企业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已经批了这种适应症的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临床试验还要去和化疗比,这个设计没有被接受。
  如果开展一个预期临床价值有限的临床试验,对企业来说风险很大。三期临床试验理论上是按亿投入的,一例受试者,如果按照50万元来计算,一个临床试验含400例受试者,整体成本就有2亿元。
  新药想要过审,要回答为患者带来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如哪种疾病,哪个阶段,对比已有的药物,有什么优势,解决了什么问题,综合来看这款新药有多大临床价值。
  企业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数据提供了一个高价值的药物。比如说比现在疗效最好的药,效果更好;或者疗效和它差不多,但更安全或者更方便,如原来一周用一次,现在可以做到一个月一次,都是临床价值。
  这个临床价值是主要监管国家的普遍共识,相对成熟的监管环境,企业会自觉遵照这个原则。
  未来大部分国内药企还是要先做国内市场,其中的尖子生才有机会去国际上PK。医药行业没办法一口吃成胖子,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团队,不是单靠某个领域的科学家就可以做出药来。经验还包括研究、转化、申报和跟各国监管机构打交道等。
  现在激烈的研发竞争,和与国际接轨的审评理念都让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我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有时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一个临床试验的要求,有些企业是想做,但真的是含着泪说做不到。
  国内药企正处在一个大洗牌阶段。现在标准已经非常明确,竞争会更激烈。随着政策环境变化,所有的药企先是能够活下去,然后有不同的产品进入关键赛道。几个大的药企已经有一定规模,也许能够一直走下去。
  临床批件一点都不高大上,临床价值才是硬道理。对于初创企业,理想情形是研发出具有临床价值的产品,或者独立研发,或者与他人合作或被收购。
  未来研发监管环境,以及现在的科创板上市规则,创新力不足的企业难以脱颖而出,较难诞生医药初创独角兽企业。当然,企业更需要合理的利润维持稳定的投入。
  医药科技领域,欧美仍然走在前列,国内要步调一致,投资也应更加理性,提高医药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希望整体环境更利于产业良性循环,为中国“健康2030”做好铺垫。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卵巢黄体破裂与宫外孕破裂鉴别诊断中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3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与37例宫外孕破裂患者,分别设定为A组与B组,两组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卵巢黄体破裂与宫外孕破裂鉴别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两组超声声像差异。结果:A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08%(30/37),B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11%(31/36),诊断总准确率为83.56%(61/73)。两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1月—2020年度3月,分别实施磁共振成像、CT诊断,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结果: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符合率90.00%、灵敏度93.02%、特异性71.43%;CT符合率54.00%、灵敏度53.49%、特异性57.14%;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CT,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部分患者影像结果呈现不规则低信号区、局限性斑块片状,部
目的:探究对比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微血管成像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作比较,分析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误诊1例、漏诊8例,恶性39例、良性43例,与病理检查比较,有38例确诊恶性结节、35例确诊良性结节;经微血管成像检查误诊5例、漏诊2例,恶性49例、良性33例,与病理检查比较,有44例确诊恶性结节、31例
目的:应用MRI诊断和CT诊断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it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 HE),对比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方法:以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3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6h内的早期颅脑CT检查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观察并对比所有患者检查结果的诊断敏感性和对患者脑部血肿变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CT与T2*WI预测结果较为相近,两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断且一侧或双侧下肢动脉(包括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等6节段动脉)均行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DSA作为“金标准”,分析CDUS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能及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析CDUS诊断结果与DSA的一致性。结果:共计77例患者(84条下肢动脉,504节段动脉)纳入本研究。以D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妊娠检查的孕妇118例,对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进行分辨,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胎儿分娩后临床诊断,118例娩出胎儿中,泌尿系统畸形患儿8例,占比6.78%,其中肾积水2例,多囊肾2例,多发性囊肿1例,其余包括肾发育不良、马蹄肾等共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46%(115/118),灵敏度为75.00%(6/8),特异度为99.0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在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畸形胎儿筛查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的诊断检查,与妊娠以及临床引产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诊断后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畸形类型的所占比例以及胎儿畸形与孕妇孕期的关系。结果: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检查确诊畸形胎儿33例,12例为颜面畸形、10例心脏畸形以及13例肢体畸形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出27例畸形胎儿,临床病例中,孕早期3例、孕中期20例、孕晚期4例,检测出患者10例为颜
药品和耗材的国家集采推进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以集采为抓手的医改,也在持续推进之中,获得各方好评。接下来,应进一步巩固集采成果,兴利除弊,并加快配套改革举措的推进,从而让中国医疗领域的改革行稳致远,为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性价比更合适的医疗卫生服务。  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一个突破口和一个推进的抓手,同时还要考量改革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格局的改变,以求得成本最小化、整
期刊
截至2021年10月2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2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超10亿人。  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重要措施。前三季度国内已经为12岁以上的人群接种了新冠疫苗。近期,全国多地启动3岁-11岁人群的接种工作,截至10月29日,这一年龄段已经接种超过353万剂次。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0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分析,在前期
期刊
近年来,中国启动了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用于创新药械临床评价与监管决策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博鳌乐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为典型代表。  自2018年,国务院先后赋予海南省政府对博鳌乐城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审批权的独特政策,第二年,国家药监局与海南省政府启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  2020年3月,青光眼引流管成为中国首个基于国内真实世界数据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