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小学教学设计中的研究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写教案是必备的专业技能。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体现。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备课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及达到什么效果所进行的一种策划。策划应注重研究意识。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那么教学设计就应该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具有下列研究意识。
  一、研究《标准》,准确把握《标准》的教育思想
  《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考虑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自身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结合了教学现状,系统地给出了国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与《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各学科的《标准》中第一部分“前言”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设计有赖于教师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经常研读“基本理念”显得十分必要,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深入地研究,就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或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二、研究教材,透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通过教材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对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除了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外,还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更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区别。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用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及再生和内化,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
  三、研究名师,主动学习名师的宝贵经验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便捷的网络、丰富的图书及同事同伴等,其中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首选。他们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自己以启发和借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参考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观看他们的课堂教学录像,都会对开阔教学思路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研究名师的教学思想和课堂艺术,如名师“名”在何处,如何体现先进教学思想。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对话,把自己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同网友进行交流,请教的问题一旦发出,很快就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回复。
  四、研究学生,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现况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况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预设问题或活动情境时,一定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应该来自学生的真实水平,使他们可以将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保证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任何活动的基本水平,要么定位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要么定位在一些学生很容易掌握的知识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还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及评价调控技术(实验、形成性评价、修正、终结性评价等)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比教案范围要广,教学设计将使我们从感性的教案设计走向更加理性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除了要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要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创新、实践、反思,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高校水电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本文重点研究了惠州学院水电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高校水电管理改善的措施,重点介绍了校园
摘 要: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四宜四忌”的原则,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多媒体 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充实了教学内容,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清晰的音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形成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音乐艺术,是汲取传统民歌、美声唱法、地方民谣及戏曲艺术广泛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中国民族的特色,也有着美声唱法的根源、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技巧。江明惇教授在《汉族民歌概论》中指出:“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做,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青青教授在《中国民歌》中将民歌界定为: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论述我国立井开凿的深井冻结法、钻井法和综合注浆工艺等技术现状,指出21世纪初,应以冻结和钻井深度700m为目标,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适合700m深井的合理井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主要技术;在
会议
一、课程改革后的基础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从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