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行道树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同时还要考虑其艺术和功能效果。
【关键词】:行道树; 选择; 养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街道绿化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在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方面,改善道路及其附近地域小气候,滞尘净化空气、降温遮阳、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等功能,有着积极主动的环境生态作用。
1、行道树的选择
1.1行道树的概念和作用
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行道树中,常绿树与落叶树要有一定比例,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保持生态平衡。在有条件的城市,最好是一街一树,构成一街一景的独特风景,既可起到遮阴、减噪等防护功能,又能使街境整齐雄伟而有秩序性,体现整体美。若要变换树种,最好从道路交叉口或桥梁等地方变更,不仅能体现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美化城市道路,还能起到城市交通向导作用。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着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
1.2行道树的选择原则
行道树的选择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成果的快慢及景观效果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行道树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考虑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
1.2.1选择标准 选择的主要标准是行道树要树形整齐,枝叶茂盛,冠大荫浓,树干通直; 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花、果、叶无异味、无毒、无刺激; 在生长方面,繁殖容易,生长迅速,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适宜大树移植,并且发芽早、落叶晚,养护容易,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病虫害少,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晚秋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不十分理想,因此对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具有特殊的要求。
1.2.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行道树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功能。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1.2.3选择树种多样化
由于城乡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要求行道树种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乡土树种在长期栽培的过程中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易于见效,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的选用。
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应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1.2.4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
新开辟的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也需要新设计栽植。这样,在道路绿化时,就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性树种结合的策略。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新辟道路往往要求早日绿树成荫,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等。但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易于衰老凋残,影响绿化效果,更替树种又需一定时期才能成长。若能从长远效果考虑,在选用行道树时,在速生树种中间植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等,则在速生树种淘汰后,慢生长树种常在,继续发挥绿荫效果,避免脱节。
1.2.5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行道树的生态功能为遮荫、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以及美化观赏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但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行道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若能提供优良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副产品,更是一举多得。特别是乡镇公路行道树,线长量多,更应考虑经济效益。
行道树的冠形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如在规划种植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路通过时,最好选择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度的树种,这样有利于修剪树木。在修剪时可采用规则式冠形,将树体修剪成杯状或开心形。一般公路干道或较为狭窄的巷道,可以自然式冠形为主。凡有中央领导干的树种,如杨树、马褂木、水杉、侧柏、雪松等,侧枝点高度应在2.5至3米以上,下方裙枝需视情况疏除,特别是在交通视线不良的弯道和叉路口等区段,更应注意要开阔视野,以免引发交通事故。无中央领导干的树种,如柳树、榆树、槐树、樟树、大叶女贞等,分枝点高度宜控制在2至3米处,树冠自然形成圆球形。杯状形修剪的行道树具有典型的"3股6杈12枝"的冠形,主干的分枝点高度应在架空线路之下,又不妨碍行人、車辆的通行,一般为2至3米。每年应及时调整树冠的侧枝生长方向,以保持冠形的统一、划整,并解除对架空线路的干扰,照顾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采光。开心形修剪由杯状形修剪演变而来,多用于无主轴或顶芽自剪的树种。整形修剪在分枝点处选留3至5个不同方位、分布均匀的主枝,每主枝上选留2至3个侧枝,树冠自然开展,但内膛较空。
行道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城市环境具有特殊性,每天车流量、人流量很大,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氯化物、粉尘等,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如粉尘覆盖在植物的叶表面上,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硫会直接伤害植物的叶表皮细胞,破坏叶肉组织的结构,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城市的空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电信、电缆的线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像旷野、公园里的树,可以任其自然生长。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树种、品种,选择合宜的树体、树形。在规划种植带上方有电力、通讯线路等限制,应选择一个最后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程的树种,以节省定期修剪费用。如有足够的经费、设备和整枝修剪的技术人员,对树木的抚养能保持高水平要求,则可选择高大乔木,采取正确的修剪方式规避上空线路的限制,以获得满意的使用效果。另外,整形栽植时,树木的分枝点要有足够的高度,不能妨碍路人的正常行走和车辆的正常通行,不能阻挡行人及驾乘人员的视线,以免发生意外。树体规格的选择要适宜,不能超出与街道两侧建筑的景观比例要求。
【关键词】:行道树; 选择; 养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街道绿化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在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方面,改善道路及其附近地域小气候,滞尘净化空气、降温遮阳、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等功能,有着积极主动的环境生态作用。
1、行道树的选择
1.1行道树的概念和作用
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行道树中,常绿树与落叶树要有一定比例,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保持生态平衡。在有条件的城市,最好是一街一树,构成一街一景的独特风景,既可起到遮阴、减噪等防护功能,又能使街境整齐雄伟而有秩序性,体现整体美。若要变换树种,最好从道路交叉口或桥梁等地方变更,不仅能体现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美化城市道路,还能起到城市交通向导作用。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着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
1.2行道树的选择原则
行道树的选择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成果的快慢及景观效果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行道树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考虑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
1.2.1选择标准 选择的主要标准是行道树要树形整齐,枝叶茂盛,冠大荫浓,树干通直; 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花、果、叶无异味、无毒、无刺激; 在生长方面,繁殖容易,生长迅速,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适宜大树移植,并且发芽早、落叶晚,养护容易,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病虫害少,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晚秋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不十分理想,因此对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具有特殊的要求。
1.2.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行道树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功能。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1.2.3选择树种多样化
由于城乡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要求行道树种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乡土树种在长期栽培的过程中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易于见效,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的选用。
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应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1.2.4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
新开辟的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也需要新设计栽植。这样,在道路绿化时,就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性树种结合的策略。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新辟道路往往要求早日绿树成荫,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等。但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易于衰老凋残,影响绿化效果,更替树种又需一定时期才能成长。若能从长远效果考虑,在选用行道树时,在速生树种中间植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等,则在速生树种淘汰后,慢生长树种常在,继续发挥绿荫效果,避免脱节。
1.2.5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行道树的生态功能为遮荫、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以及美化观赏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但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行道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若能提供优良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副产品,更是一举多得。特别是乡镇公路行道树,线长量多,更应考虑经济效益。
行道树的冠形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如在规划种植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路通过时,最好选择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度的树种,这样有利于修剪树木。在修剪时可采用规则式冠形,将树体修剪成杯状或开心形。一般公路干道或较为狭窄的巷道,可以自然式冠形为主。凡有中央领导干的树种,如杨树、马褂木、水杉、侧柏、雪松等,侧枝点高度应在2.5至3米以上,下方裙枝需视情况疏除,特别是在交通视线不良的弯道和叉路口等区段,更应注意要开阔视野,以免引发交通事故。无中央领导干的树种,如柳树、榆树、槐树、樟树、大叶女贞等,分枝点高度宜控制在2至3米处,树冠自然形成圆球形。杯状形修剪的行道树具有典型的"3股6杈12枝"的冠形,主干的分枝点高度应在架空线路之下,又不妨碍行人、車辆的通行,一般为2至3米。每年应及时调整树冠的侧枝生长方向,以保持冠形的统一、划整,并解除对架空线路的干扰,照顾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和采光。开心形修剪由杯状形修剪演变而来,多用于无主轴或顶芽自剪的树种。整形修剪在分枝点处选留3至5个不同方位、分布均匀的主枝,每主枝上选留2至3个侧枝,树冠自然开展,但内膛较空。
行道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城市环境具有特殊性,每天车流量、人流量很大,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氯化物、粉尘等,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如粉尘覆盖在植物的叶表面上,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硫会直接伤害植物的叶表皮细胞,破坏叶肉组织的结构,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城市的空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电信、电缆的线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像旷野、公园里的树,可以任其自然生长。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树种、品种,选择合宜的树体、树形。在规划种植带上方有电力、通讯线路等限制,应选择一个最后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程的树种,以节省定期修剪费用。如有足够的经费、设备和整枝修剪的技术人员,对树木的抚养能保持高水平要求,则可选择高大乔木,采取正确的修剪方式规避上空线路的限制,以获得满意的使用效果。另外,整形栽植时,树木的分枝点要有足够的高度,不能妨碍路人的正常行走和车辆的正常通行,不能阻挡行人及驾乘人员的视线,以免发生意外。树体规格的选择要适宜,不能超出与街道两侧建筑的景观比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