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师生关系良性发展态势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最为基本的要素,而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则是最为基本且重要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本文着重从高校师生关系的定义及初步定位、多种不同类型和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发展态势 类型及问题 对策及方法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在教育这一类别中的师生关系是最为基本且重要的关系。所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起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的旗帜,同样也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这一伟大目标。
  
  一、师生关系的定义及定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它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如下是对几种存在于师生之间重要关系的扩展:
  1.教育关系
  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为共同完成教学工作而建立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职责根据师生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所决定(教师的工作是教,学生的工作是学)。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
  2.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建立健康的师生道德关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关系则应该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教师没必要用处罚手段来维持教学秩序,应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育技能来维持这一教学秩序。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准确、最生动的概括。
  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方面,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建立友好、谅解、亲近关系,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师生之间的认知和一般的认知一样,也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发展师生之间的认知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由于师生之间的认知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反之亦如此。
  (2)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调节教师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心境去激起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鼓舞自己去克服困难,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势态
  
  目前高校师生关系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良性发展的趋势。这种和谐稳定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了以下三大特征:
  1.人格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尽管师生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作为人的存在,本质都是“人”的本质。作为人的存在,教师和学生有同样的基本感受和需求。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独立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双方互相理解与尊重。
  2.民主对话
  师生对话是师生间互为主体交往的基本表现。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是师生之间平等、寻求知识与精神的际遇的爱心交流,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在灵魂深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1]。这种对话既有言语交流,也有知识等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交流。倾听、吸引、包容,是师生双方在精神层面彼此的“敞开”思想、经验和情感等与“接纳”,互相的“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2]。
  3.爱与尊重。
  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为主体的交往以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彼此的爱为前提。对话是促成双方理解的前提,彼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尊重和爱。只有师生互相尊重,师生才能确认对方、把握对方的独特,才能与对方产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沟通,共同体验同一经验;只有师生彼此间有爱,师生才有彼此的“敞开”和“接纳”,真正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做到精神理解精神,生成平等的对话。这种尊重与爱是相互的,学生要尊重教师,同样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尊重;教师要爱学生,学生也应同样地爱教师,不是相反的单一向度[3]。教师付出爱与尊重的同时,也收获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教师才能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才能激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迸发更多的爱与尊重。至此,师生关系出现和谐的良性循环[4]。
  
  三、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及问题
  
  高校师生关系和其他的社会关系一样,也有着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类型。由于这些不同的类别,在教育活动中的师生之间也就产生不同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类师生关系:
  相敬如宾型:教师和学生两者彼此恪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教学生学”,各尽其职,各安其分。这种类型彼此都循规蹈矩,无可厚非,多了一些理性,但是缺少了彼此间的关爱。这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点瑕疵。
  相辅相成型:教师和学生两者彼此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追求的方向,教师把讲台当舞台,施展才华,钻研工作,教有心得;学生把课堂当寺庙,苦修正果,汲取新知,学有所成。虽说这种类型应该说算教学正道,但未达到“教书育人”的境界。
  相互反目型:教师和学生两者彼此在教育活动中没有找准本身的位置,或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如同陌路人;或是性情相悖,言行相抵,并随着时间的长河逐步演变为相互敌对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育体系中的“悲剧”。
  相契相融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两者彼此相契似铁,相融似水,共同追求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结果。师生情谊成为双方的重要精神支柱,并影响自我以后的发展。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让人得到一丝慰籍。
  这几种类型的划分是一种简单的划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以上几种类型的交叉、综合。因此,相契相融的师生关系才是我们应当推崇的,它是教育活动中的润滑剂,是让教育活动顺利展开的因子。然而在这几种师生关系类型的变化中,教学活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当代是信息化社会,学生要掌握宽广而系统的知识,只是简单地靠教师的灌输,自身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所以教师即使费尽口舌,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显著的提高。这种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僵硬而不和谐的。事实上,由于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从学校获得的大量的知识不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因而这些知识已不适宜终生受用”[5],那么自然而然学生也就缺乏兴趣了。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对策及方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的教育方针、四化政策,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由教育的目的性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所决定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责任,主要由教师来承载,这是由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和教师相对成熟性决定的。师生关系则更多地体现在“教”与“学”的任务上,只有“教学”任务完成好了,师生关系才会有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呈现良好的态势。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升而弗达。”它精辟地指出了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而不强迫牵拉;鼓励他们自学,而不勉强推动;指出学习途径,而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的道理。卢梭也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习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6]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一位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接受真理。”[7]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8]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与“学”看成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之一,只有做好这一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起来才会顺利融洽。
  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中,屡试不爽的方法是教师把以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作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平台。只有将这三点发挥极致,师生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进展。
  以识服人。教师的学养、见识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使学生首先从能力方面认可你、接受你、折服于你,包括:专业知识、行业技能,即教学内容的权威性;治学特点、教学技巧,即方法论上的科学性;边缘知识、综合素养,即能力结构的广博性。
  以德感人。教师的品性、素养、为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性动力,它使学生进一步认可你作为个人的示范,愿意和你发展关系,以获得熏陶。包括:热情敬业精神,即教师的职业操守;处事原则、待人态度,即教师的道德观念,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即教师的个人修养。
  以情动人。如果识、德属于师生关系中的“硬件”质量,那么“情”则为软件措施。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学问高深,立身谨严,堪称完人,但是学生就是不“感冒”。究其原因,可能是师生之间缺少了一条感情线或纽带。
  以上是从教师这一角度提出了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教师所应作出的努力,这些虽不全面,但也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代价、艰辛的努力,而从学生这一角度来看,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尊师重道。作为高校学生,理应发扬优良的光荣传统,尊重师长,以崇高的品德作为礼仪规范与教师打交道,实现师生关系融洽的目的。
  以“学”为己任。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的高尚人格作为典范,尊重教师的教诲,积极响应教师在课外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安排,要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实质。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学生的复杂性和独立性加大了这一工程的难度,故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设施、各种要素的积极参与,如:学生和家长的配合,教学环境的治理,教学政策的完善,社会舆论的支持……往事越千年,从孔夫子擎起“有教无类”的大旗,与三千子弟、七十二贤人一道演绎动人故事开始,师生关系随人类的繁衍而延续,与人类同在,我们无法逃避现实,只能面对,让我们在痛苦的磨砺和追求中品尝它赐予的甘甜。
  
  参考文献:
  [1]亚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1991,11.
  [2]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李院莉.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2007,4.
  [4]弗罗姆著.刘福堂译.爱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查尔斯·赫梅尔.今天的教育为明日的世界——为国际教育局写的研究报告·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6]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
  [7]第斯多惠.德国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氯吡格雷基因代谢类型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测定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
摘要: 本文在配价是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 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汉英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  关键词: 配价理论 汉语 英语 零价动词 比较    1.引言  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零价动词的文章不多。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历史和岁月的凝结。文物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是经济硬实力的支撑。从西屏古市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松阳人民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松阳灿烂的文化。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一座县城负载的不仅是经济和商业的价值,更含有文化的历史元素。  松阳在古时曾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文物古迹众多,传
摘要: 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文化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健全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这三种结构,突出企业的个性与特色,充分阐述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涵义 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它包括一系列的基本构成要素,如
目的 观察Wnt-1诱导分泌蛋白2(WISP-2)基因敲降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以及WISP-2调控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p27Kip1在乳腺癌移植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MCF-7乳腺癌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加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CD 117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目的:寻找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特殊性异常指标,为其中医辨证、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观察者17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31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11例(阴
摘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入仔细的分析,为构建新型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生培养管理 存在问题    新的世纪,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正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流、融合与渗透,全球化的趋势已经锐不可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更趋国际化。为使我们的教育机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人才培养趋势,我们制定了一系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对留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当前外国留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全英文授课工科留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全英文授课模式实现的条件及管理要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全英文授课 工科 留学生管理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影响日渐
摘要: 本文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求,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材施教,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学有法,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榜样的力量无穷尽,使教学得到了改进。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 师范生素质    社会在迅猛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愈发迅速,为此教育也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国教育改革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