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进阶史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人对财富初有体验,基本是改革开放后30年的事,彼时流通领域囤积居奇、脑体倒挂蔚然成风、大锅饭铁饭碗吃得固若金汤。而随着急速进入经济社会的转型,寻常百姓在不同年代,对于财富、对于脸面,都有着十分有趣的生活图景和符号。
  
  20世紀80年代
  
  80年代在民间先富起来的多半是流南窜北的“倒儿爷”,彼时人们对“炫富”的表现,更多停留在海外亲属、万宝路、锰钢自行车、“三洋”砖头录音机以及“麦克镜”这些生活资料上。一台“上海”牌或者“标准”牌的缝纫机在当时约100元,还必须凭票限量供应,属于绝对的珍稀物种。这些东西在当时不仅是家底殷实的体现,直接和小康标准挂钩,更是“特殊关系”的象征。如果现在谁家还有一块80年代的英格表,赶紧收着,目前市价2千到6千块不等,没准过几年就会更值钱。还有国产的上海全钢手表,要121元,戴上这么一款手表,绝对要比现在年轻人拿个iphone4和ipaid2拉风多了。
  彼时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梦想着上班后能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当时150到200元不等,必须有自行车券才能换到。漆色纯正均匀,装配紧密对称,车把接头正中有永久钢印标记。许多小伙几乎每天都要擦洗一次,下雨、下雪天舍不得骑。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种满足感跟现在开一辆奔驰S系大轿车带来的威望差不多。
  
  20世紀90年代
  
  进入90年代,人们已逐渐适应商品浪潮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而炫富的方式也悄然从街头巷尾走入家庭内部。当时流行一个词叫“露富”,用来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调,许多人已经开始学会掩藏自己的收入情况,相互之间也心照不宣地打太极。
  在当时的家庭里,有个东芝12英寸黑白电视、白云牌洗衣机、雪花牌电冰箱已经比较普遍,但“21英寸大彩电”还依然不多见,价格卖到二三千,最贵甚至高达万元。随着录像带的普及,年轻人对视觉享受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没过几年,23英寸彩电已经是许多新婚之家的标准电器了。
  那时一台汉显BP机最高能卖到八千元,是许多事业小有成就的年轻人傍身的工具,而形似砖块的“大哥大”,更成为在工作伙伴间证明自己实力的得力道具。90年代的年轻人,真正能拉出家门在朋友间炫耀的,无疑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了,10万块钱买辆天津大发的夏利,不仅是自己财力的象征,也是不少小康青年挣到第一桶金后最大的心愿。
  
  21世紀
  
  时间转回到今天,用来炫富的财物早已不是当年的生活用品,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品位的含义。汽车依旧是有钱人炫富的首选,许多老板在买奔驰车时,会特别要求车头三叉星一定要是大标。而他们的“富二代”子女们,对跑车的热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类似SCC这种拥有接近300辆超跑的俱乐部里,保时捷911以上车型才有入会资格,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只是标准配置,最贵的帕加尼zonda R是一款赛道版跑车,在国内加上税金后售价在4000万以上。
  而真正用作炫富的奢侈品,则早已脱离寻常百姓的经济承受范围。诸如Louis Vuitton、Gucci、Versace等等这些令人炫目的品牌,香水、墨镜、皮具、雪茄、金表……是只有懂得欣赏它们的人才会争相购买限量版和紀念版,以标榜出自己独特的品味。高端私人会所无疑也是富人阶层寻觅知音和开拓社交网络的场所,因而这里也是成功人士交换生活方式的栖息地。
  
  炫耀的代价
  陈光标应该感谢郭美美。
  你还记得,在郭美美横空出世之前,谁是中国公众和媒体的靶子吗?标哥啊。在春夏之交那段不平静的日子里,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差一点被大家的口水淹死。
  一夜间,标哥的贵人出现了。那就是郭美美。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迅速、果断、决绝地把标哥抛到了脑后,开始去追逐绞杀一个炫富的郭美美,一个作为萝卜带出了很多泥的郭美美,一个之前身世不明而之后有条件进军娱乐圈的郭美美。
  炫慈善的陈光标,就这么意外地得救了。随着炫富的郭美美在舆论场上崛起,随着一个又一个慈善组织的金字招牌开始晃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回过味儿来了:原来,陈光标式的慈善,是多么简单、干净、痛快、有力。这老兄把真金白银直接拍在受助者面前,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没有人从中赚管理费,没有人用这钱来拐弯抹角地整其他名堂。
  陈光标用越过慈善组织的做法,开除了慈善组织,他把自己直接变成了慈善组织。这是他的权利,也是中国慈善组织的悲哀。
  其实,在当代中国人的炫富排行榜上,郭美美是个绝对的后来者、小字辈,但能一夜间享有举世之名的,为何偏偏是她?
  关键点有二:其一,她炫富的方式是炫慈善,这在炫富俱乐部里是最时髦的;其二,她把微博作为炫富的起点,而这,恰恰赶上了微博正要炫其影响力,二者一拍即合,郭美美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了时代潮头的“倒霉催的”。
  在微博上,所有的“炫”都有在10分钟内被拍死的可能。如果郭美美仅仅是炫耀一两辆豪车,也就算了。但不知深浅的她,试图炫自己跟慈善的关系。这就惹大麻烦了。
  时至今日,“郭美美是谁”这个被新闻界集体攻坚却仍未被彻底攻克的难题,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当拔起萝卜带出的泥有足够骇人时,萝卜便已遁形。事实是: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青基会,宋基会……这些中国慈善界的王牌,排着队,一个个遭遇滑铁卢。把它们送往滑铁卢似乎并不难,因为它们每一家都有某些行为经不起怀疑,经不住推敲。
  这就是炫耀的代价。
  这次慈善组织的集体踉跄,有个共同特点:它们多为慈善界的老品牌。正因为这些慈善组织历史悠久,所以其自我约束和接受旁人监督的习性,仍是N多年前起步时所建立。在20多年前通过的《红十字会法》里,你几乎找不到要求红十字会向公众公开自己行为信息的内容。这个皮球或许可以踢给立法者。但这并不能推脱慈善组织的现实责任。
  炫富的郭美美其实只是红十字品牌身边一个最初级的盗用者。那些直接挪用善款的人固然可憎,但其实也只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盗用行为。行为高级者不需要挪用真金白银,而只 需要挪用品牌和关系。他们往往从慈善之树上掠得貌不惊人的短短一枝,栽种到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施以最粗暴有效的化肥,长成充满玄机的致富小树林。
  所以,最难被媒体搞清楚的,就是这些附着在慈善品牌下的寄生者。他们在太多的商业行为中,事实上是在用炫耀自己与慈善品牌的关系,来换取利益。这种炫耀和换取,甚至很难在具体的账面上得到反映,但却真实、广泛地存在着,构成对“慈善”最深重的侵害。
  侵蚀这棵大树的,还有某些富裕者将公共慈善变异成“密室慈善”的大胆探索。他们不是郭美美那样准备嫁个富二代的有志青年,而是叼着金勺子呱呱坠地的富二代本尊。他们把慈善真的当成了自家后院里的游戏,爸爸拍出钱来,让女儿去实现“仁二代”梦想。这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做成缺少公众监督的自家游戏,同样有辱慈善之名,有悖慈善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局面下,陈光标,鲁莽地闯了进来。旁人,或者说是闲人,议论的只是他过于高调的行为会否让受助者遭受羞辱。殊不知,绝大多数刚刚从这位莽汉手中接过钞票的普通人,根本就乐于配合标哥做摆各种POSE。而那些慈善树下的寄生者,则最厌烦陈光标式的行为。他的炫耀,很可能无意中毁掉了更多阴影下的炫耀。
  这就是我们在过去几个月里所看到的局面。与其说这是中国慈善界的一次集体糗事,不如说,这是中国慈善界迎来大变革的一次契机。变革的结果,当然不是有善心者都变成了陈光标,而是那些逐次暴露了积弊的慈善组织们,从善如流,按照现代慈善行为的治理方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们目力所及之处,至少应有这样三个具体的目标能够达成:
  一切透明。捐助的细节,受助的细节,慈善组织提留管理费及其使用的细节,细到每一分钱,都应摆到公众面前。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麻烦。但慈善事业本身就是一种自找麻烦的事业,做这个事业的人和组织,在此问题上,必须不怕麻烦。否则,就有大麻烦。
  杜绝靠慈善致富。富而慈善,这是寻常路径。慈善而富,如果是心灵的富足,如果是规范的慈善行为换来适度的品牌回报,这是正常收益。但靠寄居、窃取、践踏慈善而追求致富,则是对慈善事业的最大破坏。遏制这个东西,不能靠道德宣讲,而要靠制度鉴别与钳制。
  大众参与慈善。如果只有富到把宝马车当自行车骑的人群来参与慈善,那将是华贵而畸形的慈善。普通公众以一元、一物、一己之力而构建的慈善,才是最符合国际规律的现代慈善,才是最经得起推敲的大众慈善,才是最结实有力的慈善。慈善不能小众化、精英化,不能成为富人的游戏,而应是普通人有尊严、最便捷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一切透明,杜绝靠慈善致富,大众参与慈善,共同构成了现代慈善的最本质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感谢郭美美的。这个小女子在炫富场上的一次惊艳演出,最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慈善界的自醒。
  对于沉疴已久、前景无限的慈善大业,自醒一次是不够的。而郭美美这样的,来一个,就够了。
其他文献
在接受采访的第二天,王巍就要奔赴南非。他是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也是一个狩猎俱乐部的“部长”,他带领的游客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活动是狩猎——这次的目标是一头大象。    国际狩猎业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参加过的也就50到100人吧”,王巍介绍说。国际狩猎的最低门槛是7万元,去非洲,猎物包括一只跳羚、一只斑马和一只野猪。对于大象这种大型狩猎,花费则高达50万元。在非洲,通过科学管理,开展狩猎活动
期刊
布拉格、佛罗伦萨这些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相对于已大都市化的巴黎、伦敦或斯德哥尔摩,相信更符合身处国内城市的我们心目中“欧洲”的定义。  11至15世纪欧洲分离割据的封建诸侯国中,其中最早兴起的一批城市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斯城市,包括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地区。譬如布鲁日与里尔,到了今日就成了露天博物馆。  经布鲁塞尔北行。当铁道与建筑物开始变得陈旧,同时老欧洲的坚硬味道飘在了阳光的尘埃下,我就知道要到达
期刊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著名学者罗纳德?海费茨曾说:“确定你所在的系统的边界在什么地方,这是今天关于领导力的最重要的問题之一。”在奥巴马2009年新年伊始上任时,我们在评论奥巴马执政风格时几乎无计可施,因为我们根本无法从一点行政管理经验都没有的奥巴马身上找到海费茨教授所说的领导边际。不过,在2011年4月底之时,奥巴马总统脚穿运动鞋、双手紧握着拳头,走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不久,便传来“恐怖大亨”本
期刊
“卢美美”的出世完全是一个偶然。  2011年8月中旬,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遭拆迁,涉及大兴、朝阳、海淀几个区的近3万学生即将面临辍学的消息。网友在关注“希望小学”等信息时,忽然发现了“中非希望工程”项目,并把相关信息发到了网上,这个项目因此进入网友们的视野。人们发现,该工程计划10年之内在非洲建立1000所希望小学,资金规模为15亿,而管理者是一个名为卢星宇的24岁年轻人。  同样
期刊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无论是在美国颇具权威的财经媒体《MarketWatch》,还是深受员工们认可的Glassdoor.com(雇主评价网站),“年度最佳CEO”头衔下出现的都是同一个名字——艾伦·穆拉利,来自福特。  权威财经媒体的评比对穆拉利的认可来自数据,2006年穆拉利入主福特时,整个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26亿美元,而在他承诺实现全面盈利的2011年第一季度,  福特已经实现了
期刊
顾长卫讷言,不善言辞,这并非出于谨慎——面对提问,他经常陷入一种看似表达障碍的犹豫中,腼腆而害羞,但态度不乏坦诚。  圈里朋友形容他“大智若愚”、“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等等,但实际上,这个“自小就爱想事的人”,已经很习惯站在边上静眼旁观事情的变化和别人的反映。  沉默而低调的他也很少谈及自己的梦想,但他的影片中却充满了自己对梦想与成功的理解。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摄影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
期刊
我认识不少摄影师,这帮人除了喜欢拍照外总是试图将手边的任何东西跟相机扯上关系。比如,他们用的水杯、烟缸都是单反镜头造型。一个叫Joey Celis的美国摄影师更是灵感十足,这家伙把自己的iPhone 4打扮成了一台徕卡M9!这是一个手机配件千奇百怪的时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先从“街机”iphone说起吧。    乔布斯早就料到iPhone 4的徕卡外衣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手机壳而已,只
期刊
“真实的郭美美到底是什么样?”这是采访前后始终盘桓在我们心里的一个疑问。她远比我们想像的随意和不在乎。郭美美之所以现在出来选择媒体接受采访,是发觉最近一段时间“似乎上面的风声弱了一些”,“尝试看看效果怎样”,“能不能‘洗白’”。郭美美和她的经纪公司认为,也许现在是时候可以出来扭转形象了。  郭美美最后悔的是 “没在关键时刻出来澄清”。不知这是出于她个人的想法,还是来自于身边“精明”的人强加给她的观
期刊
9月5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活跃在剧场里的那些年轻人再一次以“青戏节”的名义相聚,分享一个长达20天的有戏剧、有朋友、有欢乐和感触的大Party。  青年和戏剧,要如何理解这两个词的组合?我们试着从一个人物和一部戏入手,一点点找寻答案。  丰富,这是赵淼给出的答案。这位中国形体戏剧风格的代表人物已经是第四次参加青戏节,他的三拓旗剧社在今年迎来了成立15周年的纪念,并且举办了属于自己的戏
期刊
一辆由京郊驶向国贸的公交大巴上,一男一女正在聊着关于港澳游的话题。女生问,“如果去澳门,住哪个区域的酒店会比较方便?”男生答曰:“以后去澳门,一定要住威尼斯人,那简直就是一个豪华版的微型城市,虽然贵点儿。”末了,男生还补充了一句:“有钱就是好啊!”  如此意味深长的感慨绝不会出现在小匀的生活中。在几年前的一次澳门旅行中,她住的是十万港元一晚的总统套房,“一千多平米,有来自泰国的服务生给你做SP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