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巧用趣味语言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在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一双胞胎姐妹,妹妹却比姐姐大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巧用优美诗句
古诗词、成语中蕴藏地理知识还有很多,对地貌、地形、月相、地球运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的描述等等,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它们与相关课本内容的联系,上课就能应用得当。把古诗文中的优美的诗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水土流失是现在植被破坏地区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对环境的影响深远,既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还能淤塞河道、湖泊,加剧洪水的危害和少雨时干旱。水土流失最典型的地方莫于黄土高原。其实在古代的成语中就有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描述—泾渭分明。
讲地形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讲森林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丘陵时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这些诗犹如“味精”一般使地理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泾渭分明有几种解析,唐宋之前是渭河浊泾河清;唐宋时是泾河浊渭河清;到了清代又成了渭河浊泾河清。但不管是那种情况,都是有一条河流的泥沙含量要大很多,因为古代工业污染对环境几乎没什么影响,生活污水也很有限,所以只有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才产生河流之间明显的水质不同。泾河和渭河的流域范围都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它们在不同的朝代出现了水质的转换,既反映了古代黄土高原出现了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了,还出现过植被恢复了又被破坏的现象。这就是很好地理教学案例。为什么有时是渭河浊泾河清,有时是泾河浊渭河清,这就是植被对河流含沙和对水质影响的经典故事。也符合现代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高,能保持水土,河流水就清澈;反之则河流水浑浊。
三、巧用趣味故事
在地理课堂中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气候”一节时,可讲《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
讲“西亚”一节时,讲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白色长袍。讲完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形成长时记忆。
四、巧用通俗歌曲
歌词通俗流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在讲“长江”时,让学生先听《长江之歌》,从中理解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利用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点明河流的源头在地势很高的唐古拉山脉;“你向东海奔去”得出长江是外流河,顺地势自西向东流入东海,同时可以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节“长江”时,我借来电子琴边唱边弹《长江之歌》,一段唱下来,有的同学已能跟着唱起来,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歌曲以它独到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在学习“亚洲地形和河流”时,让学生先齐唱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使学生脑海中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然后结合课本讨论: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哪座山?“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请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大河,亚洲河网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从河流的流向归纳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
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
一、巧用趣味语言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在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一双胞胎姐妹,妹妹却比姐姐大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巧用优美诗句
古诗词、成语中蕴藏地理知识还有很多,对地貌、地形、月相、地球运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的描述等等,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它们与相关课本内容的联系,上课就能应用得当。把古诗文中的优美的诗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水土流失是现在植被破坏地区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对环境的影响深远,既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还能淤塞河道、湖泊,加剧洪水的危害和少雨时干旱。水土流失最典型的地方莫于黄土高原。其实在古代的成语中就有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描述—泾渭分明。
讲地形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讲森林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丘陵时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这些诗犹如“味精”一般使地理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泾渭分明有几种解析,唐宋之前是渭河浊泾河清;唐宋时是泾河浊渭河清;到了清代又成了渭河浊泾河清。但不管是那种情况,都是有一条河流的泥沙含量要大很多,因为古代工业污染对环境几乎没什么影响,生活污水也很有限,所以只有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才产生河流之间明显的水质不同。泾河和渭河的流域范围都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它们在不同的朝代出现了水质的转换,既反映了古代黄土高原出现了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了,还出现过植被恢复了又被破坏的现象。这就是很好地理教学案例。为什么有时是渭河浊泾河清,有时是泾河浊渭河清,这就是植被对河流含沙和对水质影响的经典故事。也符合现代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高,能保持水土,河流水就清澈;反之则河流水浑浊。
三、巧用趣味故事
在地理课堂中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气候”一节时,可讲《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
讲“西亚”一节时,讲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白色长袍。讲完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形成长时记忆。
四、巧用通俗歌曲
歌词通俗流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在讲“长江”时,让学生先听《长江之歌》,从中理解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利用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点明河流的源头在地势很高的唐古拉山脉;“你向东海奔去”得出长江是外流河,顺地势自西向东流入东海,同时可以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节“长江”时,我借来电子琴边唱边弹《长江之歌》,一段唱下来,有的同学已能跟着唱起来,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歌曲以它独到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在学习“亚洲地形和河流”时,让学生先齐唱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使学生脑海中涌现出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然后结合课本讨论: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哪座山?“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请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大河,亚洲河网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从河流的流向归纳出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
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