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铜镜上的球类运动及其渊源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古代的体育活动也不断地被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了。从现存的古代青铜器、墓葬壁画、瓷器、铜镜等古代遗留物上,经常能看到古代体育活动的图案纹饰。作为延续时间长,历朝历代皆有的铜镜,当然是古代体育活动纹饰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现存的古铜镜上就有许多古代体育运动纹饰图案。这些图案有博局纹、蹴鞠、打马球、狩猎纹、对弈纹等。到了唐宋时期,体育活动进入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它们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都造成了深刻的影Ⅱ向。这一时期的许多体育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蹴鞠、马球、步打、拔河、射箭、走马、游猎、木射、角抵、相扑都非常兴盛和繁荣。在这些体育活动中,蹴鞠和打马球运动这两种球类运动由于流行范围广、时间长、参与人员众多而成为当时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两种运动。正因为如此,在唐宋时期的铜镜上出现了蹴鞠和打马球的图案可谓是名至实归。现就蹴鞠纹镜、打马球镜这两个唐宋时期的著名镜种及这两种比较典型和影响较大的运动的渊源作一简要的探讨。
  
  打马球镜
  
  唐代打马球镜,菱形,圆钮。镜的主纹为四骑士骑马打球的场面。四名骑士骑在马上,有的高举鞠杖,作抢球状;有的俯身向前,鞠杖向下,作击球状。四马驰骋,四人抢球,整个画面气氛紧张热烈、流畅生动。打马球亦称击鞠、打球、击球,在唐代时称为“击鞠”。这种活动和古代的蹴鞠有很大的不同,玩马球时游戏者骑于马上,手执一柄头部弯曲的棍子,用棍击打地上的球(球是一种木球,其状如拳,用坚韧的木材做成,中掏空,外涂颜色,并加以雕饰),最后用筹来计算胜负。这种活动一是要求骑乘有很高的训练程度,二是要求骑术非常娴熟,以能与骑乘相配。马球据说是在唐代时由波斯传人的,当时称为“波罗球”。“击鞠”活动实际上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但是当时这种活动尚处萌芽阶段,还未定型化。到了唐代时,由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繁荣,再加上唐代的马术非常发达,当时西域大宛岁献好马,激发了唐代朝野对养马和马术的兴趣,于是马球也就在唐代广泛开展起来了。唐代的诸王和贵族们都非常喜欢打马球,唐玄宗本人就是一个击鞠的好手。他曾经参加过与吐蕃人进行的马球比赛,结果把吐蕃人打得大败。唐代的宫廷、京师和名城中大都有马球场,1956年在西安大明宫遗址中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含光殿马球场”、“大唐大和辛亥岁乙未月建”的字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证。1971年至1972年间,地处陕西乾县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在进行发掘时,在墓道西壁发现了一幅反映唐代打马球活动的壁画,画面上摹写了打马球的生动场面:奔驰的骏马及手执一头弯曲的球杖的骑手们在球场上追逐马球,你争我夺,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反映了唐中宗统治时期马球运动发展的盛况,壁画表现了当时人们备马执杖迎接马球比赛的场景。辽金时期,马球活动仍然颇为流行,当时的统治者每年端午拜天仪式后都要举行射柳、马球诸戏。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皮匠沟辽代1号墓葬壁画,画面上球手们手执球杖,催马奋进正在激烈进行马球比赛,画面生动逼真,富有动感。宋代的马球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帝王和大臣们往往以此为乐。宋孝宗就非常喜欢骑马打球,他曾在宫中设立射驰场,时常亲自参赛。在帝王的影响下,一些重视军事的大臣也把打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重要手段。《宋史》卷一九四《兵志八》记载:“时试之弓弩,课之武艺。暇则驰马击球以为乐”。南宋陆游有诗曰:“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北宋末年,每逢三月三宝津楼举行诸军百戏,击鞠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节目,玩时还有“大打”、“小打”之分。一些宫中的妇女也十分喜欢打马球,宋代文人创作的许多《宫词》中,就经常提到宫中的嫔妃们玩耍马球时的情景。
  
  蹴鞠纹镜
  
  南宋蹴鞠纹镜,圆形,圆钮。钮上方为一假山石。远处有流云,钮下方地面平整,饰有高浮雕人物四人。前面一男一女,正在踢球,男子蹲步前倾作防守状,女子正在踢球,小球离地在女子脚尖之上。女子身后立一双髻长裙侍女,男子身后一人,手执铃状物,似为裁判。天空流云朵朵,草坪上太湖石屹立,一场男女娱乐嬉戏的足球赛正在进行,画面极富家庭享乐生活的色彩。根据现有资料,蹴鞠活动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十分普及。先秦时期就很盛行的蹴鞠活动,在汉魏时期受到了皇帝和官僚士族们的极大喜爱。如西汉时的汉武帝、名将霍去病都是蹴鞠活动的爱好者。汉代帝王贵族们玩蹴鞠之戏时是在一种专门的地方进行的,即“鞠城”。鞠城一般都挖在地下,其目的是为了不让球滚到很远的地方,免得人追逐奔跑起来劳累。《汉书·艺文志》中还收有25篇蹴鞠经,描写了有关当时帝王贵族们蹴鞠玩乐的情况。汉代皇室中的蹴鞠规模很大,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较为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12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之球数的多少决定胜负。汉代李尤《鞠室铭》中,对汉代蹴鞠活动中鞠场设置、比赛规则、比赛人数均有明确记述。唐宋时期,经过唐人宋人的改革,蹴鞠活动比以前更为完善、丰富和有趣。唐代的蹴鞠其形制与汉代时有了很大的区别,汉代的鞠里面填充的是毛发,踢起来虽然很轻,但是弹性不好。到了唐代时,人们将其改为气球,外面用皮革缝制成表壳,里面放上一个动物的胞,胞内充满气,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气球”。这种球踢起来又轻巧又有弹性,比汉代的“鞠”要精巧、完美的多。另外,汉代的蹴鞠是在地下的“鞠城”中进行的,到了唐代时,则改为在球场中进行。《隋唐嘉话》中云:“驸马杨慎至油洒地,以筑球场。”这种球场既宽广又平坦,踢起球来当然要舒服有趣的多了。
  唐宋时蹴鞠开始走向民间。唐代时期的平民百姓到了寒食、清明之时,便纷纷地玩起了蹴鞠。杜甫《清明二首》诗云:“蹴鞠屡过飞鸟上,万里秋千习俗同。”描写的就是当时民间在清明时进行蹴鞠游戏的情状。儿童们也对蹴鞠游戏非常喜欢,每逢春暖花开之时,就纷纷来到户外一展身手。宋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生动地描绘和再现了当时儿童们愉快地进行蹴鞠活动的场景。清代漆绘铜牌上也表现有儿童蹴鞠情景,铜牌表面饰红漆,长方形,四角微凹。图案中二儿童作蹴鞠游戏状,背景有松树、楼阁掩映,颇富情趣。宋代的民间蹴鞠活动更为普及,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蹴鞠活动的民间组织,如圆社、蹴鞠打球社等等。“球而优则仕”,宋代的高俅甚至因为球技高超而得到宋徽宗的赏识,成为权高位重的宠臣,可见宋代蹴鞠活动是多么流行。蹴鞠活动到了明清时期都十分盛行,明代的蹴鞠活动不但经常在男子中广泛开展,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妇女的喜爱,从当时的《蹴鞠谱·坐蹬十三解》中记载的一些如表(妇人)、用表(使女)、苍老(老妇)、水表(娼妓)、嗟表(少女)、五角表(村妇)之类的圆社行话来看,当时的蹴鞠活动已经广泛普及于广大妇女之中。清代时的女子蹴鞠活动也比较活跃,李渔《美人踢球诗》云:“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诗中描绘了当时的上层妇女玩耍蹴鞠游戏时那种娇柔、多姿的情态。
  这两种古镜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球类运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它们,我们了解了唐宋时期的社会风情,了解了我国悠久的体育运动史,了解了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不仅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
其他文献
据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载:“明洪武二年(《江西人志》作洪武三十五年,《明史·地理志》作宣德初)就镇之蛛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此后,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就分为官窑和民窑两个系列。  御窑厂建立之后,聚集了当时最仇秀的制瓷工匠,挚断了当地景好的瓷上资源,瓷器造型、纹饰有专人负责设计,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很快就使官窑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精美的官窑瓷器很快就成为民窑竞相模仿的对象,从
期刊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藏品,其中有两套清代《秦邮帖》拓本。一套为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图一)。另一套为三本,共六卷,其中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清光绪《秦邮续帖》一本,上、下两卷。纵25厘米,横13.8厘米。这两套拓本拓制精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让人爱不释手。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轼途经高邮,
期刊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业,在明代景德镇瓷业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过去,由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烧造的辉煌业绩,民窑的成就基本上被掩盖了。从发展情况看,当地民窑瓷业的发展似乎仅仅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历史过程,没有烧造高峰,质量也无法同官窑瓷相比,因而似乎无须从更深的层次研究其烧造历史、制作工艺和作品的艺术性。所以,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曾撰文赞颂明代景德镇民窑瓷的质朴自然、奔放热烈风格,考证其烧造历史及工艺,但在学术界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4月1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011年春季拍卖会。为期8天的春拍将呈献逾3600件珍品,总估价逾24亿港币,涵盖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传统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八大拍卖项目。部分拍品将于2月中旬起至3月期间,在雅加达、上海、北京、曼谷、新加坡及台北等地巡回展览,而所有拍品将于4月1-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开展出。  4月3
期刊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已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宋代以来,在讲究形态美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作品的内涵、画外之意。鸿雁入画,由来已久,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呜、食、宿的作品。五代黄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边寿民的《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入画笔法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年审工作。经过两次公示后,现将2009年度年审结果通知如下:  一、北京雍和嘉诚拍卖有限公司等215家企业(名单见附件1)年审合格,予以核发文物拍卖许可证;  二、因申报材料不合格,暂停北京宝鼎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
期刊
兔,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它在人们心中则是机智、善良和吉祥的化身。古代,兔子就格外受到人们的垂青,在中国古代无论红兔、白兔或黑兔都被视为太平盛世将临的吉兆。梁孙柔之《瑞应子图》说“赤兔上瑞,白兔中瑞”。那时,各地发现白兔之后,多要载歌载舞献给朝廷,显示君主贤明、海内大治。据记载,汉代建平元年、元和三年以及永康元年,三次向朝廷晋献白兔。古代的野生兔子毛色多为灰褐色,白兔极为稀少,是一种变异现象,因此被古
期刊
明清两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要缘于明清历朝皇帝和官府对官窑瓷器有序的介入与推动,并与随之发展的民窑瓷器,共同把中国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推向顶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两种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州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
期刊
为规范文物拍卖行为,加强文物拍卖市场管理,推动文物拍卖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文物局从08年起开始对文物拍卖企业进行年审工作。10月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09年文物拍卖企业年审结果。日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就2009年年审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安排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2009年共有文物拍卖企业多少家?整体情况如何?  段勇: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具有
期刊
2010年北京秋拍中:1944年《毛选》精装红绒面本21.28万元成交、1976年版的《诗刊》大字礼品本13万元成交、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海国记》1457万元成交,三物有一共性即政治读物,蕴藏巨大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书报刊收藏市场能否在2011年红透半边天?    2010古籍秋拍新特点    如火如荼的北京2010古籍秋拍频曝天价。有关数据测算,2010年11月,2500亿元热钱恐慌逃出股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