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历算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算学家贡嘎仁增已经年近七旬,每天还步履蹒跚地到藏医院历算研究所上班。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指导历算所的历本编纂,还包括免费为来自农牧区的历法学徒讲课,对来自西藏各地的客户提供历算服务,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版本不同的多种历书以便于随时翻阅、查找。他也是这些西藏畅销书的主要作者之一。
  新的藏文历书上市了。
  2009年2月1日,街市上的行人多是“猫农闲”的乡下人。我在西藏的民营书店“古修那”看到20分钟时间一共卖出3本历书,有一个叫边巴次仁的买主,来自羊卓牧区,他是和儿子一起搭伴来的。边巴次仁身上挂着一件藏式毛毯,打算出售,他手里还托着一个木制的糌粑碗和一对老式的旧耳环。边巴次仁说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马马虎虎”能看懂历书,“如果有的地方看不明白,请村上识字的人帮我看”,买历书是他年底的一项习惯性消费,“只要看到就买”,差不多等同于生活用品。另一个买主是当雄的母女俩和一个九岁大的男孩,我问家里谁会看历书,老妇人指了指男孩:“他”。听到奶奶的话,拖着鼻涕的男孩点头表示肯定。对一个九岁的孩子会看历书的说法我将信将疑,但也由此可推断西藏历书在民间的普及性和广泛的使用。
  
  西藏人的宇宙观和历书的“同源特征”
  
  
  历书是藏民族宇宙观的一个缩影。
  贡嘎仁增说,西藏历史上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是很多的,在《郎氏家族史》记载:“五大(地、水、火、风、空)之精华形成一枚大卵,卵的外壳生成天界的白色石崖,卵中的蛋青旋转变为白海螺,卵液产生出六道有情。卵液又凝结成十八份,即十八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的白卵……”,它的基本原理是宇宙万物起源于“空”,后来发生变化,产生了轻而震荡的“气流”
  (即风);又由轻而震荡的“气流”产生“火”,火为热性;风与火触动产生“微尘”;此微尘慢慢增大,并在“火”的作用下,冷热不均,变冷的出现湿润,由湿润产生“水”;风、火、水3种物质互相接触,微尘逐渐下降凝结为“土”。藏传时轮历的“四轮伞动说”认为:天穹像一把大伞,它被风力推动不停地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中央最高处与须弥山顶相接,四周渐低,最低处与马首火山的顶端相接,高75000由旬。伞面是凹凸不平的。12宫犹如伞的12条肋骨,27宿则如镶嵌在伞面上的宝石,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只是被伞转动右旋,每昼夜1周。这种旋转运动是极为显而易见的,三月叫做“显见行”或“风行”,这就是现代天文学上常说的“周日视运动”。
  贡嘎仁增进一步解释:“我们西藏的天文历算,就是通过对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分判一岁中的年月日时,预推各种星体的位置来了解事物的善恶,帮助群众在生活中避恶扬善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总结了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是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与自然进行交流的智慧结晶。
  早期的西藏历法源于古老的物候历,这从流传在西藏民间的天文谚语中可以窥见一斑。例如,藏族古老的谚语说:
  观察禽鸟和植物是珞门法,
  观察星与风雪是羌塘法,
  观察日月运行是苯象法,
  观察山湖牲畜是岗卓法。
  
  从上述的四句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人们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观测物候的——“珞巴族、门巴族地区”在西藏的东南脚下,气候温暖、湿润,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农作物可以一年两三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善于观察一年中禽鸟的去来和植物的生长;“羌塘”在西藏高原的北部牧区,多风雪、海拔高、空气稀薄,在空旷的牧场上夜间易于用肉眼观察各种星宿,那里的牧民善于用星光和云团掌握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等等。藏族古代就发明了许多气象预测方法,如通过观察植物、动物、河水、星体、冰床、云的颜色和形状、风的方向等来判断气象变化;通过对狐日、鸟日、正日等期间天气状况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狮座图、乌龟图以及五星运动值等预测来年天气状况,诸如有无雪灾、冰雹、霜露、旱涝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又根据野鸭、杜鹃鸟、燕子等候鸟的季节性活动时间来安排西藏各地的早、中、晚播等农事事宜等等。这种方法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于广大的农村牧区,在民间有非常深厚的基础。贡嘎仁增介绍,以前,船夫能从船桨头摇起的水涡上寒气的大小判断天气的冷暖,牧民“冬宰”时能从牛羊血液在手腕上凝结的时间来判断气温的瞬间变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气象知识。当时的西藏历法是以日月的运行周期为基础,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各种物候为参照物,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也是藏历中最具有本民族成分的部分,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其动物部分中有水鸥至、燕子归、马熊产仔、食骨雕筑巢、雪猪眠毕等内容;在植物部分中有桃树花开、草子初结、草山转色、树胶放出等内容。与植物的季节相应的还有采药的季节等。在物候观测的结果上逐渐形成天文历书。
  13世纪,西藏的第一本历书问世,名为《萨迦历书》。此历书的内容包括了气候、季节变化以及各种事态善恶的日期等等,为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和出行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且,西藏历书来自汉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文化同源的特征比较明显”,这是收藏家黄敏的看法。特别是1916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拉萨创立了医算院(即“门孜康”),颁布了以《敏林历书》为蓝本的《门孜康历书》,就再不允许敏竹林寺擅自发行自己的历书,他们每年只能制作三本历书,一本奉送给噶厦政府,一本交到拉萨门孜康,一本则自己留底,在拉萨的一些藏族人家里还能找到个别的敏林历本。西藏历书收藏者黄敏认为这是西藏历书与中国古代历书同源的一个证明:因为在中国古代“编制(历书)时分御览本和颁行本两种,孟冬之朔(农历十月初一),钦天监将时宪书的御览本及刷印的颁行本进呈皇帝、后妃,同时将刷印本颁发各衙门。因需求量大,所以直隶、盛京、吉林、黑龙江及蒙回各旗,由钦天监颁发,其余各省自行印刷,颁发各府州县。由此分出,时宪书的御览本为正本,颁行本为其副本。而各省自行印刷颁发的可以说副本中的副本”。她还介绍说,在古代,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官职。秦、汉朝时设太史令执掌天象历法,唐代时则设太史局,后又改名司天台,宋、元两朝时有司天监,到了明、清两代改名为钦天监,设有监正、监副等官职。许多勤政的皇帝,在岁末都将历书给朝廷大臣各送一份,以示恩泽。因为历书是皇帝所送,故此叫它做“皇历”。历文中说:“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日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如无本监历日印信,即同私历。”可见古代关于历书的法律相当严厉,民间如私造历书,即有被杀头的危险。西藏历书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关系,这一点在《舂牛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在藏医院资料室看到一本1923年的门孜康历书,上面的芒神画得跟内地水乡牛背上的牧童
其他文献
扎西给我们当背夫纯属偶然。动身去转山的头天,我们早就找好的背夫,说好转山当天早七点出发。一直到七点半,这时候有人说背夫昨晚喝酒喝多了,现在还爬不起来呢。这样,任老师帮我们找来了扎西和他的表姐卓玛。小伙子二话不说,背起包就走。  天蒙蒙亮,一路西行出了塔钦,山路上,塔钦藏医学校的学生们拿着书本散落在山坡的羊肠小道上,在温习功课。被惊醒的野狗开始吠叫。狗儿们开始在我们身后起了内讧,拉帮结派,相互间厮咬
【摘 要】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是通过发掘教材的拓展点、交会点、空白点,寻找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整合其他学科,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技能和知识解决相关问題的主题式课程。通过创设灵活的上课机制,寻找合适的探究材料,运用多样的组织形式实施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是指通过发掘教材的拓展点、交会点、空白点,寻找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整合其
独特的帽饰让陈塘的夏尔巴妇女在所有大型的文艺演出,如日喀则珠峰文化节、定结县夏尔巴文化节的演出方队中可以一眼望出,它也成了区别夏尔巴人与周边藏族妇女最明显的标志。  “陈塘沟夏尔巴妇女的帽子是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由于服装与藏族女性基本一致,独特之处就体现在她们的帽子上。帽角的顶端都插着孔雀羽毛和鲜花,象征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包括美丽的孔雀;边角上有红、黄、蓝3种颜色,象征着原始森林;上
摄影师蓝志贵于1958年,拍下了《桑登分到了土地》这张照片。50年后,人们发现它已然成为记录了一个重大历史时刻的经典之作。  2009年3月28日是西藏自治区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以它半个世纪以来独特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引起世人关注。以薄薄一册杂志,断难托出对50年历史进程的恰当表现。随着采访的推进,每个被采访人物或长或短的西藏亲历,都见证了西藏的进步与发展。  本期以“慢”为
在拉萨的夏日,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拜访早已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韩书力先生。他的家在拉萨市北京西路西藏文联大院内,是文联连排藏式小院中的一座。为我开门的就是韩书力。之前虽有几次电话联系,见了面还是感觉他是那么的谦和、儒雅、淡定。  “嫁给藏文化的人”,这是吴作人先生对于韩书力所做的形象性的概括。韩书力自1973年调入西藏工作至今,在雪域高原坚持求索已30余载,他对于藏文化的虔诚和膜拜已达到了圣徒般忘我
你不知道扎尕那,没关系,扎尕那迭部县益哇乡。你也不知道迭部在哪里,好吧,迭部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个自治州位于甘肃南部,四川以北。现在,困惑的你开始用百度地图搜索扎尕那或者迭部,可能你需要不断地放大比例尺,才能在面积更加广大的地图上看到你熟悉的路线。西面100多公里之外,是从甘南州通向阿坝州若尔盖的草原公路,东部约200公里外就是从陇南通向广元的险恶山路,当年诸葛亮北伐的道路。  扎尕那不在
新加坡裕华小学作为新加坡的公立学校中的“名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在校师生多达数千人。其在2010年由杭州市教育局牵线和我校结对为友好学校,两校每年都会互派师生进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其中笔者就曾有幸和我校30多位师生一起实地参观、访问了裕华小学,对新加坡小学的学校教育有了比较直观和全面的认识。而作为一个美术教师,笔者还特别考察了新加坡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一、多种民族的美术教
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西藏》杂志社主办的“见证西藏民主改革——蓝志贵西藏1950-1970摄影作品展”2009年3月21日至3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通过100幅图片全方位地展示了上个世纪西藏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再现了西藏民族历史性的变迁。3月21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朱晓明、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李前光、
美国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说道:“科学并不是无情地探讨客观信息。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天才的科学家更像艺术家,而不是信息的拥有者。”在青藏高原的纳木错流域,具有冰川、冻土、湖泊、高寒草甸(草原)、湿地等多种环境介质,这些谱写神话故事和诗歌的元素,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宝贵对象,是研究地表多圈层互相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在纳木错,活跃着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常年与山与湖为伴,和大地一起呼吸吐纳
错高,即湖头芝意。错高村便是紧临巴松错湖头而建的一座古朴、原始村庄。从地理方位上讲,位于巴松错的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峭的巴松错著名雪山——“燃烧的火焰”。她依山傍水,面朝温润如碧的巴松圣湖。从村头缓缓铺向巴松湖畔的,是一片时时徜徉着黑颈鹤和大队赤麻鸭的湿地。成千上万的雪鸽,会在村头的位置,以洁白高傲的雪山和苍劲挺拔的松林为背景,密密麻麻,招摇着迎风飞过。  这片湿地还是错高村中个头大小不一的藏香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