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撮合,把家变课堂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了18年把昂立教育送上市后,45岁的刘常科又开始创业了。这次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当时厮杀激烈的O2O领域。有半年的时间,他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倒不是因为高龄创业的问题—周围同年龄段创业的人极为稀少,不过再次创业前刘常科并没有太大压力。一是常年在高校生活与跑马拉松的经历让他在心态上年轻,二是他仍在做自己熟悉的教育,只是加入了互联网,和之前依然在同一赛道,况且他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了底气。
  让他有点不适应的反而是资本太疯狂带来的不真实感。2014年年末到2015年年中的半年内,轻轻家教融资了4次,先后获得了IDG资本与挚信资本的A轮数百万美元,B轮红杉资本领投的1500万美元,好未来B+轮战略投资,以及由好未来领投的C轮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每个月,公司几乎都有资金入账。
  刘常科创办的轻轻家教主要针对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教育市场,做的是家教O2O,全科一对一上门辅导。它把教师资源像Airbnb的房源一样挂在网上,通过地理位置及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匹配,以及助教的二次撮合,让孩子能找到最适合的老师,把家变成孩子钟爱的课堂。家长能为孩子因材施教,并节省路上的时间,教师可以不再依托中介开班,不用上交50%至70%的补课费。
  把教育和互联网结合,这是刘常科从体制内出走,重新创业时的最初想法。因此轻轻家教一开始的定位和竞争对手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一个信息中介平台,撮合老师和家长通过平台交易,同类平台疯狂老师、跟谁学也是类似模式。
  在刘常科看来,传统的教育行业,几十年来的模式其实没有太大改变:线下租一点场地、招老师招学生上课。甚至移动互联网来了以后,短期内也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另一方面,教育培训也有中介特质,即把老师与学生连接,提供服务,而这是移动互联网最擅长的。如果能把这套服务的流程透明化,只不过换成用大数据来驱动,这会有很高的价值,就像福特造汽车的流水线生产对于汽车业的推动一样。
  既然想法在体制内无法施展,不如自己出来干。
  K-12是当时的热门创业领域之一,根据公开资料,在2015年年底就有超过100个互联网教育项目拿到融资。结合当时O2O疯狂融资的大背景,把K-12和O2O结合,是一条被追着抢的赛道。
  长期以来,传统上门家教的薪资远低于机构的原因在于,老师没有定价权,依靠家长口口相传介绍生源,很难提价。另一方面,家长交给机构的费用并不低,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成了场地的闲置成本。如果有一个平台为老师建立信用体系、介绍生源,老师能获得定价权,家长也能省去更多精力和成本。
  这时刘常科常会想起中欧创业营上讲师李善友的那句话:趋势来了就像洪水,逃也逃不掉。某种程度上,在中欧创业营与一群年轻的创业者学习的经历,也坚定了刘常科再次创业的决心。
  融资顺利,刘常科却陷入了焦虑。在刘常科听到的大多数焦虑版本的故事中,“账上没钱了”“发不出工资”是创始人焦虑的最主要因素。和其他创业者不同,刘常科当时并不缺钱,在他最焦虑的2015年6月至7月,公司的账上还躺着5000万美元。
  如果把轻轻家教3年来的发展用一根曲线表示,在其大幅融资的前半年,曲线呈W型。刘常科的两次焦虑,正处在W的底部。
  当时,O2O融资热带来的补贴潮也辐射到了家教领域,竞争对手争先恐后把补贴视为抢占市场的生存法则。比如365好老师的宣传就是“你上课我补贴”;疯狂家教,3个月砸了几千万元补贴,使交易額数据从500万元飙升到1.07亿元,还获得了腾讯B+轮的投资。当时的刘常科一边质疑,一边不得不迎合。高峰时期,轻轻家教每300元的课补贴给老师100元,一个月补贴1000万元到1500万元。当时的月冠军总收入75850元,其中轻轻家教扶持了2.9万元。


>> 在创始人刘常科看来,没有助教,整个服务链条是断裂的,这是轻轻家教能在同类平台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

  “当时有那种恐惧,觉得这样补,其实没有价值,补了反而把老师价值观带偏了,老师不是靠真正的教学在获得一份收入,而是在那里造假、获假,这个违背教育行业的规律。”刘常科告诉《第一财经周 刊》。
  即使账面资金再多,这样的补贴也无法持久。“你会觉得被行业裹挟着向悬崖冲过去。”刘常科说,“每个人都想要求生,但当时有很强烈的向死亡冲过去的感受。”
  第三个月,经过一轮轮的内部讨论,以及和投资人开会,轻轻家教终于停止了补贴。关键因素来自刘常科得到了最大资方,好未来的投资人张邦鑫的支持。刘常科提出不做违背教育行业规律的事情,这得到了同样有着多年线下教育背景的张邦鑫的认可。
  停止补贴后的数据衰落得比预想中更为夸张,教师在平台的交易额下滑了近6成,轻轻家教员工的流失率也达到了近3成。所幸的是,到了2016年年初,资本寒冬的突然降临,让竞争对手也不得不紧接着停止了补贴,他们也意识到,依靠补贴烧钱换市场份额的模式无法持续。整个大环境巨变的结果是,几个月后,轻轻的教师入驻率又慢慢回来了。
  但是不补贴,并不意味着跑通了整个O2O的模式。轻轻的模式在当时受到不少质疑,有投资人撰文提出,好老师难寻,以及飞单率高(老师匹配到学生后绕过平台交易)的问题。刘常科意识到,单一做信息撮合并没有太大价值。
  轻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刘常科,教育是个慢活儿,价格不是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学习有效果,这才是更重要的。其中构建信任、建立情感联系的服务是不可代替的,这也是为何在大数据已经能自动匹配学生和老师的今天,助教在轻轻家教依然是核心角色。   2016年4月,轻轻教育在停止补贴后,开始向入驻教师收费,整个2016年,它都在不断调整收入结构。最开始先收一次的课时费,两三个月后提升到收前三次的课时费,到2016年年底,开始对老师按教学周期收取管理服务费,平均约20%左右。
  和停止补贴时的数据一样,教师流失、员工跳槽,但相比第一次的焦虑,这次刘常科相对轻松了。两次焦虑后,他开始能够跳脱当时“被裹挟”的环境,站在未来看当下。“要做正确而不容易的事情。”刘常科说。
  2016年的下半年开始,竞争对手一个个倒下了,轻轻的数据却在逐步提升。刘常科发现,两年的实践中,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在变 化。
  一个颇有意思的数据是,本以为升学压力更明显的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家教的需求在平台上的订单量之和都没有超过小学生。
  随着80后、甚至90后的家长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和70后的家长更为不同。比如,他们更珍惜自己的时间,更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陪孩子去线下补习机构的路途奔波和等待中,比如他们更习惯淘宝、滴滴出行等架构的信用体系带给自己的消费主动选择权,并且从选择、购买到体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掌控权。
  现在刘常科把轻轻家教的O2O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中,学生和老师配对,可以看作基础层的信息匹配。第二层是线上交易,像淘宝和Airbnb一样,把所有家长对于老师的评价公开展示,塑造一个信任体系。第三层中,轻轻像物流一样深入到整个交易的流程中,从制定学习计划到上传作业、批改作业和提供反馈,都能在不同终端上呈现。这些都为第四层的大数据驱动提供弹药,描绘出老师和学生的画像,以便更精准地为学生匹配到合适的老师。
  于是轻轻家教开始变得重了,因为它想把服务中的流程也重塑,让它变得公开透明。除开利用数据的展示建立信任,刘常科发现,更要让服务下沉,介入到整个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简单匹配“买家”和“卖家”容易,但是“搭建物流”需要时间。2015年就已入驻了10个城市的轻轻教育,整个2016年的步伐都是慢的,仅拓展了总部周边的宁波一个城市。
  这一年,轻轻家教在不断打磨产品。它招募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一边建立教师的筛选标准,做好老师的品控,比如老师在平台上根据课耗、续课能力、家长评价等因子被分为K/A/B/C 4类,位于头部如K档和A档的老师能获得更多的推荐。另一边搭建起配单系统“生源宝”,方便家长快速找到周边合适的老师。家长可以自己选择老师,也可以由助教推荐。
  轻轻家教App分为家长端、老师端和助教端(机器猫),每个端都能看到学习计划,并且给出反馈信息。比如“小轻智能教学法”,把整个教学流程切片,老师接单后的6步动作都需要在线上完成,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与家长沟通,课前预习,上课在线旁听,课后给出反馈,布置练习作业以及阶段性总结,这一方面能向家长透明呈现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满足他们全程监督的需要。
  助教在流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刘常科看来,没有助教,整个服务链条是断裂的。他甚至认为,这是轻轻家教能在同类平台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因为人能提供的情感和信任价值,哪怕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盛行的年代,依旧是无可取代的。
  助教姜博对自己的角色有很高的认同。收到家长们的表扬信是她最开心的时刻之一,这意味着,她又帮助一个孩子找到适合的老师了。有时候,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真正适合的老师并不匹配,学习儿童心理学出身的姜博很明白这一点。曾有一位描述自家男孩特别调皮的家长,点名要求有名校经历、上了年纪且严格的老师做家教。但是姜博在沟通后发现,孩子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并不适合用严格的规矩去拘束。她给家长推荐了一位年轻男教师,男教师结合孩子喜爱篮球的特点,把篮球的奖励加入教学中,很快就帮助孩子提升了成绩。
补了反而把老师价值观带偏了,老师不是靠真正的教学在获得一份收入,而是在那里造假、获假,这个违背教育行业的规律。

  姜博的微信中置顶着100个学习分享群,每个群的成员通常只有3人,老师、家长和助教。在家长第一次和老师见面前,她会在群内沟通情况,此后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展。她的角色一边是前端的课程顾问,另一边是后端的教学管理者,类似于机构中的班主任。每周,她都要做2到3个线下家访,8到12个电话回访。“只有很享受才能完成这些任务。”姜博说。
  2016年慢下来积蓄的能量在2017年爆发了。一年内,轻轻家教在全国拓展了24个城市。团队也迅速扩张,一年来,团队几乎扩大了一倍。在目前1500人的团队中,产品运营和技术团队约有400名员工,剩下的1100名成员都是助教,分散在全国35个城市中。师资的品质也在上升,授课老师平均教齡超过9 年。
  现在,轻轻家教也开始探索在线一对一模式,把线上教学和线下的陪伴结合。刘常科认为,线上教学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线下的高端定制,以后会越来越贵。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见证了大量的创新。1998年,互联网才刚刚起步,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只是近10年内才发生的。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改变,下面是由Business Insider精选的过去20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01/越来越多的平权运动人们总在不断追求平等。去年,LGBT平权运动还没过去,Me Too又让人们开始关注反性骚扰和虐待女性。   02/气候变暖成为严峻的现实20
期刊
3月22日是三星集团创建80周年纪念日。由于三星实际掌门人、被称为“三星太子”的李在镕的审判仍在进程中,整个三星集团对这个特殊日子的处理十分低调。当时,三星一位发言人表示,李在镕暂时不会公开露面。不过4天之后,就传出了李在镕回归的消息。  3月26日,三星电子管理人员称,公司副董事长李在镕已赴欧洲出差,展开自今年2月出狱后的首次官方活动。  李在镕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哲的孙子。一年前,李在镕卷入韩国总
期刊
3月29日,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宣布对微软实施重大业务重组,今后微软成立两个新的业务部门:由微软Office负责人Rajesh Jha领导的“体验与设备”业务部;以及由微软云与企业业务负责人Scott Guthrie领导的“云与AI”业务部。在宣布重组的公开信中,纳德拉说:  “首先,从云(中心)到边缘,计算正变得越来越强大、无处不在。其次,得益于全球范围内数据和知识的积累,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感
期刊
3月28日,美国马里兰州Greenbelt举行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媒体预展。到了7月31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就将承担起一个历史性的任务—飞向太阳,在距离太阳表面590万千米的地方观测。进入轨道后,它将以200千米/秒的速度在88天内绕地球一圈,这个速度也将令它成为全球运动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体。  这款探测器之所以起名为帕克,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太阳天体物理学家尤金·帕克,这也是NASA首次以在世科学家的名字命
期刊
在中国,流量似乎意味着做不完的生意。但同时,这類生意在经验上的可复制性却是微乎其微的。  新浪微博兴起时,几乎整个互联网的关注度都被吸附过来,巨大的人口红利激发出对商业潜力的想象—即时发布个人信息及互动的平台看来是个刚需。腾讯微博紧随其后,付出诸多努力,却难以获得能与新浪微博相匹敌的主流地位。  2011年,腾讯推出在智能终端上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也可以被视为腾讯在微博式微后的反
期刊
以细腻白沙闻名的旅游胜地长滩岛要关闭了。3月23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达沃市一场军方的公开活动上发表讲话称,任何人或事都无法阻止他实行“关闭”长滩岛计划,如果有人要“阻挠”这个计划,就将面对惩罚。  2017年长滩岛游客破200万人次,其中5成以上是外籍游客,全年观光收益估计达560亿比索(约合67亿元人民币)。封岛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长滩岛。因为过度旅游开发,长滩岛的环境日益恶化。菲律宾旅游部助理
期刊
“为什么不出点大事?”大概有两种人每个星期脑子里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种是乐祸好乱人士,另一种就是写宏观经济专栏的人。如果不凑巧,一个多星期内没有什么能拿上桌面的宏观层面的大事,或者一些大事已经在以前的专栏中写过了,那么宏观专栏的作者就会陷入尴尬期。我安慰自己的理由是:谁让你那么聪明把现在出现的问题在以前的专栏中都预测过一遍了呢。  不过幸亏还有股票二级市场,它是介于宏观和人们微观认知的事物,是取
期刊
愚人节刚过,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就陷入了一个新的“传闻”。  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团和摩拜正在进行收购谈判,摩拜将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金及15亿美元股权)和10亿美元的债务。  作为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最大的公司之一,摩拜和竞争对手ofo几乎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虽然很难有公正的数据比较哪个公司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摩拜的确已经成为普通用户必备的日常出行选择。 
期刊
让一群家具设计师开发技术产品会是怎样的效果?这件事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靠谱。事实上,设计和技术的融合正推生出一种新型设计师,他们还有了个新名字Designpreneur(设计Design和创业者Entrepreneur的英文合成)。  这个新名词形象地描述了技术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如何对传统设计公司发起挑战,而与此同时,传统设计公司又如何迎来一场革新的。比如Barber & Osgerby,这家由设
期刊
今年56岁的英国人Mandy Mayer热衷健身,每周她至少会去健身房锻炼4次,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她的训练进入了瓶颈期,无论她多么努力,身材都没有更多改 善。  她的私人教练建议她尝试DNAFit公司的服务,这家初创公司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出人体对特定食物和运动训练的反应。Mayer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订购了一份DNAFit,把装有自己唾液样本的试管寄出两周之后,收到了自己的健身和饮食报告,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