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瑞典Umea大学医院呼吸内科的Franklin在第104届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国际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oea,OSA)的卒中患者生存时间较无OSA或有中枢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oea,CSA)更短。
多奈哌齐似乎能够改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执行功能。不过,尚未证实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血管性Alzheimer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Vascular-Alzheimer’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及早期血肿增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发病3h内的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基线、基线后1、2、3、20h进行神经系统评价和CT扫描。结果:在106例患者中,26%的患者基线和1h内CT扫描出现脑实质血肿显著增大,12%的患者在1、2、3和20h之间cT扫描血肿增大。通过测量基线和1h时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变化发现,
虽然医院的经验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患者生存率有影响,但尚未对医生的经验进行过评价。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AY)第60届年会上,美国密苏里大学的Dubinsky等首次报道了内科医生经验对卒中患者生存的有益作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对血小板的募集作用还不清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神经科的Helgason等对此进行了研究。
脑血管病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基因多态性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生。文章主要对影响血管功能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综述,包括ACE、Col3Al、Col4Al、KRIT1、PDCD10、Notch3和ANP,同时按照医学文献证据级别的判定标准对文献进行了分类和讨论,对各种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可导致畸形、不适和运动功能缺损加重,鞘内注射巴氯芬(ITB)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这种并发症的处理。由于它在卒中中的应用不像其他适应证一样得到肯定,因此ITB治疗尚未经过严格的研究。指导临床医生在这类患者中进行ITB治疗的证据非常有限。本文旨在对有关这一主题的现有科学文献和一些专家观点进行评价,同时阐述这些专家针对可能影响卒中人群的常见临床问题治疗决策的推荐意见。
日本抗栓治疗出血研究组尝试在口服抗栓药的日本卒中和心血管病患者中确定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该国出血性卒中发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
自从发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相关联以来,围绕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针对缺血性卒中预防性治疗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并发症,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30%,其发展与功能预后不良有关,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