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红军直下龙岩之后,去了哪?
“玉在山而草木润。”因出紫芝草而得名的芝山,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有一脉相传流传至今的漳州文脉,也蕴藏着丰饶的红色宝藏。从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胜利西路拐进园林式的芝山大院,闯入你眼帘的有满目的绿,也有耀眼的红。五月,木棉树盛开如火炬的英雄花已经谢了,花开如火焰的火焰木却开得正旺,沸腾着满树的热烈和火红,辉映着“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的红。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柱其间。”落成于1992年“漳州战役”胜利60周年的纪念碑,根据毛主席《十六字令》词意设计,造型奇特,寓意丰富。主碑正面形如鲜红的军旗,侧面如刺刀,直刺苍穹。两根白色斜柱在主碑三分之一处成直角向主碑平伸并连接成一体支撑主碑,意为工农支持红军。主碑西侧底下三层黑色花岗岩圆圈,喻示中央红军冲破三次反围剿之后向外线主动出击,东征漳州;纪念碑底座的6级台阶,代表60周年。聂荣臻元帅所题碑名之上的金色镰刀铁锤图案,告诉我们红军来自哪里,为了谁。这座高达19.32米的纪念碑,体现了漳州这座城市不管怎样发展前进,漳州人都始终没有忘记历史,也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
芝山红楼,就静静地坐立在纪念碑的西北侧。岁月的沧桑爬满平整的石阶,翠绿的青苔年年生长,石階旁的两排石狮子如无言的智者,在斑斑驳驳的阳光下等待着有心者的拜访。“组织民族革命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扩大革命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工农儿童组织儿童团”,红楼外围墙上这些依然鲜艳的标语,告诉我们,红楼的红,并不单单是因为这座三层的西式砖木结构小楼主体是暗红色的墙砖;它有着热血的红,火炬的红。也是这红军的红,改变了这座小洋楼的基因。
“芝山红楼”,原本是起源于鼓浪屿的美国教会学校寻源中学的主理(校长)楼。 “寻真理之奥,启智慧之源”,文学大师林语堂,天文学家戴文赛,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赵以成皆是寻源中学的学生。毛主席住进芝山红楼后,在红楼东面如今一中校园里的寻源中学图书室见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两个策略》等一大批书籍,视为至宝,万里长征万里阅读,一路进了中南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难得的书籍深刻地影响着毛主席,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与构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的芝山红楼,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1932年毛主席指挥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在此入住了二十来天,主持召开东路军师以上干部会议,指挥红军分兵攻打石码、南靖、漳浦,领导红军动员青年参加中央红军,发动群众筹粮筹物支援革命,亲自指导地方党组织创建红军独立团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发展闽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毛主席在红楼二十来天,换来闽南红军游击队20年红旗不倒,红军精神也从此在漳州大地生根发芽,并成为今天建设新漳州的强大精神力量,芝山红楼也因此成为漳州精神之“老红军革命精神”的象征,漳州人的红色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进红楼,你会发现楼里并不像历史那样有着幽深的甬道,那些光辉的历史和文物充满阳光。大量的闽南地区革命活动资料,红军攻克漳州的照片,红军的战利品和宣传品,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毛泽东当年工作生活用品,近千件文物,都仿佛在静静地讲述着过去那段红色历史。“毛泽东工作室”简朴而亲切,听说是根据当年同住红楼的邓子恢、曾志、罗明等老同志的回忆和指点,按原样摆设的。煤油灯下,毛主席常常座谈、阅读到深夜。马口铁做的公文箱里,是否曾放过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红军之城市政策?这政策,让红军争取到了最广大漳州市民的支持。
当时的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福建的粮仓”,通商通海,经济繁荣。盘踞漳州的国民党49师,自以为兵强马壮,不但残酷镇压闽南的红色革命,还屡屡进犯在闽西发展的红军。1932年春的中央红军,在赣东南虽然打赢了三次反围剿之战,却在冒险攻击赣州城时损失惨重,无功而返,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向外发展,失去了军队指挥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提出了进击闽西、攻打漳州的决策,认为“直下漳州”在军事上不但可行,还便于筹款筹物,解决苏区的财政经济问题。他这建议得到了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支持和批准。一进入纪念馆,就可以看到毛泽东为漳州战役给周恩来的三封电文,并由毛主席亲自率领、全权指挥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从长汀出发,挥师南下。4月8日,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部打败国民党49师守卫龙岩的部队,占领龙岩县城。4月19日拂晓,红军与国民党49师主力决战于漳州西北屏障天宝大山的风霜岭、十字岭,下午3时击溃守军。天宝大山是漳州城唯一易守难攻的防线,天宝大山之南,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敌师长张贞带少数亲兵弃城而遁。4月20日,毛泽东下令进驻漳州,他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带领着整齐的队伍胜利地进入漳州城。
红军第一次攻克了一座中等城市,并在这次战役中创造了红军史上更多的“之最”和“第一”。红军第一次在战役中缴获飞机两架,聂荣臻、林彪与飞机的合影照就陈列在纪念馆里。2门山炮、2门平射炮也是红军难得一见的战利品。“芝山红楼”还是红军战士第一次使用电灯和自来水的地方。红军在漳州筹得一百多万大洋,也是红军史上最多的一次;还筹得药品、食盐、布匹、鞋子等大批物资运往苏区,壮大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财经实力,也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当初漳州之富裕。中央红军也是在漳州第一次统一了服装,许多战士是第一次穿上胶鞋。红军长征时,参加过漳州战役的部队武器、装备最为齐整。也许长征时最后放进锅里煮来充饥的牛皮腰带就是从漳州带去的。1936年6月,斯诺在延安给毛主席照的那张经典之像,毛主席穿的衣服就是漳州战役时发的,平时舍不得穿,拍照时才特意取出穿上。红楼里,还有一张红四军(属第一军团)史上第一张“全家福”。占领漳州后,红四军随即攻占了龙海县石码镇,在镇上拍了红军史上最大的集体合影照片。红楼,见证了这辉煌的历史。 在随后的四、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毛主席被迫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长征出发之时,染病的毛主席被“三人团”决策留在赣南打游击。但经过漳州战役,毛泽东突出的军事才华和领导才能为更多的同志所认可,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也一直不同意毛泽东离开红军领导岗位。毛主席最后一刻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和漳州战役的胜利和收获密切相关。毛主席如果和瞿秋白一样留下来,后果可以预见,历史就得重写。漳州战役无论对于中国革命还是毛主席的个人命运,都有着没有说透的重要作用。红楼陈列室里,悬挂着一幅开国元勋董必武1960年11月瞻仰芝山红楼时的亲笔题词:“君子所履——毛泽东同志所走的路是引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感慨和遐思。历史在这里找到了诠释和见证,未來的路也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一代领袖和无数革命先驱的千秋大业,已深深地镌刻在红楼的一砖一瓦、一桌一灯里。红楼悬挂着一张113位当年参加攻打漳州,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老红军照片,其中元帅三位,大将两位。那些开国元勋们,也在这里拉近了和漳州的距离。建国后,朱德、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姬鹏飞、宋平、杨成武等都曾亲临此楼,不同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和毛主席的后人也曾来此瞻仰。
芝山红楼周围,还有许多当年红军进漳时主要活动场所的旧址。大院2、3号楼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也是东路军领导人林彪、聂荣臻等住过的地方。6号楼是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也是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住过的地方。中山公园,是“红军进漳”后军民的主要活动场所。1932年5月1日,漳州城乡群众一万多人在中山公园召开“军民庆祝红军胜利攻克漳州”大会。中山公园内的仰文楼——漳州市博物馆,是1932年成立的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如果以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为中心,将漳州主战场、“八闽第一枪”平和长乐暴动遗址、乌山革命游击根据地、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串联起来,打造漳州红色旅游的精品路线,不但将大大丰富和促进漳州的旅游事业,也将更大范围地传承和弘扬漳州的红色文化。
光阴荏苒,86年后的漳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芝山也绿树成荫,茂密了很多,但芝山红楼始终醒目地伫立在那里,属于它的那段历史始终没有被漳州百姓们遗忘。红军进漳留下的许多动人传说和故事,在这里浓缩聚集成一部珍贵、生动、直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材。每年的4月20日前后,“芝山红楼”前的广场上总会举行相关活动,纪念这个特殊时刻。每年的升国旗仪式也在红楼前的大院广场进行,飘扬的红旗和纪念碑上的红旗遥相呼应,和绿树丛中的红花遥相呼应。平时也经常有人来红楼参观、学习,漳州市政府大院进出的干部们,每天都要路过和看到红楼和纪念碑,这是一种警醒,也是一种鞭策,是压力,也是动力。人,在流动;时代,也在变化,先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不会随之改变。薪火相传,初心和使命,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可持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