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是最常见的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的历史文化及产生背景有机统一民族语言特色,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文化之间的差异,愿意了解并接受各种民族文化。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解文化现象、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跨文化交际,导致学生习得知识后,很难将其运用在实践过程中,降低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以期转变当前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将跨文化交际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文化多样性
  语言、文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对中华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相关教师、学校、培训机构必须重视与解决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出现的现象,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保障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反过来,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扮演的角色与要求
  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习者而言,汉语是其第二外语,而教师是带领其进入学习的导入者,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扮演好自身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降低跨文化交际的难度。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教授者、引导者、传播者的角色,因此,为全面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了解跨文化交际现象,教师应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文化知识[6],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如中国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礼仪是交际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教师可阅读《礼记》《周礼》等古书,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
  首先,中国地大物博、疆域广阔,不同地域蕴藏着不同的文化、风土人情、习俗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地域文化习俗,多方位展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合理划分文化阶段加以讲授,使学生在体会共时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历时文化差异,体会各种文化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對外汉语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外汉语教师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须不断丰富、积累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的交际知识,在尊重学习者的文化习俗基础上,教授学习者中文,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偏见”、“文化冲突”等问题;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拓宽学生知识眼界,带领学生不断探索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促使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愿意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传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体现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跨文化交际是以不同国家语言体系为基础[1],语言学习者通过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进行交流,具备多种特征,包括语言交流性、语言性、不同文化背景、直接性等方面[2]。文字、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极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现象的重视程度,确保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主要为让学生全面掌握第二语言汉语,在熟知、记忆语言的基础上,了解语言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分析教材中含有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能够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词汇
  进行对外教学时须按照一定的教材目录,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校与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对外汉语教材,使教材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达到跨文化交际这一目的。对于教材中具备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汉语词汇,应进行深入全面的注释。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学习汉语的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部分有其他民族含义的词语,但学习者通常只会关注词语的表层含义,未能理解深层含义,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这样的词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俚语:如“加油”、“活该”、“讨厌”、“闭嘴”、“花痴”等,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对其跨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注释[3],使得学生能够区分表层含义与特定含义,并将其运用在交流过程中。
  (2)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等。教师必须全面注释歇后语本身的含义,再加上不同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惯用语:如“跑龙套”、“炒鱿鱼”、“背黑锅”等。解释这一类惯用语时,应加入对应的由来原因,用生动的注释加深学生理解。
  (二)练习题中的跨文化交际
  练习题中包含的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并将所学内容运用在习题中,形成学生系统的语言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4],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应当引导学生注意习题中的跨文化交际练习。文章习题中包含的跨文化交际通常以对话形式出现,实践教学结果证明,通过将学习的知识用鲜活、简短的对话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有关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教师在全面分析范文的基础上,应安排形式更加丰富的文章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习题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成语故事或者一首通俗易懂的唐诗,抑或是中国各地民俗风情的介绍等。这种习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积月累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常交流词汇。同时,教师还可根据范文,编写对应的跨文化交际习题,通过习题来检查学生掌握有关文化知识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整体能力。   (三)学习非语言交际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非语言交际,将肢体语言编写进教材中,全面展现跨文化交际形式。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5]。教材可从手势、表情、时间、空间等方面分别论述非语言交际,使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更为深入地理解非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差异,尊重我国文化习俗,真正融合他族文化与中华文化,降低交际过程中的难度。
  三、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外汉语课堂的开展方式
  (一)完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要完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跨文化现象的理解,促使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1.情境教学法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可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创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7]。 如在学习“打招呼”的日常用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汉语中打招呼的情境,再与学生母语打招呼的方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感受中文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使其全面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实物、图片、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具,简单明了地为学生讲解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文化差异时,可借助多媒体放一段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印象。再如,讲到中国式打招呼和如何称呼别人时,可带学生到中国人中间去实践,直观感知这两种文化。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內容,合理制作PPT、FLASH等课件,系统为学生展现文化知识,提升课堂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结合跨文化交际现象、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8],遵循教学客观原则,公平对待不同文化,合理教授学生优秀的民族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全面评价不同文化,根据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辩证教学。
  1.重视跨文化交际现象
  跨文化交际现象存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为学生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并运用课后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消除他们跨文化交际中的焦虑,使学生愿意参与跨文化交际,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是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大量词汇语句等语言要素,还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合理将其贯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把它们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跨文化交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淑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反思——从韩剧对文化的体现谈起[J].现代传播,2015,37(12):140-142.
  [2] 胡炯梅.跨文化交际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研究--基于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3):86-92.
  [3] 胡范铸,陈佳璇,甘莅豪,等.“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兼论构建“机构形象修辞学”和“实验修辞学”的可能[J].当代修辞学,2013,37(4):1-9.
  [4] 李潇潇.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J].语文学刊,2015,32(13):104-105.
其他文献
期刊
长春油田C区块双阳组二段是主要勘探层段,双二段划分出5个砂组,其中Ⅲ砂组和Ⅳ砂组是主要产油砂组。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双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Ⅰ砂组和V砂组是扇三角洲前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基础,风险管理的控制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文章提出了一种风险管理的量化模型——风险矩阵法,通过重庆交通大学篮球赛这一活动项目,分析研究此
摘 要:日语特提助词「も」和汉语副词“也”在统语特征上虽有不同之处,但在其强调功能上也有极其相似之处。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很容易混淆两者的意思和用法。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两者的强调功能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两者的异同,并探讨了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も 也 强调功能 关联理论 语境  本文所提及的日语特提助词“も”和副词“也”的强调功能是指通过在说话人认为事态实现可能性相对小的要素附加“も”
基于天然气单次闪蒸实验、气藏水化验分析两种方法,区分松辽盆地松南气田气井产水类型;结合气藏精细描述,分析不同气井的产水机理;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探索火山岩气藏控水策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除了关注其历史业绩表现之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其基金经理的稳定性。随着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基金经理变更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风波。据wind数据库不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社会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们办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办公和生活中都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和处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问题教学法注重的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强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总结并以提问的方式授课以及双方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相比起传统的诵读法,问题教学法在对留学生的古代汉语
姜还是老的辣通过对2007年不同市场阶段中各基金业绩表现的考察,我们发现有7只基金表现出较好的业绩持续性,无论在上半年的单边上涨行情中,还是在第3季度中的绩优蓝筹股行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