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足球在亚洲处于顶尖水平,彼时的中国国家队,半数球员来自广东,其余大部分来自辽宁,其他省份能入选国家队的凤毛麟角,湖北只有一个,林强。林强的足球启蒙之路始于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前身为武汉肉联厂子弟小学)。
林强毕业后,堤角小学的足球传统在延续,从未被中断,即便是在中国职业足球“动荡”的岁月,林强之后,堤角小学又培养出周燎、章银、梁爽、陈方舟等职业球员。近十几年来,堤角小学足球队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拿过冠军,在武汉市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进入2014年后,中国职业足球的红火日盛一日,而作为职业足球的基石,校园足球也在经历大的变化,先是校园足球归口到教育系统,接着“足改方案”出台。武汉市足协也于去年推出了政企合作搞青训的模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足球亦然。在校园足球新的大环境和形势下,堤角小学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不能还是旧有的那一套延续不变,必须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不然很快就可能被别人超越。
提高、普及兼顾,重在落实
校园足球承担着输送专业足球人才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的双重重任,而搞校园足球,无论是提高还是普及,重点就是要抓落实。
武汉市足协现在与尚文地产合作,致力于武汉U系列各级梯队建设,非常注重开展足球的小学为他输送人才。而作为小学,就必须得保证学生足球人才培养的数量,把基层工作做扎实,基础打牢了,才能向上一级多输送人才。
要输送足球人才,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踢球的学生越多,才能更多的去发现足球人才。
堤角小学校园足球一直以来都是提高和普及兼顾的,将“学好习,做好人,踢好球”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普及校园足球,首先是引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学生看球、踢球,去感受、体会足球。校园足球的普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主要目标,搞校园足球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监督、评估,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校园足球搞了很多年,从2009年开始,中国足协校园足球办公室就在试点城市推广校园足球联赛,提倡在校园里普及足球。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已经在开展校园足球,推行校本足球课程,让足球进课堂,编撰了自己学校使用的校本教材。但这里边有没有水分?具体落实的情况如何?迎接上级检查时,学校间、城市间交流时,媒体报道时,看到的情况可能还是那么回事,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
学校的足球教练员师资是否配备得够?校本足球课程有没有开足?足球课有没有真正上?这些情况,可能外界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引入一套监督机制来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必须是第三方来做这个工作,不能是学校、上级部门,只有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发展足球,文化支撑
足球,在普通学校作为一个足球项目,要和专业足球学校区分开来。专业足球学校是以培养专业足球人才为目的的。而普通学校,是以足球为龙头,来带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的培养。对于足球项目传统学校,武汉市有专门的评估、要求。
我(堤角小学校长杨杰)跟老师们也提了一些要求:不能说把这个项目(足球)当成学校的全部,学校的生命线是以教育质量为主,踢球的学生也需要文化素质,这是基础,有了好的文化基础,才能成为好的运动员。我告诉大家,要忘掉过去,重新开始,走向未来,学校的足球传统能延续下去,必须有文化支撑,不然老百姓是不认可的。
作为家长,他们关心学生的体质好不好,学习成绩好不好,这是双轨发展的,不能单向发展。在家长看来,学生身体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对踢球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学生的学习搞不好,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而对学生来说,文化学习搞不好,足球也不可能踢好的。
在小学阶段,足球是个兴趣,是锻炼身体的一个手段,对于喜欢踢球的学生来说,将来不一定能踢成职业球员,还可能成为球迷。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局现在提倡创新,要求对学生进行“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高素质”包括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全方位提高;“多样化”是指培养模式上的多样化,通过很多途径来提升,如参加比赛、观看比赛等;“创新型”对队员和教练都有要求,比如在比赛中的灵活、激动处理,善于思考,以此来体现创新。
立足成绩,制定“三年规划”
我(堤角小学校长杨杰)是运动员出身,以前业余时间也踢过足球,只是没有从事足球这个职业。但校园足球延续这么多年,从老校长那儿延续过来,我也投入了很多支持,包括在艰难时投入资金。我始终把足球作为文化,作为学校支撑点来发展。上级部门在经费、场地和设施上也给了堤角小学很大的支持,江岸区教育局的汪局长是个球迷,非常关注足球,喜欢足球,每年给堤角小学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足球要确保,不能掉下来,要搞得更好,不能停步不前,因为人家也会进步。从近三年以来得情况看,堤角小学的足球成绩是很客观的,可以说目前处于一个辉煌时期。但我也在经常反思:现在提倡校园足球的普及,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我们今后怎么走?如果停留在现在,要不了两年,我们就可能落在后面了。我和胡军(堤角小学校园足球总教练)思考了很多,人家发展起来了,我们怎么走?起码要在武汉市站稳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往前面走。于是,我制定了堤角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三年规划”。
在“三年规划”中,首先,突出的重点是什么?不足地方的怎么改进?在普及方面,足球真正落实进课堂。足球人才培养方面,要提高训练质量,堤角小学今年还要引进一名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使专业教练员达到4名。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广泛的媒体宣传,也需要加大力度。
其次,方向、目标必须明确,只有明确了,才能具体去实施,更进一步。堤角小学的目标是在武汉市、湖北省的比赛成绩确保前三,在全国校园足球比赛确保进入前八。
再次,人才的输出要打破瓶颈,小学毕业后能进行直接输送,江岸区目前规划两所初中、两所高中进行向上的对口输出。输送的目标是多输人才,输好人才,输有用人才。除了输出,还必须引进,引进好的人才,其他学校低年级有好的足球苗子,引进学校来进行培训。堤角小学整个学校就一千多学生,不引进人才,后期也会很艰难的。
家长的支持也很重要,如何跟家长沟通,力争得到家长的广泛支持,对此,学校跟学生家长保持阶段性的联系。对于有足球专业特长的家长,我们聘为校园足球志愿者,参与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相关工作。堤角小学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学生家长志愿者,还要去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家长志愿者。
开展校园足球,资金的保障很重要,光靠学校、上级部门的投入还是不够,还得设法引进一些企业来资助学校。
目标明确了,就要坚持,只要持之以恒的向前发展,后面就会有成效。
林强毕业后,堤角小学的足球传统在延续,从未被中断,即便是在中国职业足球“动荡”的岁月,林强之后,堤角小学又培养出周燎、章银、梁爽、陈方舟等职业球员。近十几年来,堤角小学足球队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拿过冠军,在武汉市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进入2014年后,中国职业足球的红火日盛一日,而作为职业足球的基石,校园足球也在经历大的变化,先是校园足球归口到教育系统,接着“足改方案”出台。武汉市足协也于去年推出了政企合作搞青训的模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足球亦然。在校园足球新的大环境和形势下,堤角小学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不能还是旧有的那一套延续不变,必须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不然很快就可能被别人超越。
提高、普及兼顾,重在落实
校园足球承担着输送专业足球人才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的双重重任,而搞校园足球,无论是提高还是普及,重点就是要抓落实。
武汉市足协现在与尚文地产合作,致力于武汉U系列各级梯队建设,非常注重开展足球的小学为他输送人才。而作为小学,就必须得保证学生足球人才培养的数量,把基层工作做扎实,基础打牢了,才能向上一级多输送人才。
要输送足球人才,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踢球的学生越多,才能更多的去发现足球人才。
堤角小学校园足球一直以来都是提高和普及兼顾的,将“学好习,做好人,踢好球”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普及校园足球,首先是引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学生看球、踢球,去感受、体会足球。校园足球的普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主要目标,搞校园足球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监督、评估,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校园足球搞了很多年,从2009年开始,中国足协校园足球办公室就在试点城市推广校园足球联赛,提倡在校园里普及足球。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已经在开展校园足球,推行校本足球课程,让足球进课堂,编撰了自己学校使用的校本教材。但这里边有没有水分?具体落实的情况如何?迎接上级检查时,学校间、城市间交流时,媒体报道时,看到的情况可能还是那么回事,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
学校的足球教练员师资是否配备得够?校本足球课程有没有开足?足球课有没有真正上?这些情况,可能外界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引入一套监督机制来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必须是第三方来做这个工作,不能是学校、上级部门,只有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发展足球,文化支撑
足球,在普通学校作为一个足球项目,要和专业足球学校区分开来。专业足球学校是以培养专业足球人才为目的的。而普通学校,是以足球为龙头,来带动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的培养。对于足球项目传统学校,武汉市有专门的评估、要求。
我(堤角小学校长杨杰)跟老师们也提了一些要求:不能说把这个项目(足球)当成学校的全部,学校的生命线是以教育质量为主,踢球的学生也需要文化素质,这是基础,有了好的文化基础,才能成为好的运动员。我告诉大家,要忘掉过去,重新开始,走向未来,学校的足球传统能延续下去,必须有文化支撑,不然老百姓是不认可的。
作为家长,他们关心学生的体质好不好,学习成绩好不好,这是双轨发展的,不能单向发展。在家长看来,学生身体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对踢球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学生的学习搞不好,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而对学生来说,文化学习搞不好,足球也不可能踢好的。
在小学阶段,足球是个兴趣,是锻炼身体的一个手段,对于喜欢踢球的学生来说,将来不一定能踢成职业球员,还可能成为球迷。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元化的,教育局现在提倡创新,要求对学生进行“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为目标。“高素质”包括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全方位提高;“多样化”是指培养模式上的多样化,通过很多途径来提升,如参加比赛、观看比赛等;“创新型”对队员和教练都有要求,比如在比赛中的灵活、激动处理,善于思考,以此来体现创新。
立足成绩,制定“三年规划”
我(堤角小学校长杨杰)是运动员出身,以前业余时间也踢过足球,只是没有从事足球这个职业。但校园足球延续这么多年,从老校长那儿延续过来,我也投入了很多支持,包括在艰难时投入资金。我始终把足球作为文化,作为学校支撑点来发展。上级部门在经费、场地和设施上也给了堤角小学很大的支持,江岸区教育局的汪局长是个球迷,非常关注足球,喜欢足球,每年给堤角小学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足球要确保,不能掉下来,要搞得更好,不能停步不前,因为人家也会进步。从近三年以来得情况看,堤角小学的足球成绩是很客观的,可以说目前处于一个辉煌时期。但我也在经常反思:现在提倡校园足球的普及,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我们今后怎么走?如果停留在现在,要不了两年,我们就可能落在后面了。我和胡军(堤角小学校园足球总教练)思考了很多,人家发展起来了,我们怎么走?起码要在武汉市站稳自己的位置,一步步往前面走。于是,我制定了堤角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三年规划”。
在“三年规划”中,首先,突出的重点是什么?不足地方的怎么改进?在普及方面,足球真正落实进课堂。足球人才培养方面,要提高训练质量,堤角小学今年还要引进一名专业的足球教练员,使专业教练员达到4名。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广泛的媒体宣传,也需要加大力度。
其次,方向、目标必须明确,只有明确了,才能具体去实施,更进一步。堤角小学的目标是在武汉市、湖北省的比赛成绩确保前三,在全国校园足球比赛确保进入前八。
再次,人才的输出要打破瓶颈,小学毕业后能进行直接输送,江岸区目前规划两所初中、两所高中进行向上的对口输出。输送的目标是多输人才,输好人才,输有用人才。除了输出,还必须引进,引进好的人才,其他学校低年级有好的足球苗子,引进学校来进行培训。堤角小学整个学校就一千多学生,不引进人才,后期也会很艰难的。
家长的支持也很重要,如何跟家长沟通,力争得到家长的广泛支持,对此,学校跟学生家长保持阶段性的联系。对于有足球专业特长的家长,我们聘为校园足球志愿者,参与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相关工作。堤角小学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学生家长志愿者,还要去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家长志愿者。
开展校园足球,资金的保障很重要,光靠学校、上级部门的投入还是不够,还得设法引进一些企业来资助学校。
目标明确了,就要坚持,只要持之以恒的向前发展,后面就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