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论生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育改革有很多响亮的关键词,如我们常说的接受与探究、欣赏与表现、合作与分享……预设与生存也是其中之一。如今的数学课堂“走教案”的现象虽已销声匿迹,但“课上得顺畅,没有磕碰”却冠冕堂皇地登上了课堂评价的舞台,成为了受欢迎的公开课议开场白。因此为了“顺畅”,许多教师可以作秀,为了“没有磕碰”,许多教师往往使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简化通向问题、答案的“捷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了课堂上最理想预定教案的演绎,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设的答案为止。我认为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中各种即时生成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构建与再创造中去。以学定教,使课堂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感。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如此的课堂上将体现得“原汁原味”,教师和学生都将为能在这般诗意的课堂栖居而怦然心动,悠然神会!
  一、珍视“意外”,合理改变教学流程
  教师往往对教学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于是就无法放开自己,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強,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教师应学会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地改变教学设计,演绎不需预约的课堂精彩。
  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原本想着遵循备课的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一步步归纳得出9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9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的背了起来。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可怎么办?但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调教教学流程。于是,便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那么,有不会背的同学吗?”果然,几只小手慢慢举了起来,于是我抓住机会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样才让他们把9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课堂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小棒教着,有的用手比划着,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玩。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但这一转变使学生由“学数学”变为“教数学”,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直升到极点。试想,如果我在那位学生说出实话后,就立即加以呵斥、批评;如果我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改变,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二、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的做法在课堂上屡见不鲜。似乎一堂课不这么做就意味着没有体现新理念,新课改就没有落实到位。其实,这只是我们教师一种单纯的外在控制行为,而不是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时时关注这学生的内在需求,适时更新学习方式。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猜一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天什么时候播出的呢?学生有时说7点,也有的说是晚上7点。我接着问“电视上是怎样标出的呢?”这时有的学生说是“19:00”,有的接着说“这是24时计时法。我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在每天18:30开始播放的。”我灵机一动,问道:“还有谁喜欢看哪一个电视节目呢?”学生顿时兴奋起来,他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心情说出了不少电视节目,教师也因此板书了许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教学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乐于交朋友、与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一项探究任务时,时常会听到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而面对这些请求,教师应该适时改变预先的合作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结伴式的探究活动。因为只有这样的合作群体,才能在一个身心愉悦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审时度势、相机变更教学环节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如学到哪里就出示何种练习,怎样过渡与总结等,教师都精心设计在先,殊不知已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激情和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什么呢?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在新课导入时,我原来预设是让学生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圆片的周长,并说明绕、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提出问题“是不是有更普遍的方法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呢?”由此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落入圈套,而是在讨论怎样得到圆的周长时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对此,我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两个问题:“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的地方?”随机变更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它表现为教师灵活地顺着学生的思路发展。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就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成性的教学观将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生命潜力和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基于青年科技骨干培养计划基金项目“‘1+N’亲子关系咨询解决方案:一种短程焦点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研究,在“1+N”咨询模式中导入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后对咨询效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根据个案在咨询过程中使用沙盘时的反应和具体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体现了沙盘技术在“1+N”咨询模式中对孩子的引导与投射是十分明显的。本文以“1+N”设置中的D设置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沙盘治疗
期刊
今年我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和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安全知识、自救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有26.4%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救常识,21.7%的学生在灾难或挫折面前不能积极面对,甚至有3.9%的学生曾产生轻生念头和自杀倾向。教学中必须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它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
期刊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并让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优势,能极大地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究竟我们需要从哪方面来突破呢?本文所阐述的几方面都能说明开拓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兴趣来源于学习生活,是激
期刊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要建立以“易、趣、活”的乐学手段,促进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特点的小学作文创造型的教学法模式。小学情境作文如同拍照,是让我们用文字去“拍照”。用文字“拍照”,不但能“拍”下当时的精彩画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还能“拍”下当时人物的心情、语言和心理感受等。  一、课堂素描作文教学要精心营造新颖的情境  用文字“拍照”前,教师要从新颖性的角度出发,结合作文题材,创设精心营造的优化的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熟悉以下词汇和短语  bat, tomb, dynasty, purpose, pattern, character, happiness, temple,jewellery, religious;date back to/date from, relate to, try out  2.充分理解课文大意并完成所给的任务。  3.用所学的词汇和要点复述或归
期刊
合格的班主任,首要任务是:从你接任的第一天起,就要着手打造一个班的班魂。  什么叫班魂,就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也就是精神核心,精神支柱。而我所要的班魂是:永不服输,超越自我。  打造班魂,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班主任的智慧,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严格的要求。  所谓智慧,实际上是让你的孩子们首先佩服你,用你的学识赢得学生的赏识。打铁先要自身硬。打造班魂,要首先打造自己。一个学问平平,授课无任何特色的
期刊
自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材中就新增设了综合实践课。其编排意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我
期刊
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这就是说,教师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或是简单的是与不是的问答,或是启而不发的提问,无法真正调动、激发学生已知的知识能力和学生辨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因而围绕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堂教学提问的理论和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巧设提问的策略  1.发散思维,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期刊
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段必不可少的人生过程,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管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教育评价的应用可以对授课的质量和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讲解时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能否让学生尽快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教育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对学生及时进行积极鼓励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集
期刊
对于“每个人都是天才” 这种说法,我起初觉得不太符合实际,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是头脑发育缓慢、思维迟钝或是痴呆,怎么能成为“天才”。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才对“每个人都是天才”有着深刻的体会。  上学期,我接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个女生小丽交来的作业特别糟糕,几乎看不出她写的是什么字。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我要提问,她站着不吭声。我要她朗读课文,可她一段文章认不出几个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