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戏石屏风”是【看见造物】特别定制的限量版产品,是雕塑家、建筑师、设计师卢志荣( CHI WING LO)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去年10月的“世界手工艺大会”上从来自5大洲40多个国家11大类的87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的近百位国际评委评为唯一特等奖,也是此次评选的最高奖项。
“看见·戏石屏风”为了重新呈现其轻透,半透明的丝绸置于圆形不锈钢框间,底部有弧形装置,使圆形屏风可以自由滚动,前后两片在光影与透明之间生动呼应。丰富的色彩图层和不同的颜色密度在透明的丝上充分发挥。有时清晰可见,有时两两相容,在精致与优美中,传达了丝的另一种愉悦。“看见·戏石屏风”在中国当代新造物运动正在兴起的今天,业已作为中国民族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之作,在2014米兰三年展中获得国际赞誉,其开创性的思路已为业界效仿参考。
卢志荣是意大利当代设计国及国际设计界推崇的华裔设计师,这款绝妙的屏风设计由来起始于一席江南蟹宴:2013年盛夏,音乐家、联合国亲善大使朱哲琴在“看见造物——中国创造寻访之旅”的旅途中,邀请旅居希腊的著名建筑师、雕塑家、设计师卢志荣一同前往江南,寻访当地传统手工艺的能工巧匠,为屏风设计做调研。
设计师卢志荣香港长大、加拿大求学、常年生活在希腊,对中国民间手工艺,他并不算了解。但作为一个家居设计师,他对空间有自己的见解,也因此收到了来自艺术总监朱哲琴的半命题作文:设计一面屏风。
在朱哲琴看来,屏风是完全原汁原味的中式物件,它同时具备实用性与装饰性,在“透”与“不透”间将中式家居空间进行分割,在西方甚至找不到类似功用的物品。江南之旅给一直生活在西方文化包围下的卢志荣无穷的灵感。他来到苏州,第一次见到了制绡、苏绣和丝印的整个过程,尤其惊叹于“绣娘”的巧夺天工。苏州双面绣在方寸间做文章,在薄如蝉翼的绡面上分别能在两面同时绣出不同的图案。这种精巧的工艺让卢志荣叹为观止,更被绣娘们为实现仅一小块刺绣所付出的时间和耐心所触动,当即决定将苏绣作为屏风的主要艺术元素。
在田野调查的最后,朱哲琴特别准备了一顿蟹宴,款待辛劳奔走十多天的艺术家们。就在这顿宴席上,卢志荣灵机一动,觉得不如就将螃蟹绣在屏风上。在确定具体图案时,他回溯经典,选择了齐白石画中的两只螃蟹,并取名“看见·戏石屏风”。
“看见·戏石屏风”首度将中国传统的双面异色异样绣技及现代丝印技术带入当代设计领域,通过铜与木材质结合的精密机械架构来承载,以简单的重力法则,巧妙地把屏风平衡固定,将传统与当代、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设计与实用完美融合。
刺绣在中国历史悠久,苏绣的双面绣也叫“两面绣”,始于宋,是刺绣艺术中的翘楚。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图案各异,双面绣在近现代已经发展出“双面异色异样绣技法”。“看见-戏石屏风”上的螃蟹,就是在“双面异色异样绣”技法的呈现下重获新生,卢志荣在水墨画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创作出原有螃蟹的另外一面,并由技艺精湛的绣娘实现。屏风表面以绡制成,螃蟹留白处则成了两只螃蟹的玩耍之地,与另一圆上的数码丝印巨石互动,开合动静间,形成了古今手法奇妙的比对。
六位苏坊绣娘一个月的耐心针指,令齐白石墨下的两只螃蟹,在屏风的两面传神戏动,重获新生,传达了【看见造物】所倡导的‘上乘非奢侈”的品牌精神。
“看见·戏石屏风”在中国当代新造物运动正在兴起的今天,业已作为中国民族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之作,在2014米兰三年展中获得国际赞誉,其开创性的思路已为业界效仿参考。“我为‘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特展设计了若干作品。‘看见·无尽屏风’探索了一种与源生于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的新的组合形式;‘看见·听泉观竹’将水与石、石与竹、竹与水紧密地安置在一起,形成无声的对话;‘看见·月出屏风’则如玻璃窗格中呈现的一轮悬挂的明月。“看见·戏石屏风”的概念源于201 3年,我随看见造物的设计之旅探访江南地区时,看见苏州制绡、双面绣、丝印这些技艺时的感动。尤其是年轻的绣娘为实现仅一小块刺绣所付出的时间和耐心。”卢志荣说,对那些绣娘来讲,将一幅图样转绘在绣布上,可能要耗费几年的光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留白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她们冗长乏味的工作,将未针指的区域自然地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屏风的留白处就如同双面绣上去的两只螃蟹的玩耍之地,恰凸显了只在中国寻得到的精湛刺绣工艺的简洁和珍贵之感。”
关于绣娘
从苏州回到希腊,卢志荣灵感如同泉涌,一连拿出了八个设计草案。几经思量讨论,他最后确定了双圆形的基本造型。利用铜与木材质结合的精密机械架构来承载,运用简单的中立法则,使得两个圆形巧妙平衡固定。至于刺绣部分,他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苏绣大师卢梅红。
卢梅红是苏州一名苏绣高级工艺美术师,但是人们还是愿意亲切地称呼她为“绣娘”。她生在苏州,长在苏州,从小身边就被美轮美奂的苏绣包围。卢梅红的妈妈是当地有名的绣娘。仅仅7岁大时,卢梅红就自己玩起了丝线。苏绣以精细和栩栩如生著称,在舞动针脚之前,需要先把正常粗细的丝线分成48股。倘若在学徒阶段,仅仅就这—工艺,都需要耗费漫长的学习时间。卢梅红的天分在那个时候就展现出来,她分丝线驾轻就熟。长大后,她理所当然地进入苏绣领域,也成了一个绣娘。
卢梅红带领其他几名“绣娘”,紧锣密鼓绣了两个月时间。两只螃蟹采用的是苏绣中的难度最高的技巧——双面异色异样绣,在薄绡的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案。在绣的同时,需要两名“绣娘”在绡的两侧面对面同时操作,将一根丝线分别演绎不同的图案。完工后的螃蟹,颜色、造型都达到了乱真的程度。
“看见·戏石屏风”为了重新呈现其轻透,半透明的丝绸置于圆形不锈钢框间,底部有弧形装置,使圆形屏风可以自由滚动,前后两片在光影与透明之间生动呼应。丰富的色彩图层和不同的颜色密度在透明的丝上充分发挥。有时清晰可见,有时两两相容,在精致与优美中,传达了丝的另一种愉悦。“看见·戏石屏风”在中国当代新造物运动正在兴起的今天,业已作为中国民族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之作,在2014米兰三年展中获得国际赞誉,其开创性的思路已为业界效仿参考。
卢志荣是意大利当代设计国及国际设计界推崇的华裔设计师,这款绝妙的屏风设计由来起始于一席江南蟹宴:2013年盛夏,音乐家、联合国亲善大使朱哲琴在“看见造物——中国创造寻访之旅”的旅途中,邀请旅居希腊的著名建筑师、雕塑家、设计师卢志荣一同前往江南,寻访当地传统手工艺的能工巧匠,为屏风设计做调研。
设计师卢志荣香港长大、加拿大求学、常年生活在希腊,对中国民间手工艺,他并不算了解。但作为一个家居设计师,他对空间有自己的见解,也因此收到了来自艺术总监朱哲琴的半命题作文:设计一面屏风。
在朱哲琴看来,屏风是完全原汁原味的中式物件,它同时具备实用性与装饰性,在“透”与“不透”间将中式家居空间进行分割,在西方甚至找不到类似功用的物品。江南之旅给一直生活在西方文化包围下的卢志荣无穷的灵感。他来到苏州,第一次见到了制绡、苏绣和丝印的整个过程,尤其惊叹于“绣娘”的巧夺天工。苏州双面绣在方寸间做文章,在薄如蝉翼的绡面上分别能在两面同时绣出不同的图案。这种精巧的工艺让卢志荣叹为观止,更被绣娘们为实现仅一小块刺绣所付出的时间和耐心所触动,当即决定将苏绣作为屏风的主要艺术元素。
在田野调查的最后,朱哲琴特别准备了一顿蟹宴,款待辛劳奔走十多天的艺术家们。就在这顿宴席上,卢志荣灵机一动,觉得不如就将螃蟹绣在屏风上。在确定具体图案时,他回溯经典,选择了齐白石画中的两只螃蟹,并取名“看见·戏石屏风”。
“看见·戏石屏风”首度将中国传统的双面异色异样绣技及现代丝印技术带入当代设计领域,通过铜与木材质结合的精密机械架构来承载,以简单的重力法则,巧妙地把屏风平衡固定,将传统与当代、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设计与实用完美融合。
刺绣在中国历史悠久,苏绣的双面绣也叫“两面绣”,始于宋,是刺绣艺术中的翘楚。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图案各异,双面绣在近现代已经发展出“双面异色异样绣技法”。“看见-戏石屏风”上的螃蟹,就是在“双面异色异样绣”技法的呈现下重获新生,卢志荣在水墨画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创作出原有螃蟹的另外一面,并由技艺精湛的绣娘实现。屏风表面以绡制成,螃蟹留白处则成了两只螃蟹的玩耍之地,与另一圆上的数码丝印巨石互动,开合动静间,形成了古今手法奇妙的比对。
六位苏坊绣娘一个月的耐心针指,令齐白石墨下的两只螃蟹,在屏风的两面传神戏动,重获新生,传达了【看见造物】所倡导的‘上乘非奢侈”的品牌精神。
“看见·戏石屏风”在中国当代新造物运动正在兴起的今天,业已作为中国民族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之作,在2014米兰三年展中获得国际赞誉,其开创性的思路已为业界效仿参考。“我为‘看见造物’米兰三年展特展设计了若干作品。‘看见·无尽屏风’探索了一种与源生于景泰蓝这种传统工艺的新的组合形式;‘看见·听泉观竹’将水与石、石与竹、竹与水紧密地安置在一起,形成无声的对话;‘看见·月出屏风’则如玻璃窗格中呈现的一轮悬挂的明月。“看见·戏石屏风”的概念源于201 3年,我随看见造物的设计之旅探访江南地区时,看见苏州制绡、双面绣、丝印这些技艺时的感动。尤其是年轻的绣娘为实现仅一小块刺绣所付出的时间和耐心。”卢志荣说,对那些绣娘来讲,将一幅图样转绘在绣布上,可能要耗费几年的光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留白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她们冗长乏味的工作,将未针指的区域自然地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屏风的留白处就如同双面绣上去的两只螃蟹的玩耍之地,恰凸显了只在中国寻得到的精湛刺绣工艺的简洁和珍贵之感。”
关于绣娘
从苏州回到希腊,卢志荣灵感如同泉涌,一连拿出了八个设计草案。几经思量讨论,他最后确定了双圆形的基本造型。利用铜与木材质结合的精密机械架构来承载,运用简单的中立法则,使得两个圆形巧妙平衡固定。至于刺绣部分,他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苏绣大师卢梅红。
卢梅红是苏州一名苏绣高级工艺美术师,但是人们还是愿意亲切地称呼她为“绣娘”。她生在苏州,长在苏州,从小身边就被美轮美奂的苏绣包围。卢梅红的妈妈是当地有名的绣娘。仅仅7岁大时,卢梅红就自己玩起了丝线。苏绣以精细和栩栩如生著称,在舞动针脚之前,需要先把正常粗细的丝线分成48股。倘若在学徒阶段,仅仅就这—工艺,都需要耗费漫长的学习时间。卢梅红的天分在那个时候就展现出来,她分丝线驾轻就熟。长大后,她理所当然地进入苏绣领域,也成了一个绣娘。
卢梅红带领其他几名“绣娘”,紧锣密鼓绣了两个月时间。两只螃蟹采用的是苏绣中的难度最高的技巧——双面异色异样绣,在薄绡的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案。在绣的同时,需要两名“绣娘”在绡的两侧面对面同时操作,将一根丝线分别演绎不同的图案。完工后的螃蟹,颜色、造型都达到了乱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