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CO2煤层气多源多阶成因研究进展及勘探开发启示

来源 :煤田地质与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含)CO2煤层气承载着煤层气成因成藏的重要地质信息,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及评价密切相关.在系统总结现阶段煤层气成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准噶尔盆地南缘富CO2煤层气藏特殊地质范例,科学分析富(含)CO2煤层气成因机制研究现状,全面梳理煤层气成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煤层气生成具有多源多阶段性,不同成因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显著;现有煤层气成因判识图版及标准存在局限性,有必要建立煤层气成因多因素综合判识方法体系,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母质继承性差异,综合解释煤层气成因起源及伴生地质作用过程;富(含)CO2煤层气藏含气构成、同位素组成及成藏过程,与早期煤化作用CO2生成积聚、地下水参与下的CO2差异溶解消耗、运移分馏、微生物后期改造等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息息相关;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煤层气藏应建立相应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圈定甜点区与甜点层,对富含CO2的煤层气藏需科学建立风氧化带深度界定标准,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评价.
其他文献
黏接结构缺陷检测是目前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亟须解决的应用问题.基于超声斜入射法对黏接结构中存在的紧贴型缺陷进行检测研究,制作了板厚为5 mm的含紧贴型脱粘缺陷的试样,采用水浸聚焦探头对试样分别进行垂直法和斜入射法的C-扫描检测实验,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对紧贴型缺陷检测以及气泡缺陷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斜入射法相较于垂直入射法对紧贴型缺陷的检测有更高的灵敏度,且选择第一临界角附近作为入射角度检测时效果最佳.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斜入射法对于气泡缺陷检测的灵敏度变差,表明垂直入射法对气泡缺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柴油车是城市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一种新型的发动机前端空气净化技术(warp air clean,WAC)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7辆柴油货车在怠速和自由加速阶段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WAC对柴油货车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PN)的平均减排率分别为12.2%、2.9%、3.9%和11.3%;不同排放标准下,WAC对国Ⅲ车辆的净化效果更佳.同一排放标准下,轻型柴油车的减排效果要优于重型柴油车;怠速(空挡)阶段,W
为改善浮动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数据因采集过程中受到干扰造成数据缺失问题,通过分析法研究了浮动车GPS数据与交通流状态和道路线形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浮动车GPS数据插补模型,该模型针对随机森林算法插补过程中,因自身的随机性而引起插补结果具有波动性问题,在结果输出部分引入权重因子,通过线性优化算法,调节权重因子大小使输出结果波动性降低的同时满足道路线形特征.实验对6名志愿者21 d的出行轨迹数据进行插补.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平均
旋转圆盘表面液体与壁面之间存在切向相对滑移,液体的转速并不等于圆盘转速.利用高速摄影拍摄圆盘边缘液体形态,用软件Image J测量了液体的滑移率及液体头液滴与液柱的直径比.分析发现,垂直旋转圆盘不同区域的液体滑移率不同,随转速增加,各区域滑移率趋向相同,为10%~13%.圆盘表面的波动、边缘液体的形态会影响液体滑移率的大小,当液体形态为液膜时,滑移率大大增加,可达70%.头液滴与液柱的直径比随转速增加而下降,当转速达到3 500 r/min后,直径比不再明显变化,保持在约1.5.头液滴直径与流量关系不大,
为探究高温环境对软包锂电池热安全性影响,通过对三元软包锂电池进行80℃高温热处理,模拟研究高温环境对三元软包锂电池热安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高温对软包锂电池热失控温度、电压和电压/容量微分dV/dQ曲线等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热处理次数增加,电池充放电容量依次降低,其中第三次热处理对电池容量影响最显著.电池内部结构受损程度逐渐增加,电池内部结构变得脆弱,热失控时间逐渐提前.热失控危害性降低,热失控时电池最高温度依次下降.
为研究与防控炼铝固废赤泥堆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从山东省某炼铝固废堆厂采集了赤泥样本,首先通过室内污染物浸泡试验,研究了赤泥在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比例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然后,运用去离子水进行了 土柱淋滤试验,模拟了降雨条件下赤泥堆土淋滤液在下渗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浸泡液中F-的浓度最高可达54.1 mg/L,超标53倍;SO42-的浓度可达259.57 mg/L,已超出Ⅲ类水标准;Al3+可达29.20 mg/L,超标57倍;浸泡水量相较于浸泡时间对赤泥中组分的浸出影响更显著;淋滤液中F-
为解决离子型稀土浸矿废渣结构松散,难以生长植被,酸化加剧的问题,从增强保水渗透性、提高有机质含量和pH中和3方面对矿渣进行改良.通过添加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腐植酸或腐熟鸡粪、生物质电厂灰3种材料来实现上述目的.盆栽试验表明:改良后矿渣上种植黑麦草的平均干重和株高,矿渣pH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腐熟鸡粪相较腐植酸更有优势,生物质电厂灰可将原酸性矿渣改良至接近中性.通过研磨物理改性后,矿渣粒径从150 μm降低至100 μm,但研磨实验组黑麦草的平均鲜重和株高均低于原矿渣试验
“十三五”期间,围绕“突破煤层气单井产量低”这一制约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重大难题,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其他技术攻关研究,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和工程技术都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4个方面:(1)勘探理念从寻找富集甜点区向高产甜点区转变,开发部署由平铺式到精细化调整转变.(2)围绕高效增产技术方面,在实现由二维地震向三维地震、由直井(丛式井)向水平井实践拓展的同时,创新形成以储层改造为主的系列压裂技术,包括碎软煤间接压裂、方解石填充深部(层)煤层气水平井少段多簇体积酸化压裂、特低渗深部(层)煤层气水平井超大规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在方法论上有其特殊性,因而它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明确性与精确性原则.鉴于道德行为的多样性及多变性,研究道德行为的伦理学在逻辑上的首要难题便是解决善的统一性与行为多样性间的矛盾.亚里士多德通过概貌这一元伦理学概念为两者找到了中道.概貌这一概念说明了伦理学所能认知及不能认知的内容,它在伦理学中体现了一种有意义的精确性.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具有显明的概貌性特征,概貌性科学的理念体现了其伦理学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及动态的思维逻辑.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和地质评价技术内涵,及其在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的最新进展、现场应用及成效.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进展包括:厘定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指标含义及其各自相应的地质内涵,认为硫化缺氧陆棚环境发育控制了川南富有机质沉积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富硅富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