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L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诊断、术后复发情况及生育结局。

结果

(1)临床特点:10例LPD患者的年龄为25~50岁,其中8例为育龄期、2例为围绝经期;2例患者表现为间断下腹痛,其他8例患者均以盆腹腔包块而就诊。10例LPD患者既往均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术中均曾使用肌瘤旋切器的病史,本次LPD发病距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时间为1.3~8.1年,平均(4.0±2.2)年;2例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有口服激素治疗史。(2)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诊断:术中探查,LPD结节最常分布于直肠子宫陷凹(10例),其次较常分布于肠系膜(7例)、腹壁腹膜(6例)、大网膜(4例)等部位。10例LPD患者中,8例育龄期患者中7例行腹腔镜下LPD结节剥除术,1例行腹腔镜联合开腹(小切口)LPD结节剥除术;2例围绝经期患者均开腹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LPD结节剥除+大网膜切除术。10例LPD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或梭形细胞肿瘤,其中1例为局灶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3)术后复发情况及生育结局:10例LPD患者随访时间为7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2.8年;随访期内均无复发,术后自然受孕2例并足月阴道分娩。

结论

LPD主要与医源性种植播散有关,是1种以多发性平滑肌瘤结节弥散分布于盆腹腔为特点的良性疾病,好发于直肠子宫陷凹、肠系膜、大网膜等处。LPD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手术方式,患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选取T2DM伴CAS患者30例,同时匹配30例T2DM不伴CAS患者,同期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比较3组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鸢尾素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孕周≥28周、既往有≥1次剖宫产史的产妇2 587例;选择其中既往有1次剖宫产史、单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产妇共90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分娩年龄≥35岁者237例为高龄组,分娩年龄<35岁者672例为低龄组。对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及
期刊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盆腔包块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发现盆腔包块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接受再次手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子宫切除术后74%(63/85)的盆腔包块为良性病变,19%(16/85)为恶性,7%(7%,6/85)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包块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卵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