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分析和实践在语文教学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切磋学问,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实施要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对问题的好奇会引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问题巧妙、新颖、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学生带往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不断用心思考,能够冷静面对各种问题。
一、使问题具有探究性,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
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问题的本质。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学生通过认识沙漠,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了环保意识。长大为治理沙漠做出贡献自然会成为同学们的共同愿望。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交流、自励的语文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1)分小组对有关沙漠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或网络进行了解。(2)在沙尘暴到来的日子进行实地观察,写出观察日记。(3)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4)同学们完成一次想象作文,如果我们积极地治理沙漠,将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活动和探究可以使学生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立场和观念。
又如:在学完《春》以后,我结合小组为他们提供活动范围:(1)关于春节民俗的研究。(2)天津地区春季沙尘暴的研究。(3)春的丰富文化内涵。鼓励他们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及身边的书刊,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对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探究。
二、教师做合作下的点拨者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文,让学生自读自悟,确实需要讲解的,简明扼要,只做点拨,而不是面面俱到、滔滔不绝。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允许学生犯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创新思维提供契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要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就必须分析、思考、观察。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是自提问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绝不可以包办代替,简单回答了事。教师对提出设想的学生及提出问题的同学要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注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应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评价同学的朗读、回答和表演,指出其优点,提出其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美丽的错误、可爱的偏见、荒谬的异端及灵动的创见等信息不迷茫,通过正确引导、参与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辨能力。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时,在允许学生“自圆其说”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反思、协商、辩论的沟通方式进行评价,用“我赞同……更赞同……”“我欣赏……更欣赏”等激励、辩证的语言评价,使学生有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成共识,学会共享、共进。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老师要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探究式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这三方面共同组成的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三要素相互作用。如果单方面强调自主,就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所以自主应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维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乐于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湖北大众教育出版社,2011.09.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实施要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对问题的好奇会引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问题巧妙、新颖、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学生带往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不断用心思考,能够冷静面对各种问题。
一、使问题具有探究性,营造探究问题的氛围
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知识,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问题的本质。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学生通过认识沙漠,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了环保意识。长大为治理沙漠做出贡献自然会成为同学们的共同愿望。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交流、自励的语文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1)分小组对有关沙漠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或网络进行了解。(2)在沙尘暴到来的日子进行实地观察,写出观察日记。(3)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材料,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4)同学们完成一次想象作文,如果我们积极地治理沙漠,将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活动和探究可以使学生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立场和观念。
又如:在学完《春》以后,我结合小组为他们提供活动范围:(1)关于春节民俗的研究。(2)天津地区春季沙尘暴的研究。(3)春的丰富文化内涵。鼓励他们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及身边的书刊,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对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探究。
二、教师做合作下的点拨者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文,让学生自读自悟,确实需要讲解的,简明扼要,只做点拨,而不是面面俱到、滔滔不绝。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允许学生犯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创新思维提供契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要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就必须分析、思考、观察。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是自提问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绝不可以包办代替,简单回答了事。教师对提出设想的学生及提出问题的同学要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敢于质疑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注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不应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各抒己见。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评价同学的朗读、回答和表演,指出其优点,提出其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美丽的错误、可爱的偏见、荒谬的异端及灵动的创见等信息不迷茫,通过正确引导、参与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辨能力。
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时,在允许学生“自圆其说”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反思、协商、辩论的沟通方式进行评价,用“我赞同……更赞同……”“我欣赏……更欣赏”等激励、辩证的语言评价,使学生有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成共识,学会共享、共进。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老师要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探究式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这三方面共同组成的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三要素相互作用。如果单方面强调自主,就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所以自主应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维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乐于学习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湖北大众教育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