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农科5号”r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来源 :蚕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53次会议上,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农科5号”通过审定.“农科5号”是一对中丝量抗血液型脓病的限性斑纹家蚕品种,具有繁育系数高、强健好养、产量高的特点,在浙江省2017 和2018 年2 年实验室共同鉴定的成绩为:实用孵化率98 .86%;4龄起蚕虫蛹率96 .14%,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低0 .92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一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是18 .75 kg、4 .175 kg和0 .699 g ,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1 .33%、19 .14% 和15 .01%;一粒茧丝长1163 m、解舒丝长927 m ,分别比对照品种长161 m、126 m;解舒率79 .18%,低于对照品种0 .59个百分点;洁净94 .98分,比对照品种高0 .58分;鲜毛茧出丝率16 .38%,比对照品种高1 .16个百分点;茧丝纤度2 .9535 dtex ,较对照品种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期可能的机制。方法 116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阿维A胶囊口服、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凉血消风散口服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评价,治疗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arly interven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n the conversion time of nucle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
目的 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黄腻苔患者和哺乳期健康薄白苔女性的舌苔菌群差异,为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伴有发热、黄腻苔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黄腻苔组,共2
桑树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除作为家蚕的饲料树种外,也是适合生态修护和园林绿化的树种。从桑树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以及园林景观、观赏盆景和观光旅游采摘园等方面的应用,简述了重庆地区的桑树多元化开发利用途径。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试管的清洗干燥问题,设计了一种教学用小型试管烘干器,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地烘干试管,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本文介绍了这一烘干器的适用环境,结构与工作原理,样机制作及测试结果。应用这一设备,可有效提高试管烘干效率,保证实验质量,节省操作时间。
2021年3月10—14日,4月19—2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帮扶顾问专家组的黄先智副教授(桑枝叶加工岗位科学家)、河池综合试验站廖先谋站长,以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丰利蚕业有限公司张银秀经理、宜州区顺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石佰才董事长等,先后深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为蚕桑产业持续发展把脉问诊,以科技助力隆林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四川是全国蚕桑产业的重点省份,果桑产业是近几年蚕桑产业多元化拓展出的新兴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更好地推动四川省的果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四川省果桑产业的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打造果桑产业强省的各项政策措施与技术路径。
安徽省第五届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4次工作会议)于2021年3月29日在合肥市召开。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夏秋用三元杂交组合新品种“皖丰×润康”通过审定。
近年来,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感染引起的血液型脓病在原蚕饲育过程中时有发生,有的原蚕区因为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直接影响到收茧量和制种量,个别原蚕饲养户甚至颗粒无收。为此,我们针对原蚕区的环境及饲养条件,实施了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以8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粳稻叶面积指数、SPAD值、光合势、净同化率、比叶重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以及光能利用率差异,为粳稻高产栽培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粳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上三叶SPAD值、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均随产量水平升高而增加,成熟期茎鞘和叶片氮素分配比例随产量水平升高而降低,产量水平间差异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成熟期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产量影响极显著(r≥0.75**),其次是光能利用率(r=0.68**)。同时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