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理论探讨的前沿平台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月是《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作为她的读者、作者和被报道过的新闻人,20年来我真切地见证了《中国广播》忠实记录新时期中国广播发展的历程,感受到全国广播界从业者业务思想理念的进步与飞跃。如今,手捧一期期新出刊的《中国广播》,精读那一篇篇理念新颖、思路前瞻的新闻业务文章,备感亲切和清新。值此《中国广播》公开发行20周年到来之际,特撰写本文以致庆贺。
  我与《中国广播》的交往起缘于她的前身,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国广播界内部发行的《编播业务》。1970年我从“工程师摇篮”的工科院校毕业后,被拉郎配式地分配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那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对采编业务一窍不通。虽自学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教材,但仍处于本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天津广播事业局图书资料室发现了《编播业务》,从此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细心读遍了“文革”前内部发行的《编播业务》全部合订本,从中学会了采编业务。由于我吸取了五六十年代全国各级电台业务骨干的先进业务经验,在不太长时间就能独当一面地工作,并逐步成为天津电台几个知名记者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被选调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天津记者站任记者。从此,我既是热心的老读者,又是《编播业务》(1988年改名《广播业务》)的新作者。1993年《中国广播》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后,我与杂志的关系越加紧密深厚。多年来,《广播业务》和《中国广播》先后刊发了30多篇我撰写的业务文章,这使我的一些较新的业务观点和思路、独特的采编经验和技巧、横宽纵深的理论探讨和思考得以传播。更让我忘不了的是,我评聘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专业职务所报送的论文均是《广播业务》和《中国广播》刊发的,我个人业务成功的一半要归功于《中国广播》。
  30多年的记者生涯,我采写发表的各类新闻作品以千万字计,所宣传过的新闻人物当以千为计。不能忘怀的是,把我当做新闻人物报道的媒体又是《中国广播》,这使我与《中国广播》的渊源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1995年年底,《中国广播》杂志时任社长包云亲赴天津记者站,他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撰写了题为《学无涯 事无境 笔不停》的通讯,发表在1996年第2期《中国广播》的“广播人”栏目里。这篇通讯对我这个老广播人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文中精辟的分析帮我梳理了实践经验;独到的视角,帮我找到了继续前进的起点;内涵深邃的定论,帮我增加了进入快车道的驱动力。
  1998年,我调任中央电台地方记者管理中心工作,与《中国广播》同在一层楼办公,我和杂志的关系也从单纯个人投稿,转化为联手推动中央电台地方新闻的采编工作。从1999年到2002年,记者中心组织选编了三期《中国广播》专刊稿件,集中发表了中央电台100多位驻各地记者的业务文章,为中央电台驻地方记者队伍的业务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功不可没。多年来,中央电台有30多位驻地方记者因《中国广播》圆了评聘高级记者之梦。抚今追昔,大家祝福《中国广播》越办越好,兴旺发达。
  2002年6月,针对信息时代受众希望从权威媒体及时得到精炼过的有价值信息的需求,中央电台地方记者中心与新闻中心一起推行了地方新闻新的采编流程——选题“菜单”化,采前“点菜”制,记者站的重点选题实行《每日信息报告》制度。这一改,每天40个记者站131名记者报来的重点新闻选题就是供编辑部选择的大菜单,经过编辑部集体研究,确定拟选用并可做《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两大重点节目头两条的信息、题目、体裁,再指令前方记者采制节目。新的采编流程,把中央电台编发新闻节目的业务思想在采访之前就灌输给记者,等于把编辑部前移到新闻发生地,也把一线记者融入到编辑部整合新闻信息的过程之中,形成了前后方记者和编辑的双向互动和互补。2002年第11期《中国广播》刊发了我围绕这一改革撰写的业务研究文章《选题“菜单”化 采前“点菜”制——提高新闻节目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在全国广播界引起热烈反响。十几家省级电台的新闻中心来电来信索要新流程方案,吉林电台还邀请我去讲课。这篇业务文章还被《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转载,并获中央电台第六届业务论文评比二等奖。
  《中国广播》创刊20年来,编辑部撰写或组织作者撰写的大量论文,都围绕改革开放的中心工作,对全国广播界正在做和将要做的重大改革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和思考,既着眼于深化促进理论的创新,又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立意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大,深受广播界同人欢迎。其中我参与、见证了两起《中国广播》把触角直插广播改革最前沿的实例。
  2002年1月1日,一座调频100.1兆赫、全天播音18小时的广播电台——滨海之声响彻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上空。这座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与塘沽区广播电视局联合改版创办的。该台在节目定位和栏目设置上都体现了“服务社区、贴近百姓”的特色,堪称中国都市社区调频广播的第一台。经过全台从业人员的努力,这个植根于中国社会“末梢”的社区广播电台,把中国广播界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2003年岁末的一天,我以中央电台地方记者中心主任兼天津记者站站长身份,陪同杂志主编裴建平和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璐及专门研究过国外社区广播课题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张勉之等同志前往天津,在滨海之声电台考察后,与该台台长、总监、主持人等举行了座谈会(见左图)。2004年第2期《中国广播》刊发了特别策划专稿《营造社区人的精神家园——解读天津滨海之声调频社区广播》,对滨海之声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理论研究和探讨。
  2003年,中央电台顺利完成频率专业化改革任务,至2004年1月1日“中国之声”全新推出,全台8套节目已经全部实行了频率专业化改革。为了引导中央电台驻全国40个记者站的100多位记者转变观念,紧跟全台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发挥好中央电台伸向全国的新闻触角作用,我牵头记者中心与《中国广播》组织了一次大型笔会,组织记者中心、中国之声新闻编辑部、中广网、四川站、青海站、陕西站、海南站的记者进行业务探讨和研究。2004年第3期《中国广播》刊发了特别策划《伸向全国的新闻触角——改革给中央台驻地方记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文,在记者站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定队伍、激励参与改革、争做新贡献的良好作用。
  2004年应编辑部之约,我为《中国广播》第11期撰写了卷首语《把“三项学习教育”常态化,倾力打造高素质记者队伍——写于“11·8”记者节到来之际》。2005年记者中心与《中国广播》合作开设了“高层与广播”特别栏目。这个栏目开了一年多,刊发了10多篇驻地方记者采写的省市领导重视和关心广播新闻工作的特别报道,对增进中央电台与地方党政领导的关系,推动记者站工作,扩大驻地记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退休以后,《中国广播》对我的关照依然继续着。2008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的总计142万字的新闻作品选集(上、中、下)全三册,杂志上及时刊登了消息;2012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与金丽琛合作撰写的60万字的新闻专著《怎样做记者》一书,《中国广播》又第一时间刊发了书讯,令我感激不尽。
  在纪念《中国广播》创刊20周年之际,我这个老广播人心情激动万分,久久难以平静。《中国广播》对广播人的友谊、支持、帮助,将永存我心中。
  (作者系中央电台地方记者管理中心原主任)
  (本文编辑:刘园丁)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广播媒体应抓住“走转改”活动的契机,深入基层,深入民众开辟民生新战场,重点在“应需”上做文章、下工夫,在拓展频率服务功能上求发展,在破解社会难点热点上实现影响力的再度提升。  关键词:走转改 应需 地方广播 基层 民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李长春同志指出,深入开展“走基层、
期刊
摘 要:获得2004年欧洲最佳广播特写奖的挪威广播特写《来自“魔鬼”》(《Work Of The Devil》)描述的是:一个女人为了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当一名歌手,保护并传扬自己灵魂认可却被社会主流和家庭否定的萨米音乐,不得不跟一个保守的宗教家庭决裂。特写《来自“魔鬼”》让听众跟着她从挪威的乡下来到巴黎的街道。她不同凡响的歌声和深藏在其中的悲哀,她的失落和对命运的冲击深深吸引了听众。特写《来自“
期刊
在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中,与公共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夫山泉饮用水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这既是公众的疑惑,也是解决这一事件的关键。虽然《京华时报》利用60多个版面、60多篇新闻报道来对农夫山泉提出质疑,但是没有找到最关键的真相:农夫山泉到底还能不能喝。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该报紧紧揪住的两条“辫子”,其一是农夫山泉使用了指标要求相对宽松的地方标准,其二是农夫山泉企业不负责任。但是,这两条“辫子”与
期刊
摘 要:创新是广播应对竞争、吸引受众、保持活力的法宝。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北京电台节目制作中心通过每年一届的创新节目大赛搭建节目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节目制作人员的创新思路,满足播出平台对于创新节目的持续需求。文中还对连续举办五届的创新节目大赛涌现出的优秀创新节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制播分离 节目创新 创新大赛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月1日,北京人民广
期刊
对于当下媒体在公益广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希望建立公益广告的基本评价标准,形成公益广告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指标,并使之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对公益广告进行全国性比赛、增加广告投放量等制度性的设计,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公益广告的创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树良认为,目前部分公益广告存在的模板套用问题,有时候可能涉嫌违法,而公益广告单独化现象也比较明显,希望公益广告未来能够进一步系统化。“如果
期刊
摘 要:今天,一些国家的广播收听已达到了创纪录水平,这要归功于新兴平台的出现,这些平台包括社交网络、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互联网及智能电视等。新的广播传播途径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理、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界限,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扩散和人类文化的互动。这些变化激起了广播新的信心,当然还有新的不确定因素。如今的广播到底是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多平台收听的广播仍然可以定义为广播?广播学者是否也会逐渐演变成“声音传
期刊
报道伦理: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基本得到落实。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中的媒体强化了尊重生命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理念基本得到落实。媒体整体上比较克制,至少没有出现聚焦死者的镜头,也减少了对遇难者惨烈状况的呈现。对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的采访,注重情绪的抚慰,为抓拍痛苦的镜头而诱导提问的情形较少。  报道规模:过度反应造成盲目报道和信息不对称。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积累了灾难报道的经验。这次芦山地震发生时,
期刊
摘 要:BBC作为世界公共广播的典范,制作了大量高品质的广播新闻节目。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传播技术压力下,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大众传媒的突围策略之一,在于凸显其媒体内容高品质的专业性。本文基于这一初衷,从英国媒体当前的生存现状出发,考察其公共利益如何没有成为市场的副产品,广播媒体的独立性如何在商业化进程中得以保持,BBC专业化媒体传统的坚守,以及媒介保障监督体系的完备等,探讨这些促成高质量广播新闻节目
期刊
简介:挪威的少数民族——萨米族一直备受压迫和歧视。萨米人被认为是粗俗、不开化、低人一等的,不属于挪威主流社会。尽管几百年来挪威官方一味排斥,萨米文化还是幸存了下来。在努力维护萨米文化和价值的人士中,歌手和歌曲作者玛丽·波依娜是突出的一位。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必须和魔鬼搏斗,包括自己心中的和外面世界的魔鬼。她的父母属于清教徒——基督教新教徒中的一派,笃信《圣经》和最后审判日。“《圣经》和最后审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欧洲广播媒介现状作一概览的基础上,以法国的最大电台RTL为例,多侧面分析了其品牌的内涵及品牌建设的路径与经验,指出在经过品牌整合之后,要特别注重品牌的贴近化、一体化,维护自身的精准定位,进行品牌的多元推广。最后对我国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广播 媒体 品牌 广告 法国电台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兴数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广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