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日本大地震仍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场自然灾难对于正处于复苏阶段的全球经济必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分析,就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以及中国应当采取怎样的相应对策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中国经济;影响;机遇;对策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毫无疑问,这场大灾难也将给步入复苏通道的日本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在目前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格局下,特别是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和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大地震势必会对它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大地震将导致日本经济增速下滑,短期内会加深全球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确定性,但长期看影响不大。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源在新兴国家和欧洲、美国等地,日本经济还是处于从通货紧缩向逐步复苏转变中,且整个日本东北地区占日本经济的比重约为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了解3.9%,为20年来的最快增速。而与之前的个月相比,上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萎缩了0.3%。而且,从以前的经验看,灾后大规模重建工作往往会抵消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机构预计,随着重建工作的加快,日本经济今年余下时间将强势反弹。
2.大地震将对全球以及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增加不确定性因素。
为稳定震后金融市场及满足金融机构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日本央行决定将通过同日操作向货币市场累计注入23万亿日元的额外流动性,创历史最高记录。这种大规模注资行为不仅会恶化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长远看还会影响到日元汇率,进而影响它的全球替代品之一的人民币汇率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满足地震救灾和受灾地区公共建设工程融资的需求,日本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财政与债务已经岌岌可危,政府没有充足的财力用于规模重建。再加上地震灾区企业大量停产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全球又正处于脆弱的危机修复期,总需求低迷,同样饱受高债务、高失业率困扰的美国、欧洲经济体很难拿出资金来支持日本
一旦日本政府发行巨额国债,日本财政状况将更加恶化,日本的信用等级可能进一步下降,中国此前曾大量买入的日本国债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外汇市场方面,由于市场预期日本将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预计在全球广泛流通的日元将会回到日本帮助重建,再加上日本投资者避险情绪激增,大举够入日元,导致日元急升,美元兑日元大幅下挫。
3.大地震对中国产业和对外经济贸易有较大影响。
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对外贸易最大的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出口领域。长期以来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出口农副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双方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如果它们日本的企业大量破产和停产,势必会冲击中国对这些产品的进口,造成国内部分产品的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中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日本上游中间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例如,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日野和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宣布暂时关闭在日工厂,短期内肯定会影响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与整车出口业务,从而导致中国国内日系汽车资源供应紧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地震可能推动日本制造业在日本国内以及全球的重新布局。产业转移不是由市场逼出来的,而是面对大自然灾害所不得不为之。因此,这种产业转移技术含量要比原来的产业转移高得多。
二、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一是核泄漏和大地震给日本农业、食品工业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食品出口将会增加。二是日本灾后重建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進口需求,特别是建材产品。三是日本经济萎缩将导致矿石资源和贱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四是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灾后日本物资缺乏,初期对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的需求将会扩大,而灾后重建将对水泥、钢材、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产生巨大需求。而这些产品的生产恰恰是我国的强项,中日又是近邻,日本增加对我国这类产品的进口的可能性很大。从我国自日进口情况来看,进口来源地主要不在受灾区,而是关东、中部以及关西等经济中心区,所以对我国的进口影响不会太大。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估计2011年和近期中日双边贸易可能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中国是日本的近邻和主要贸易伙伴,更应该未雨绸缪,尽早筑起日本地震冲击中国经济的“防波堤”,化挑战为机遇,努力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日本企业将部分先进零配件和机电设备的产能转移至中国。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中国经济;影响;机遇;对策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毫无疑问,这场大灾难也将给步入复苏通道的日本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在目前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化格局下,特别是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和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大地震势必会对它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大地震将导致日本经济增速下滑,短期内会加深全球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确定性,但长期看影响不大。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源在新兴国家和欧洲、美国等地,日本经济还是处于从通货紧缩向逐步复苏转变中,且整个日本东北地区占日本经济的比重约为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了解3.9%,为20年来的最快增速。而与之前的个月相比,上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萎缩了0.3%。而且,从以前的经验看,灾后大规模重建工作往往会抵消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机构预计,随着重建工作的加快,日本经济今年余下时间将强势反弹。
2.大地震将对全球以及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增加不确定性因素。
为稳定震后金融市场及满足金融机构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日本央行决定将通过同日操作向货币市场累计注入23万亿日元的额外流动性,创历史最高记录。这种大规模注资行为不仅会恶化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长远看还会影响到日元汇率,进而影响它的全球替代品之一的人民币汇率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满足地震救灾和受灾地区公共建设工程融资的需求,日本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财政赤字与GDP之比,还是国债依存度,目前日本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国家,财政与债务已经岌岌可危,政府没有充足的财力用于规模重建。再加上地震灾区企业大量停产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全球又正处于脆弱的危机修复期,总需求低迷,同样饱受高债务、高失业率困扰的美国、欧洲经济体很难拿出资金来支持日本
一旦日本政府发行巨额国债,日本财政状况将更加恶化,日本的信用等级可能进一步下降,中国此前曾大量买入的日本国债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外汇市场方面,由于市场预期日本将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预计在全球广泛流通的日元将会回到日本帮助重建,再加上日本投资者避险情绪激增,大举够入日元,导致日元急升,美元兑日元大幅下挫。
3.大地震对中国产业和对外经济贸易有较大影响。
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对外贸易最大的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出口领域。长期以来中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出口农副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双方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如果它们日本的企业大量破产和停产,势必会冲击中国对这些产品的进口,造成国内部分产品的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中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日本上游中间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例如,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日野和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宣布暂时关闭在日工厂,短期内肯定会影响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与整车出口业务,从而导致中国国内日系汽车资源供应紧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地震可能推动日本制造业在日本国内以及全球的重新布局。产业转移不是由市场逼出来的,而是面对大自然灾害所不得不为之。因此,这种产业转移技术含量要比原来的产业转移高得多。
二、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一是核泄漏和大地震给日本农业、食品工业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食品出口将会增加。二是日本灾后重建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進口需求,特别是建材产品。三是日本经济萎缩将导致矿石资源和贱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下跌,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四是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灾后日本物资缺乏,初期对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的需求将会扩大,而灾后重建将对水泥、钢材、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产生巨大需求。而这些产品的生产恰恰是我国的强项,中日又是近邻,日本增加对我国这类产品的进口的可能性很大。从我国自日进口情况来看,进口来源地主要不在受灾区,而是关东、中部以及关西等经济中心区,所以对我国的进口影响不会太大。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估计2011年和近期中日双边贸易可能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中国是日本的近邻和主要贸易伙伴,更应该未雨绸缪,尽早筑起日本地震冲击中国经济的“防波堤”,化挑战为机遇,努力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日本企业将部分先进零配件和机电设备的产能转移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