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现实、理想与浪漫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理想是建立没有标准答案的一门课程与一个课堂。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这样的课堂并正共同构建着这样的一门课程。我们现在的谈论,没有对与错,没有标准答案。大家提出的观点,只要站得住脚,只要有理由证明它,就是最优秀的回答。
  而教育的现实是:工具理性代替了价值理性,教育被日益“异化”“窄化”,功利主义盛行。教育的现实甚至还存在着“扼杀”健康的、快乐的“生命”的现象。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绝对的,都是会变化的、转化的。“现实”中有“理想”的因素。现实的不让人们满意的、存在缺陷的教育教学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地去面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会使教育的“现实”走向教育的“理想”。
  “现实”是一种常态,常态往往会流于“平庸”,如何在平常中走向不平常,脱离“平庸”,这就是理想。现在的有些“有效”“高效”的课堂,在有些地方已经沦落成“考试”的有效、高效的工具,课堂成为“车间”与“流水线”。如何突破这种“现实”,还要把课堂变成“草原”?课堂就是学生在知识的草原上驰骋的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去经历草原上的各种可能性,那会是无限的美妙与美好。这就是我们的课堂的理想,从“车间”走向“草原”。没有一条标准的路线供学生去寻找,寻找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答案。
  什么又是“浪漫”?浪漫是梦中诗意般的徜徉。我们怀揣理想,以“现实”为起点,那个一步一步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浪漫。教育的浪漫,不是梦,是从梦中走出来的踏踏实实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思维要拓展,视野要开阔,一个事物,不能只看成一个事物,一就是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
  教育的本意是真善美。真是教育的起点,善是教育的本性,美是教育的形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陶行知的愿望,我们说了那么多年了,如今仍然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理想。“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的理想,提出来那么多年了,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善是教育始,善亦是教育终。人人都懂的教育意蕴,仍然需要日日自省。当下,学校教育最缺少的是什么?我们老师最缺少的是什么?我们学生有哪些素养是应该被重点关注与培养的?志趣与担当,仁爱与情怀,进取与原创品行,这些在我们日常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真正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我们常挂在嘴上的理念,有没有真正地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细节上?
  行走是美妙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过程。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行走。尽我们的所能,追求卓越。尽管,现实有时不尽如人意,还是要有诗,要有远方。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215006)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一个为重庆市移动通信局开发的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移动通信业务管理系统,并以市场管理子系统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系统的实施方法。
网易公司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广告语——“网易,网聚人的力量。”它短小精悍,却令人震撼。追溯缘由,我们也许会更加感动。2000年,正值互联网行业遭遇寒流之际,7月份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易也遭遇危机,股票跌破发行价。危急时刻,网易公司喊出了口号:“网聚人的力量”,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互联网,更要积极地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共同推进互联网的进步。它诠释了互联网参与和分享的理念,更是突出“力量”,彰显了一个公司的使
文章对系统可靠性框图建模,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分配的过程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可靠性预计与分集成系统的体系主系统的各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的实
在我看来,教育有时应该是无用的,就像教育可以是有用的一样。  庄子在《人间世》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伯子綦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一棵大得异乎寻常的树,即使千辆马车,也可以被这棵大树所荫蔽。子綦吃惊道:“这是什么树啊?肯定有非同寻常的材质!”仰望它的细枝,却扭曲纠结而不可以作栋梁;俯视它的大根,却木纹松散而不可以作棺椁;舔舔它的树叶,嘴巴就会溃烂受伤;嗅嗅它的气味,就会大醉如狂,三天都醒不过来。子綦感叹
本文介绍了1553B网与以太网间的互联网关的方案设计与工程实现技术。首先分析了网关的基本功能和设计需要,分析了1553B网与以太网的协议差异,确定了网关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实现二者互联的关
文介绍了一个联机中文签名鉴定系统。系统将联机输入的签名切分为笔段,以笔段作为签名的特征区域,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寻求持测签名和参考签名笔段之间的最优对应关系,根据最优对应关系,再利用区域相关算法计算待测签名和参考签名之间总的匹配距离。在对680个测试签名样本的识别实验中,平均正确识别率达到92.8%,初步显示了本系统的可行性。
作为校长,我觉得要回答好三个问题:教育的价值是什么?管理的价值是什么?校长的价值在哪里?解决这三个价值问题必须静下心来,进行系统和原创性的思考。  校长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教育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上去好解答,然而支撑这个答案的理论却很少有人找到。或许认真去找,也能解决,但最难的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论”,即从学校土壤里长出来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是“扎根理论”,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最富有创造意
何谓好老师?其核心特质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是——“生命感”。我始终相信:一个从内心深处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又满怀着爱与感恩,不断去了解生命、唤醒生命、促进生命的老师,一定是个为孩子们所喜欢,能带给孩子们力量的好老师。  在我心里,一直都珍藏着一个小故事,珍藏着一个被视为榜样教师的“原型”——  一个孩子因为数学考差了,被父亲骂“笨得像木头”,在美术室里望着一块木头流泪,被美术老师发现。老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写出了一部经典著作《童年的消逝》。他认为,由于电视等新图像媒体的出现,消除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儿童正在成人化,纯真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正在消逝,并预言了可能由此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按照波兹曼的理解和推测,随着21世纪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等视听媒体的发展,将会使得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分界线更为模糊,童年消逝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现象学美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兴起的美学流派之一。以波兰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和法国美学家米盖尔·杜弗莱纳为代表的现象美学运用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