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让德法课堂美丽转身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优课评比活动,从区赛、市赛到省赛,一次次改动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看实际效果,最终,课堂呈现越来越精彩。回想着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尤为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的精彩,主要来自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三点转变。
  第一个转变:由“盲目追求课堂亮点”,到“仔细研读教材”的转变
  备德法参赛课,我们为了超越对手,总是穷其智慧,去挖掘别人所难以发现的教学点,以出奇制胜。刚开始备课时,我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盲目追求课堂亮点。比如:为了与众不同,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位为:间距合理和讲究队形。间距合理,是教材中可以解读出的,而“讲究队形”,是我独创出来的,当时这样教学:
  师:(故意将饭桶和汤桶摆得很近)请第一个小朋友盛好饭和汤的小朋友,端好餐盘上位。 你们发现问题了吗?(两条队伍交叉到一起)
  师:排队时,如果有过道,就要避开,队伍可以改变方向,拐个弯。地方太小,人多,可以排“回”字形或弯道。
  (生调整队形,和第一次的效果对比)
  师:看来,排队不是简单地前后站着就行,队形要因地而异,是有讲究的。
  单看设计,似乎还很巧妙。我非常得意于此点,认为挖得细、挖得深,这样的教学角度一定无人能想到。
  然而,试教中,我发现这一处的教学,并不“闪亮”,学生学得糊里糊涂,到底怎么排队?绕了半天,还是没学会。在专家引导下,我才意识到,所谓的亮点,都是凭空想象、自以为是。它并非来自于孩子的实践,没有现实意义,是盲目的追求,是胡乱而定的教学目标。
  江苏省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顾润生教授曾说:要仔细研读教材,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价值。不要简单换个形式,不要想当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于是,我把备课的目光投向教材,仔细解读,才发现自己偏离教材太远了。教材上的一幅图,展现着重要的排队规则——两人也要排队,我没有解读到。教材中的文字——请排到一米线后,我忽略了。“一米线”这个难点,我都没有抓住。重难点没有突出,学习内容定位不准,教学目标明显走偏。重新抓住重难点去备课,试教中,学生的兴趣明显浓厚,真正学有所获,在课堂上获得生长。
  所以,一节课的精彩,首先基于仔细研读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盲目追求所谓的亮点,正确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转变:由“孤立、虚假的情境创设”,到“真实、完整的情境创设”的转变
  活动、探究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契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而活动和探究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感悟学习的载体。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从最本质上讲就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故而,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关于本课的情境创设,我曾经进行了四次尝试:
  第一次,创设了盛饭——地铁——超市等碎片化的孤立情境,这种跳跃的、断断续续的情境,让教学显得杂乱、零碎、无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难以保持。
  第二次,创设情境“跟随亮亮,体验他的一天”,但因为是别人的生活,亮亮为虚拟人物,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他们没有能入情入境地深入体验。课堂上,孩子们始终是冷静的旁观者。
  第三次,情境为“捐款,并到邮局去汇款”,这是我为了教学“一米线”而搜肠刮肚想来的。但是很明显,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儿童来说,捐款,特别是到邮局汇款,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教学中,孩子明显与这个情境有距离感。
  第四次,看电影的主题情境。在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这个连贯、有趣的大情境中,孩子们两看电影角色,感受排队重要性;观影前,在学校灌水,懂得先来后到的规则。排队买票,懂得间距合理。乘地铁返回,践行排队规则等等。
  “看电影”这个大情境的创设,扣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主题,通过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探究。它一气呵成,自然真实,尊重孩子的实际需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被卷入学习之中。
  故而,课堂的精彩,源自情境的创设。主题性情境创设一定要注重真实性,关注完整性,含有趣味性,富有逻辑性。
  第三个转变:由教师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变
  教师立场是指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学,老师考虑最多的是“我怎么教”,对于学生需要关注不够。儿童立场,则是基于对儿童认识的,这是教育的根本立场,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为设计取向。
  教学中,难点“一米线”,我最初的设计是老师提问:哪些地方有一米线,它们有什么作用?这样的一问一答,纯粹是教师牵引式地推进教学,缺乏真实的体验,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被动,没有真正学懂。
  一次研课时,有专家质问:你这节课的难点在哪里?难在何处?怎么突破?听后,我恍然大悟,我把“一米线”这个孩子学习的难点忽视了。于是决定让孩子通过拖拽屏幕上的“小男孩”图像,探究电影院中一米线处的排队位置。进而引发质疑,鼓励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什么是一米线?为什么要排到一米线后?”等问题,深入探究。孩子从明白一个点——电影院中一米线的作用,扩展到认识一个面——生活中,机场、银行等场所的一米隐私线,深入到地铁站等地方的一米安全线。这样,因疑而学,在探究中层层深入,认知不断提高。
  再如:教学排队规则——先来后到,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辨话题:“让帮助过我的好朋友排我前面,行,还是不行?”两方展开辩论:
  生:行的,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否则人家以后就不帮助你了。
  生:不行的,这样,别人灌水不就慢了吗?
  生:可以,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嘛,这样你才有好人缘呢。
  生:她突然排进来,后面的人来不及往后退,容易摔倒。
  生:我们都等了那么久,让你的好朋友插到前面来,不公平。
  师:双方各有理由,那有没有好办法,既可以帮助我的好朋友,又不影响其他人呢?
  生:讓好朋友排我的位置,我排到最后去。
  可以看出,在思辨中,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思维能力。
  因此,课堂的精彩,来自由教师立场转变为儿童立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培养学生踊跃提问的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学习中求知、求智,悟道。
  这三个“转变”,让课堂从偏离目标,到目标明晰;从远离儿童,到入情入境;从学生被动,到主动探究。这样的精彩课堂呈现让我深深体会到:归根结底,课堂状态的不理想,往往源于理念的滞后;理念领先,期待的课堂状态,才能逐步呈现,课堂方能美丽转身。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通过建班育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本文从“思想铸德”视角出发,从思想铸德的丰富内涵、思想铸德的两个主体、思想铸德的实施路径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实现“传道立身,铸德育人”这一具体目标。  [关键词] 传道立身;铸德育人;思想铸德  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学生不缺乏玩游戏的体验,但在习作中容易出现无法把印象较深的地方写清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两个梯度帮助突破。首先是教师的同步作文,回忆自己童年时游戏的快乐,将写作技巧蕴含其中,让学生对写作方法有初步感知。其次,引导学生认知,
期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登州村是国学经典《三字经》的发源地,也是作者区适子的故里。《三字经》经典文化一直深深地滋润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心灵。近年来,潭村小学以《三字经》为切入点挖掘经典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以“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学校”为宗旨,创建了“适子教育”学校特色。笔者是“适子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研究中也不禁思索:《三字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如果仅仅只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价值,
期刊
编者按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一直致力于“促进语文教学教得对、教得好、教得轻松”的研究,他创立的“指向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学解读三层级”理论,直面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难题,促进语文教学“教得对、教得好、教得轻松”。教学解读有别于普通的阅读和专家阅读,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阅读教学服务。“三层级”分别指解读的三个层级: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着阅读教学的多个能力点。一批骨干教师利用黄伟
期刊
自读课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通课内外阅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不同的自读课文有着各自的文本特质与课程价值,因而教学的价值追求与活动设计也应具备“这一篇”的特征。  笔者曾应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杨友红先生之邀,在苏新两省暨杨友红名师工作室统编教材自读课研讨会上执教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自读课文《蝉》。通过数次磨课,并一一解决活动设计
期刊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精心设计的、系列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所在,并通過有效的言语沟通来达到思想层次的提升,已经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捂”“焐”和“悟”三种手段来优化课堂留白的效果,引领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思考(冯卫东,2014年)。从英语学科的特色考虑,教师还应该借助“晤”来进行大量的输出,巩固教学的效果。  《论友谊》(Of
期刊
游记《小石潭记》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文基于释义、解码、评鉴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本课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文本释义  (一)课文结构  这篇游记一共五段。第一段,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最后一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
期刊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阳光实验学校,在我所倡导的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以阳光育人——触摸心灵教育为理念的特色办学,把立德树人植根于阳光教师队伍的建设沃土,把塑造现代教师的阳光心态和阳光育人的素养作为班主任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带领教师找回教育激情燃烧的阳光元素,建设一支朝气活力的阳光智慧型班主任队伍,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一、用执着初心,点亮阳光育人之心灯  2018年全国教
期刊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置于时代背景下审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找坐标、找定位。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完成对“学优生”的品格塑造呢?所谓学优生,是指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但是,学优生目前的优秀能否可持续发展,优秀能否用在益处,也有令人担心之处,因为学优生往往具有娇气浮躁
期刊
一、完美教室价值系统建设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马卡连柯也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实践证明:一个有良好风气,具备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正如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大树,生机勃勃而协调一致。所以,完美教室价值系统的建设,是我们接手一个班级后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班级价值体系的建设,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