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史识与文采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首次挖掘出版或修订出版的回忆录渐夥,形成非虚构类文学的重镇。它们既是研究者的至宝,也是读者经久不磨的欣赏品。回忆录是历史见证者的自白,饱含动机与心情,提供一个绝佳的勘察比较的对象,辗转对照,宜于窥破迷津,达至柳暗花明之境界。其中,不难衍化出淘汰与新生的学术动力。回忆录在某种角度上与自传得以重合,鸿爪留痕,小内幕有大精彩,自然深具历史价值。其上品,多缘情事生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袍,叙事、考理、辩义都能恰到好处,饱含史家追求真相的推动力,充溢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乃经验、智慧、心血的结晶,自成一种风格。
  廿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秉春秋之笔,白历史真相,所谓述往事、思来者,最具史品、史识。《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亦是文学之极品。《资治通鉴》虽非文学之供奉,却是写作(包括创作)之祖构,其文学价值,乃如血液之于人体,造成一种内在的精微之博动。
  《史记》等作品,本属历史的正宗,却正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回忆录,隶属文学之一种体裁,却又是货真价实的历史。
  民国时期来华抗战的美国军人所著回忆录,以陈纳德之作最具分量。而美国密电码专家雅德礼的《民国密码战》,则问题多多。其文学性,相对于陈纳德的对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认同,满心的欢喜,渊然的沉醉,雅德礼则是蜻蜓点水,心不在焉。
  陈纳德笔下颇有妙句,在谈到日军封锁中国西南部运输线时,他写到“如果切断了盟军的援助,中国的抵抗力量便会像刺穿了的肺一样萎缩下去”。 陈纳德战争思想的波澜起伏,曲折萦回,都融汇归宿到他崇高而磅礴的民族气节。
  《民国密码战》系雅德礼在华期间的回忆录,抗战初年他以1万美金的年薪聘到军统工作。作者当年失宠于白宫期间,醉心写书,其致命处在于真实的间谍素材,加上似是而非的人生经验,后者的不伦不类,也并非一种文学上的合理虚构,而是一种夸饰,即兴式的想当然;导致其下笔不能自休,充斥有口无心的无稽之谈,穿凿附会,怪诞百出,莫可究诘。
  前些年有所谓百岁老人章克标所著回忆录《世纪挥手》,整本书就像一个病恹恹的衰人,记事则隔靴搔痒,叙述则木强寡神,粗枝大叶,结体则不见轮廓,论事则毫无风骨,文字因循庸陋,观之昏昏欲睡。虽曰敝帚,却不自珍;难免顾影,却不自怜。本来似他这般也算饱经世变,当有不少秘辛可供解剖,谁知看完只是一场竹篮打水,可以说是最差的回忆录,可是此公偏要命曰“世纪挥手”,沐猴而冠,真不知好赖。
  同样是民国报人的生涯回忆,相对于章克标记叙的庸常无聊,张林岚老先生回忆录《腊后春前》则可说是陡起一峰。老先生是新民报(赫赫有名的新民晚报的前身)的前辈。他叙述的方法,平稳而浩荡,信息相当密集,仿若一条集聚文化生命的链条,蕴涵着大时代接踵而来的事件,成为关乎后人命运的潜在线索。全书有似慢镜头拉开巨幅长卷,可直截分为两个部分,即两个历史转捩时期,一是中年以前的漫长的战乱时期,一是社会变异的运动时期。
  他的书中,举凡办报理念,一代文化人谋生的艰辛苦楚,时代回旋与冲撞,与旧中国新闻检查持续的抗争,现代史上诸多政经、文化人物史事发生的渊源、情状、流向……其丰厚内涵,可以分解成无数的专题、事件来解析、来考察,从而为历史、为时代作佐证、旁证、补证、疏证……正如老先生书中的感慨——“许多新闻在我们笔下奔流过去,成为历史……历史虽然总是在弯弯曲曲、跌跌撞撞中发展,但总是不断进步的……”
  《高宗武回忆录》,用英文写成,作者当时身在美国,写毕且束之高阁多年,不存在怕的问题,但他还是隐瞒了关键的事实行为,属于一种处心积虑的藏藏掖掖,却不知在他人的回忆录中事实清清楚楚,有如镜鉴。加以内容不周密,文笔欠流畅,以致事实多有不明,意义亦嫌含糊,价值大打折扣。该回忆录,他不敢生前示人,又想扳回自己在历史上的定位,为己开脱,试图在其身后的时段中公诸世人,故有很多设计、增减、算计,处处留下想从历史审判席上溜之大吉的魅影,其心可诛。殊不料越藏越露,老妖怪老而成精,那一番扭捏,令人无法忍受。
  与高宗武并称的陶希圣,著有《陶希圣回忆录》。作者是当时社会史理论建构的巨子。写到民国社会的转型问题,多有卓见,抗战前庐山牯岭的知识界茶话会,更有其不可代替的史料价值,但他后期生活,因了跟高宗武落水、出水的折腾,大受影响,似乎总在竭力按捺其六神无主的神情,很多关键的转捩点,竟然连一笔带过都说不上,而根本是略去不写,故而有的篇章充溢历史的神经末梢,清晰解渴;有的部分则大面积迟钝,令人观之生疑,不,是生气。
  《知堂回想录》看似冲淡,实则就叙述笔法的选择而言,横亘着他那淡然而潜在的固执,也即对史事的观察叙论,均以其可疑的自我视点来统摄,期待深處失望也深。至于其文笔,并不像某些吹捧者所说平淡因而到达了散文艺术的极境,而是根本不把读者放在眼里。他的散文《初恋》尝有这样的句子“她在我的性的生活里总是第一个人,使我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的第一个人了。”如此罗嗦、夹缠的不知所云,真可以把人考住了!
  至于他落水的心理暗影,在回忆录中反而不见,倒是在其《老虎桥杂诗》一书中隐约有所透露。
  跟跌入政途的同行不同,也有纯粹的校园生活图景。文教人物虽处于战乱岁月,但奇怪的那也是现代学术成长期的黄金时代。生活虽然简朴平凡,难以超然物外,然而致志学术,却别有光辉四射、姿采缤纷的灵境。
  《朱东润回忆录》对学界倾轧的描述,简直是《围城》现实版。这本回忆录以这段抗战时期的文教生活最为动人,种种殊出意外的精彩,几乎可以全盘搬用为《围城》的真实注脚。
  相较于朱东润的教书生涯奔波劳苦,心力交瘁,何炳棣则在很年轻时,即抗战尚未结束,就已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殊少生活折磨苦累,更多生命交付学术探求。他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包括西南联大时期的教与学,治学范围之广、成就之巨,与其有允许其专注的环境在起作用。所以他读史阅世的心路历程,又跟朱东润他们穷忙了一生的悲哀是亦合亦分的两种路数。但即使是朱东润之所遭遇学界倾轧,仍属一种不同学术源头的竞争,虽有不快,但生活与学术的空间仍在。到了四凶肆虐的时代,那就只有同声感悼了。   民国时期也有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不仅以国学自任,且以国事自任。在行政工作方面也抱持学术上求取真知的态度,践行经世济民的实学,蒋廷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蒋廷黻回忆录》,作者怀史迁之才抱张骞之志。这是学者从政,善始善终的典型。书中道及的人生履历,充溢谋国的真诚,善谋善断,慧眼识人识事,坚毅的努力,寓于分寸感之中,可钦可佩。他早先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他在学术上开创新史学、培养新式历史学家的教学目标,在行政方面也能如是。相对于当年一些鸡飞狗走的智识者,其伟岸自因时间推移而水落石出。作者以平实的文体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黄仁宇《黄河青山》、《地北天南说古今》均为回忆录作品。其间屡屡提到部队战士的涣散、困穷、战力低下,吵架、斗殴、装备粗陋,简直是家常便饭。就是黄仁宇本人也染上粗鄙郎当的习气,1980年代他到中国社科院演讲,明史专家王春瑜负责接待,亲见他座谈时忽而跃起,蹲在沙发上,指手画脚,拍胸撸袖,就是当兵时留下的后遗症。
  黄氏治学,将掌握的史料作有机的高度的压缩,文笔连绵辗转,浩荡不迫,而内里自呈洪波涌动之势。其感念与激发,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是以带动史学的热点,叙事角度的别致为青年人群起模仿,持续多年。他研究的是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而在文体上,却竟然有美洲魔幻文学的效应,在混沌中暗寓判断,也属奇迹。
  黄仁宇、蒋纬国都是学生军人,也都从下级幕僚做起。后来前者专注于史学,后者致力于兵学。《蒋纬国回忆录》则可谓回忆录中的奇书。纬国颇能退让、忍受、克制。人生的苦楚无论有形无形,俱以平常心应之。其实汗水和苦修渗透其冰雪聪明,他对兵种认识深透,所提出战略战术的构想和过渡时期的老军人不可同日而语。纬国是科班出身的高级幕僚,他的治兵方略和军事学的深度,精密宏深;而他对文化的估衡,也可说是独具只眼。
  《白崇禧回忆录》系最新推出的修订本。白氏晚年,认识越发坚定,不再带有先前的顾虑私心,但是也晚了,不乏开脱之处,省略之处,难言之隐,其间固有大环境不利于他,也有他的小算盘,其间还试图勾邀胡琏,以图自救自壮,不料却吃闭门羹。他的智谋在民国军政人物中凸起一座醒目的峰峦,小诸葛之称不算虚誉。小诸葛的小,并非他在幕僚符号人物诸葛孔明相形之下的谦辞,这一个小字,恰恰是时代的留影,也即个人根性在时代中所表露的局限。不过较之冯玉祥回忆录《我的生活》,白氏的观照范畴就要辩证精辟得多。两人都属我执固我在的人物性格,但白氏晚年,多少能够“破我执”,思维所涉天地宽泛得多。
  唐德刚先生不仅是思辩、考辩的大师,他更善于把自己的历史见解带进人的生活、与人的生存状态活泼泼地结合起来,对多头绪的世象予以通透解析。由他撰述的《李宗仁回忆录》,文采、构撰,都是一代名笔。该书文笔灵动传神,兼有《左传》、《国策》的长处,其中又时时插入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理念,内涵丰盈。传神写照,融史实与描述为一体者,所在多有。大量的民国重要人物,在此书中,立体形象往往得以随机和盘托出。但李宗仁的不真实在于心情、见识的暧昧和隐晦,而唐德刚的美化文笔将其装饰得掩映潺湲,以致若非老吏断狱,诸多真伪绝难辨认。
  军政元戎的回忆录,《麦克阿瑟回忆录》堪称泰山北斗。自由与爱情不是现成的,需要精神血汗来争取。远瞻人类前途,人类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免除被奴役的危机,回忆录中提供足够的多角度的值得深思的问题。著述界正有其不同寻常的旁逸斜出,徐志摩以文学名家,他在欧美原来是读经济系的,对英国文坛文事其实不大熟悉。像麦克阿瑟这样的政军大佬,谁会想到他著述的文学性呢?但他偏偏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敏锐的历史想象力与文学叙事技巧,得以大大地发挥。
  他对多场战事,点染杜鹃啼血般的总结叙说,于大势则直指要害关节,直指自由的精义,生存的目的。文字体现的胸怀,则示人以至诚。他的满腔孤愤,哀痛莫名,让后世扼腕伤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众多的回忆录,仿佛独驾扁舟,在烟波浩渺的文学水泊里,静观周遭连山蓊郁,四面八方晨昏四季闪现不同的景色。《古拉格群島》一书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说过:“一句真话的分量比地球还重!”这种真话,必然在历史和时代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能否将回忆录看作文学作品,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其文学的要素是文采、史识、思想,其终端则是真相,因而与虚构类的文学略有差别而已。
  有不可信的材料,没有不可用的材料,这是一种陌生化的整合,由相距时空甚远的事象参互钩稽,来发现彼此之间无数的捍格矛盾以及无数的貌异质同。而历史歧途的重大性、致误的病根、病灶遂浮上前台。多量的回忆录文本参照互读,事象本质得以辨证会通,仿佛人工呼吸,顿成一强大之活体,又若激水然,一波才动万波随,史迹因果遂由隐而显。诚如梁启超所说“乘飞机腾高空周览山川形势,历历如掌纹,真所谓俯仰纵宇宙、不乐复何如矣”(《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六章)。
  回忆录的上品,带给我们意外的文学惊喜,仿佛在幽微处发现亮光,在万枯之林遇洒法雨。其间史事生发的感喟,因为是建立在逻辑的知性考察上,故其发为感叹,颇具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回忆录之上品,既为最佳之史料,也应是极高明的作品,平淡竟能包举绚烂。其间佳构,文采斐然,议论周匝,踵事增华,由纸上风景,回到历史现场,大可激发今人志气与幽情。即令历史的废墟,亦大可流连徘徊。
  (作者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老田在路边摆摊儿卖饮料,十来年了.rn附近的清洁工、出租车司机、跟城管打游击的小贩,都和他混得很熟.没事的时候,便躲在他那张硕大的遮阳伞下和他聊天.rn老田五大三粗,但爱
掰起指头一算,我和字心已有三十五年的交情.rn一九七四年,我从共青团中央调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我和字心一起度过了“文革”的后期,又一起为川版图书的崛起共同奋斗.我初到
明辨是与非是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的。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
在清朝,北京菜市口是一条令人谈虎色变的街。这条街原本以蔬菜和一家名为鹤年堂的药铺而闻名,但有清一代,这里也是处决人犯的刑场。1898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城刚进入霜风凄
大峡谷以金口河命名.因翻看“选美中国”,赫然看见金口河大峡谷位于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列,就动了心思,要前往以观就里.8619次列车从成都出发,途经乐山、峨嵋,城市渐行渐远,峡
随文练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还存在一些难题:练笔的内容如何选择?学生
期刊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物质资本(如:资金、机器、厂房、土地等)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物质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规模、实力,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而在当今,知识要
期刊
又到了一个凤凰花开的季节,又迎来了一个“五四”,我的心不由向三亚凤凰岛飞去, 叩首在火凤凰雕塑前.rn“五四”,一个充满活力、激情、信心和希望的日子.在三亚人民心目中,从
新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要的对策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措施包括:(一)引进跨国公司参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国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