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新颖试题设计的几种方式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新颖的题目的设计,既显示了命题者的数学智慧,也展示了数学试卷的种种“亮点”,为了实现命题的“能力立意”,也为了避免题海战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我们该创设更多更好的问题情景.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我们对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已有了新的认识,但在目前,用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还是一种主要的方法.而如何设计试题,使之符合课程改革新理念,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作用,除了根据课改教材进行精心设计考试的知识点外,我们还需创作出更有新意的数学题目.在浙江省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武中也有一个环节叫试题设计,可见数学试题的设计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下面以我个人的亲生历为谈谈数学试题设计的几种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1. “乔装打扮”
  教材(通俗说“课本”)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国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任务,经有关专家组编辑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的教学课本,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有趣的现实数学素材和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材很好地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需求.它是达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根据教材内容,教材例题习题来“乔装打扮”叙述方式,是创作新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1 (人教版必修1P17):已知函数f(x)=x-2+1x-3,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求f(-3),f23的值;
  (3) 当a>0时,求f(a),f(a-1)的值.
  设计思路:为了考察函数的重要特性之一定义域,同时继续保留原有教材的风采,也考虑到以小题的形式进行考察比较适当,把原题进行“乔装打扮”,同时也把原题中的几个知识要求都在这个题目中反映出来.改编成如下简洁新颖的一个题目:
  题1 已知函数f(x)=x-2+1x-3,若f(a)的值存在,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a|a≥2}
  B. {a|a>0}
  C. {a|a≥2且a≠3}
  D. {a|a≥2或a≠3}
  例2 人教版必修1P72一段文字.
  设计思路:既体现教材原有的应用形式,又使学生继续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同时也包含了对对数的运算的考查.
  题2 国家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PH应该在[5.0,7.0]范围内,而PH的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则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饮用纯净水的氢离子的浓度应控制在
  A. [10-7,10-5]
  B. [lg5,lg7]
  C. [5,7]
  D. [105,107]
  2. “锦上添花”
  在原有教材例题或习题的基础上,再添加若干小题,以增加考查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目的.
  例3 人教版必修五P100:x>0,当x取什么值时,x+1x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设计思路:把求x+1x的最小值改为求2a+1a的最小值,但这样显得很单薄,所以又设计在a+b=1的前提下,求z=m+n的最小值.
  题3 已知a>0,b>0,a+b=1,设m=2a+1a,n=2b+1b.
  (Ⅰ) 求m的最小值,并求出当m取最小值时a,b的值;
  (Ⅱ) 设z=m+n,求z的最小值,并求出当z取最小值时a,b的值.
  说明:这样更改无论从知识点的考查,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显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效,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灵活应用.
  例4 人教版选修1—1P42:如图,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内一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思路:圆锥曲线的定义始终是最重要的,对定义的理解是学好圆锥曲线的关键,而坐标法又是研究圆锥曲线的重要方法,因此把此题设计为在坐标系下的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而仅仅是定义的考察又显得单薄,从而再增加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
  题4 点P是以A(-1,0)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上任意一点,B(1,0),若线段PB的垂直平分线l与AP相交于点Q.
  第4题图
  (Ⅰ) 求点Q的轨迹S的方程;
  (Ⅱ) 当点P的坐标为(-1,4)时,判断直线l与轨迹S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说明: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在教材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加以“锦上添花”,更能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3. “无中生有”
  这类题目在原有的教材中很难找到其原型,是运用了教材的知识要求而设计.当然设计这样的题目所花的心血也更多,有时候需花上几天或十几天才能设计一个题目,因为它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比如为考察学生对三角函数线的掌握情况,编拟如下二个题目.
  题5 如图, P为单位圆在第一象限AB上的一点,过P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M,过A作x轴的垂线交OP延长线于,若|AT|=|OM|,则∠AOP的正弦值为( )
  第5题图
  A. 2-12
  B. 2-12
  C. 5-12
  D. 5-12
  题6 如图单位圆中扇形OAB的面积为π6,过A(1,0)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OB的延长线交于点T,则线段AT的长度为_________ .
  第6题图
  设计思路:第一题是要求在相对直接的图形中,正确找到余弦线,正切线,正弦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题是把扇形面积和正切线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当然还可以再融合其他三角函数线.
  题6 已知函数f(x)=|tanx|,设xi=3πi,则满足条件:“若i<j,则有f(xi)<f(xj)”.(其中i,j∈{5,7,8})的实数对(i,j)共有( )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
  设计思路:此题设计包含学生对试题的阅读能力,三个点用i,j的方式来给出,考试要求中也明确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还考察了正切函数的图形以及加绝对值后的图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反映在此题中.
  说明: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根本,也是三角函数的起源,而教材中这类题目本身不多,基于这点,我们可以“无中生有”,但是不能偏离题目的本质要求.
  4. “偷天换日”
  在原先相对比较常规的数学问题中换常数为字母参数,或者认为增加参数等,也不失为一种设计试题的方法和手段.
  题7 f(x)=asin2x+bcos2x(a>0,b>0).
  (Ⅰ) 当b=2a=2时,求f(x)的单调区间;
  (Ⅱ) 令g(x)=f(x)-b2,且gπ6=3,设g(x)的最大值为k,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思路: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考察往往作为高考解答题的第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继续保留三角函数变形的功能,同时把常见的以具体数字给出变成以字母形式给出,第一小题为降低难度,仍然以常态形式给出,而第二小题设计成一个具有双变量的有条件限制的最值问题.
  题8 已知数列{an}满足a1=m,an+1=tan+n.
  (Ⅰ) 当m=1时,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a1,a2,a3经过调整顺序后能成等差数列?
  (Ⅱ) 设bn=an-3n3+λ(λ∈R),且数列{bn}为等比数列.
  (ⅰ) 求实数t和λ的值;
  (ⅱ) 记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不等式Sn≤13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设计思路:以人教版必修5P33习题4:a1=12,an=4an-1+1为简单的二阶递推数列模型,把具体的数字字母化,设计的第一小题为半开放性试题,包含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又由于有些递推数列能变形转化为特殊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这样就有了第二小题的设计.
  说明:字母数字化,特殊问题一般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等等都是设计试题的方法.这类试题更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5. “移花接木”
  把几个原本独立的知识点通过某种方式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符合在知识的交汇点出题的大纲要求.
  例5 人教版必修1P30—31.
  设计思路:把教材中的烟花问题与前面P30关于函数最大值的定义进行有机的结合,即把本来两个独立的内容融为一体,试题设计新颖.
  题9 “菊花烟花”是最壮观的烟花之一,它距地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关系为
  h(t)=-4t2+12t+19,若满足:
  (1) 对于任意的t∈(0,+∞),都有h(t)≤M;
  (2) 存在t0∈(0,+∞),使得h(t0)=M.
  则当h(t)取到M的值时,相应的t0的值为_________.
  结束语
  学生在数学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其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解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最直接、最关键的指标.学生解题活动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其解题能力的速度.那么如何提高解题活动效率,首要的应该是题目本身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度的高低.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题目时应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作业过重负担.本文仅仅谈了本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旨在提高广大教师的命题水平.
其他文献
1 引言  当前对于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拜读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感触颇深.在平时的教学调研过程中,笔者听课的同时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备课成果”,让学生感叹教师的“渊博知识”、聆听教师的“精辟讲解”;还是让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解题困惑”,点亮他们的“思维之火”.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江苏历年的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2008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成功命制一直被认为是江苏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被其他省市所推崇,也引领着全国高考解析几何的方向.四年过去了,欣赏着这些精彩的试题,激动之余,总想冷静地问问自己,江苏高考解析几何的复习方向是什么.基于高考“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理念,笔者再次回顾了教材和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  (1
期刊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为: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的老师会把本节课上成习课题,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
期刊
数列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而数学思想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有着普遍的应用意义,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只有对数学思想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下面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出发解数列问题,旨在开启思维、拓宽思路,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知识和概念的习得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反思性学习”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通过学生对经历过的学习活动再次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結和发现出新的东西,进而完成知识的固結,并获得能力上的提升.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多年,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其洞察数学的事实和本质,学生知识同化和顺应的水平亦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反思
期刊
笔者发现,一些教材及教辅资料上绘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示意图比较粗糙、随意,有失准确性.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示意图,同时通过调节变量,来实现局部放大的功能.  一、 理论分析  分子力不是万有引力,也并非简单的库仑力,它是由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和核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和核子之间的复杂因素所产生的相互作用的总和,即分子力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力.在有些问题中,我们可以在实
期刊
最值、定值问题,之所以在高考解几综合题中“热度不减”,原因在于解析几何的主体内容通过最值、定值的提问方式,能将其它章节重要数学知识内容结合起来,能够考查到学生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能将学生代数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天然浑成地贯穿于一道试题之中,体现试题的综合性,这种试题选拔的功能性强,符合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的选拔人才”.  解析几
期刊
背景: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维持治疗较持续化疗或间歇治疗可以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减少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目前推荐的维持治疗方案为氟尿嘧啶类、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Bev)或Bev联合氟尿嘧啶类。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尚存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浙江省医保政策和中国慈善赠药援助计划,部分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et)维持治疗。因此,我们进行这项回顾性研究分析Bev或Cet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2010-2018年
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够在问题中善于观察,发现新奇,探索规律,就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比如数字“1”,在不同章节的知识里它常有多种不同的表示结果,若对它进行挖掘及灵活运用,可以使很多问题巧妙、快速地得到解决.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 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例1 计算1+tan75°1-tan75°的值.  分析:因为“tan45°=1” ,所以原式可看成是tan45°+tan7
期刊
题目:(2011江苏卷1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x24+y22=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点P在第一象限,过P作轴x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1) 当直线PA平分线段MN,求k的值;  (2) 当k=2时,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d;  (3) 对任意k>0,求证:PA⊥PB.  1. 命题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