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地位,抓好德育教育各环节,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天职。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可以从学生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抓起。一是强化认知,以德育人;二是建立道德情感,升华认知;三是重视实效,知行统一。
【关键词】德育教育 认知 实效 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6-02
加强德育工作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抓好德育教育各环节,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抓起。
一、强化认知,以德育人
1.提高教师素质,起到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高素質,特别是良好的素养,是教师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所起到的示范作用,着力于教师的素养和修养。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当前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如果教师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必须要把教师的学习放到重要位置,定期组织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争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争做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以精湛的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发展自己,完善自我,从而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塑造良好形象,熔铸敬业精神。
在多元价值冲击和影响日益强烈的今天,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必须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在各方面做到为人师表。
2.加强以“五爱”为中心的德行认知教育。
“五爱”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必须确立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3.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环节。
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强调由班主任亲自抓,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品德得到强化,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环节,并贯穿于始终。
4.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达到环境优美、文雅、宜人,学生置身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墙上标语、板报、名人字画、宣传栏、文化走廊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建立道德情感,升华认知
1.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提高认识。
运用已掌握的道德认识进行好坏、是非、善恶的判断,形成明辨是非、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建立稳定的道德情感。
在提高了对事物的道德判断后,要继续深化教育,在这一阶段,可开展一系列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体验生活;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主题演讲会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锻炼;开展情境感染活动,让学生体验一种激动、一种肃穆、一种庄严、一种快乐,从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开展典型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开展“好学生、好公民、好孩子”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重视实效,知行统一
学生在完成德育认知并建立了稳定的情感后,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及时反馈,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及班主任要重视学生自立自律能力培养,可以开展“尊重自己”、“我对自己负责”等班、队活动,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
2.强化校外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但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关,还与家庭的教育、社会的影响息息相关。为了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及时教育,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多渠道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通过在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争取家长家长的全面支持和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懂得言传身教,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地落实,深化德育工作,才能确保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 认知 实效 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6-02
加强德育工作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确立德育的核心地位,抓好德育教育各环节,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段抓起。
一、强化认知,以德育人
1.提高教师素质,起到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高素質,特别是良好的素养,是教师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所起到的示范作用,着力于教师的素养和修养。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当前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如果教师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必须要把教师的学习放到重要位置,定期组织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争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争做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以精湛的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发展自己,完善自我,从而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塑造良好形象,熔铸敬业精神。
在多元价值冲击和影响日益强烈的今天,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必须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在各方面做到为人师表。
2.加强以“五爱”为中心的德行认知教育。
“五爱”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必须确立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3.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环节。
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强调由班主任亲自抓,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让学生的品德得到强化,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环节,并贯穿于始终。
4.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达到环境优美、文雅、宜人,学生置身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墙上标语、板报、名人字画、宣传栏、文化走廊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建立道德情感,升华认知
1.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提高认识。
运用已掌握的道德认识进行好坏、是非、善恶的判断,形成明辨是非、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建立稳定的道德情感。
在提高了对事物的道德判断后,要继续深化教育,在这一阶段,可开展一系列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体验生活;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主题演讲会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锻炼;开展情境感染活动,让学生体验一种激动、一种肃穆、一种庄严、一种快乐,从而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开展典型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开展“好学生、好公民、好孩子”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重视实效,知行统一
学生在完成德育认知并建立了稳定的情感后,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及时反馈,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及班主任要重视学生自立自律能力培养,可以开展“尊重自己”、“我对自己负责”等班、队活动,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
2.强化校外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体系。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但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关,还与家庭的教育、社会的影响息息相关。为了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及时教育,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多渠道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通过在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争取家长家长的全面支持和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懂得言传身教,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地落实,深化德育工作,才能确保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