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与德育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对推动德育教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中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良好家庭文化的熏陶对高中数学德育教育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家庭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希望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帮助。
  关键词 家庭文化、高中数学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迅速发展,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虽然在快速发展,知识层面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完善,但却忽视了德育教育。高中教学不应该只是进行知识教育,也应该结合德育教育,为新时代的青年进入大学、社会打好基础。
  一、家庭文化与德育教育
  (1)家庭文化的含义。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中的价值观念和其行为形态的总和。它包括婚姻及恋爱程序、夫妻关系、道德观念、两性地位、亲子关系、离婚、儿童谋生意向、家庭团结、对于亲长的责任,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素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到现在家庭文化的传承仍有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文化学习素养的提高,审美情趣的高雅,道德伦理的升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文明,生活方式的智慧,家庭关系和睦融洽,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家庭中成员的身心健康。
  (2)家庭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割舍不去,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家庭文化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3)家庭文化的德育功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家庭文化是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基础,良好家庭文化的熏陶不仅对其思想道德、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帮助,更能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在高中数学的學习中更轻松。
  二、德育教育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学习数学不仅能够解决数学相关的知识性问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帮助同学理性地用数学观点看问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坚定、冷静的品格,遇事不慌张。数学的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性的定律、解题思路,都要遵循严格数学规则,这样长时间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培养学生按规矩办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
  (3)多角度了解数学,增加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中有许多立体几何图形、多面体、抛物线等以及看似简单的函数实则包含着变幻无穷的数学逻辑关系,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美丽,带给人心灵的冲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同学们发现数学的美,增强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时代在进步,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该跟着进步,创新能力就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创新的能力,数学中有许多创新性的题型,变幻的三角函数、丰富多彩的立体几何,都是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开发。在高中数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1)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重视德育教育。中国是文明古国,不仅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数学老师可以多向同学介绍中国的数学文化,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爱国热情。数学本就是一个多面的学科,在其中融入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从多个方面解释问题,既要介绍其积极的地方也不能回避消极的地方,让德育教育发挥其作用。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高中数学本生就是一个比较枯燥、死板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对数学容易出现畏惧和距离感,感觉数学很难学。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创新教学方法,不是一味地输出,简单地在黑板上讲解,而应该多成立一些数学趣味兴趣小组,让同学发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榜样。要想成功地开展德育教育,老师是关键。在人们潜意识中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其实不然,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用心去面对学生,将枯燥的数学教学以更有趣的形式传授会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因此,要想让德育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结论
  社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高中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家长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家庭文化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不能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原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培养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技巧是每个老师都应该研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是融合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根本策略。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只知道教给学生解题技能和方法,却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数学学习观,甚至也会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所以,教师应当让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其德育教育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德
摘要 通过小学美术微课进行学习的方式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主要产物。微课是信息化时代中新型的美术学习方式,通过小学美术教学的微课视频能够带领小学生们对美术学科知识学习与按照自己需求化学习进行充分的满足,不仅如此,小学美术的微课教学还能够对传统美术课堂进行资源的补充与扩展,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组织小学生们进行自主美术学习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美术教学课堂。对于经济与交通不发
摘 要幼儿园的开设与创办应当以为小朋友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益智娱乐项目为主,满足幼儿时期的小朋友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培养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这些幼儿素质的培养中,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創设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42-01  通过合适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游戏环
摘 要 新课改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学层面需要进行有效创新,阅读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应用应更加得到关注。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法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系列难点性因素影响下,批注式阅读在教学应用层面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导致其应用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将分析批注式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难点,并就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的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相关培育工作,同时社会发展也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我国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分科严重的情况,而数学作为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学科之一,更是帮助学生研究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教师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学生构建出直观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能对简单的结合几何体以及图形具有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之前,已经
摘要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其今后的长远学习来说,均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以提高教学成效,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必要性,然后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在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把已有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运用和实践。通过平时的活动,幼儿会不自觉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注意数学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学,养成主动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数;生活;培养;材料;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37,B031,C961,F2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
摘要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中的内容。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盐水自然蒸发实验及加热使盐水快速蒸发实验,本文就这两个实验的具体方法及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173-01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中的第7课,
摘要 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数学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途径就是让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建构理论是一种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参与学习活动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