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瘀方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对雌激素、NGF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来源 :解放军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对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痛经程度、病变部位子宫内膜厚度,生殖激素[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NGF、炎性因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低毒,专属性强的续断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通过优化展开剂和显色剂的类型,寻找最佳的薄层鉴别效果,并考察了温度、湿度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以正丁醇-醋酸-水(4∶1∶5)为展开剂,10%的硫酸乙醇为显色剂得到的薄层鉴定结果显色明显,斑点圆润,特异性明显。该法对温度、湿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结论该法简单、低毒,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薄层鉴别方法。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正常BALB/c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和玉屏风颗粒组(YPF),每组50只,YPF组按临床剂量换算为小鼠用剂量2.5 g·kg-1,以0.1 mL/10 g进行灌胃给药28 d;分离提取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以ConA与LPS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毒力测定等实验。结果玉屏风颗粒对正常小鼠体重、免疫器官指数、血常规、CD4+/CD8+T细胞比值和脾
目的建立银菊汤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评价该汤剂的质量。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C 18色谱柱(250×4.6 mm,粒径5μm),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程序为:0~15 min,10%~13%A;15~25 min,13%~25%A;25-35 min,25%~75%A;35~45 mi n,75%~1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0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指标为绿原酸、黄芩苷、连
综述并归纳近年中药降脂机制的相关研究,为中药降脂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以“中药”“高脂血症”“作用机制”“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Hyperlipidemia”“Mechanism of ac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 ence等数据库中,对近年中药降脂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23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研究表明中药降脂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外源性脂类吸收,抑制内源性脂类合成,促进胆汁酸的分泌及
目的研究去氧鬼臼毒素在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建立去氧鬼臼毒素LC-MS/MS测定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2种成分质量浓度,并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去氧鬼臼毒素线性关系、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去氧鬼臼毒素在高、中、低浓度(500,1500、4500ng·mL-1)中,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4.91±0.33)%、(94.52±0.50)%、(94.39±0.75)%,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3.88±0.46)%、(93.31±0.76)%
目的建立参芪益母膏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C 18(4.6×2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85∶15),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在测定范围内(0.0102~0.1224μg,0.0138~0.165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n=6),芍药内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7%(n=6),RSD分别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检测和分析胆汁酸外转运蛋白BSEP、MRP2、MDR3在肝移植术后并发黄疸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胆汁酸代谢在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和发展中作用。方法收集2006-2017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5例肝移植术后发生黄疸并行肝穿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脏穿刺活检组织的蜡块,进行组织学及相关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肝移植组),另收集同期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组织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SEP、MRP2、MDR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肝组织中的表达,采取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观察上
中药外治疗法是指通过外用各种中药治疗疾病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于骨科疾患由来已久。因外伤导致的骨伤科疾病范围较局限,外用中药可直达病所,局部可充分吸收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了中医外治法的特色和优势,又可避免内服药物后产生的肝脏首关效应、无胃肠道刺激、简便灵验、依从性良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开展[1]。中药外治疗法沿用至今,在使用途径、方式方法、药物剂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中药熏蒸、浸渍、外敷、穴位敷贴、艾灸、穴位注射等。现将近5年中药外治疗法在骨科疾患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通过系统收集江阴市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与效果研究文献,总结分析江阴市大病保险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利用ROCCIPI理论系统分析江阴市大病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识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性提出江阴市大病保险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目的以岩黄连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TACS)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方法灌胃给药后,观察TACS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和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对睡眠时相的影响以及对抗尼可刹米导致小鼠惊厥实验。结果TACS可以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对抗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结论TACS对中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