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调资速度之最的金圆、银元邮资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况
  
  邮资不仅是反映邮政生产最为基本而又最权威的东西,它也是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集邮界研究它是必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邮政史的时间跨度拉长,它的内涵将愈加丰富,研究它的人也势必日众。
  对于中国邮资史来说,自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至今,已达130多年,其间政权几经更迭,邮资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自1948年11月19日开始使用的金圆邮资(彩图①为2枚1948年11月使用1/2金圆邮票和国币邮票的混贴封,彩图③是正式启用金圆邮资时的混贴封),在160天内,调整了8次(彩图④为1949年1月1日首次调整金圆邮资时的报值挂号封),此种现象不仅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彩图⑤是第三次调资时的双挂号尾日封)。尤其是在以后的95天内(1949.4.27-7.31),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几成废纸,各地自发使用银元,故形成金圆、银元邮票交混使用现象。二者的兑换率各地自定,故不统一;就是一个地方,也是一日一变或一日数变。那么,全国各地对同一类邮资而言,到底有多少不同邮资额,这绝对是一个神仙数字。正因为邮资变化频繁,每次调整后,邮资使用的时间期限非常短暂,给邮政史研究带来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知难而上,是很多集邮者的一大"怪僻",于是我选择了研究这段邮史,组成了《金圆、银元邮资史》邮集。本邮集以金圆8次调整邮资为内容组成4框,以2次调整银元邮资为内容组成1框,反映了事情的全过程,邮品(首、尾日封、珍罕品约占1/3)分配均衡。
  
  二、了解邮资的特殊变化
  
  编组邮资史类邮集,当然要了解邮资变化。但历史上留下来的东西,并非都是明白无误的。以88#邮资表为例(1949.2.21-1949.2.28,见黑白图),这是当时的邮政总局所制发,供宣传、张贴的邮资资料,应无问题。但其中涉及常用的几项邮资如平快、挂快、新闻纸、货样、商务传单等,与现今发行的诸多资料如《中华民国邮票目录》(人民邮电出版社修订版·1998年)、《中国邮资考》(台湾·薛鉴衡等编·1957年)不符。
  现列表比较如下:
  以上差别,何以为准,应有实物作映证,所以这一阶段的平快、挂快实寄封就是关键了。通过对调资文件的研究加以实物映证,我采用了88#邮资表上的数据。
  1949年4月17~26日的10天中,执行了第92#邮资表,表末备注栏中注明:川、黔二省照表上邮资减收20%。当时规定平信为1500元,单挂号信6000元,双挂号信12000元,减去20%以后,分别为1200、4800、9600元,(见彩图⑥、⑦)。如对此不甚了解,就会把一件本是珍品的东西,当作掉票的"废品"对待。
  还有:对侨批航空总包的计费。也很特殊,彩图②反映了这一情况。
  
  三、对珍罕品的认识与收集
  
  彩图⑥是贵州威宁白纸代邮8折单挂号金圆邮资封,其代邮票上印有挂号编号--024号,与封上手书#24吻合。下部还印有GY$4800(即金圆4800元)。为此事我曾向贵州省威宁邮电局发去了询问涵,证实确有其人(代邮票上有当时局长的印章)其事。代邮票已很珍贵,又加上系8折邮资,目前仅此1件。至于四川部分的各种8折邮资实寄封,均已收集完备。
  银元邮资时期(1949.4.27~9.30),因为物价和经济政策等原因,四川曾出现许多加盖局名戳的银元邮票,集邮界俗称"防盗票"。对于局名戳的加盖方式,当时西川邮政管理局所辖各局曾统一定为:凡全国统一使用的邮票,采用横形加盖;凡地方加盖而成的各种邮票,采用直形竖加盖。彩图⑧右封,正面贴印花税票加盖改值为基数票,属"全国"通用票,故票上有横盖"简阳"局名。此封于1949年8月4日寄出,而目前所见之横盖防盗票多在9月以后,此乃目前所见横盖防盗封最早者。其背面贴西川机盖中山像改作基数邮票,属地方改值邮票,所以其上是竖盖"简阳"局名。一枚封上,二者全备,不仅是对文件的最好映证,也是其珍罕之所在。该封右下戳,为钢质圆形"柜"(信柜)字戳也是十分罕见的。左封加盖"郫县"局名戳,不仅实寄封仅见此1枚,就是旧票也尚未露面,故有人怀疑成都周围邻近县是否有"防盗票",现在可以证实是有的。
  彩图⑨的挂号印刷品封,贴了3枚西川平信单位票,以代替挂号邮资;另贴1枚2 1/2C西川手盖改值邮票。此手盖改值邮票,系为印刷品邮资所制,此封又恰好是挂号印刷品,封之左上部有蓝色"刷挂"二字,销票日戳用的是带"刷"字的邮戳。这种贴有西川手盖2 1/2C邮票的印刷品实寄邮品,目前仅见两件,但另一件连封带邮票已撕残,可见其珍罕性非同一般。
  《金圆银元邮资史》邮集是一部全新的邮集,首尾封(或仅差1日的近首尾封)约占1/3左右,而各种邮资额均已齐备,在2000年四川第8届邮展上获高奖是当然的。这部邮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去掉银元邮资部分,编组成纯以金圆邮资为主题的5框以上"金圆邮资史"邮集。
  
其他文献
7月4-5日,由景德镇市总工会主办,景德镇市职工集邮协会承办的"景德镇--无锡职工集邮闭幕展暨景德镇市职工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成果展",在我国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市展览中心隆重举办。中华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中参观了邮展。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瓷都,无锡是江南名城。在两市总工会的领导和工人文化宫的支持下,两市的职工集邮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在国内有相当的知名度。此次
期刊
7月11日,北京官园中国儿童中心艺术宫。鼓乐声中,第十届北京市邮票公司最佳邮品终于亮相。盛夏的阳光照射在精美的邮品上,北京市邮票公司将十年的精彩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1993年开始举办的北京最佳邮品评选,历经十年,不仅开全国性地方邮品评选的先河,而且以其极高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集邮界知名度极高的评选活动之一。每年的夏季,北京最佳邮品在人们的期待中走出,而今,它已经成为北京集邮高品质、规范化的
期刊
2002年8月1日发行《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一)》邮票首日封1套2枚。  2002年8月20日发行《中国古代思想家(四)》邮票首日封1枚;丝织封2枚(编号:PFSZ-34)。  2002年8月24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交十周年》特种纪念封1枚(编号:PFTN·WJ-114)。  2002年8月2日-11日在韩国举办世界邮展,发行《韩国2002年世界邮票展览》外展纪念封1枚(编号:WZ20
期刊
今年6月,中国集邮总公司推出了《董永与七仙女--江苏东台》个性化邮折。邮折突出《董永故里--江苏东台》的主题,引用了南宋《方兴胜览》的记载:"海陵(东台)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同时还引用了请嘉庆《东台县志》卷引自《晏溪志》的记载:"汉董永,(东台)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庸,感动于天,降仙女为偶……"邮折的画面以池畔相会、槐荫为媒、男耕女织为主要内容,再现了"董永与七仙女"
期刊
本刊讯 由中国邮政报社和中国邮政广告公司主办的2001年中国邮政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评选,7月21 日揭晓。编号为2001(2200)-0022和2001(0900)-0003的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分别获得最佳单枚奖和最佳大套奖,获得最佳设计奖的是编号为2001(0100)-0105的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2001蒙(GP)-0009获得最佳文案奖。在评委们经过四轮投票后,仍未选出最佳创意奖,此项奖空
期刊
如果调查一下各国邮票发行的历史,在通信中大量使用的邮票,最初多以"普通"的面目出现,给我们常用的普通邮票。早期的普票大多设计简单,印刷也不很精美,但由于"出世"较早,印刷量不大而为人们所珍视。当我们已经迈入21世纪,高科技正进入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领域,群众对邮票选题、设计和印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审视我国已发行的普票,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呢?下边谈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关于选题 
期刊
注1:青秀山,位于南宁市东南约5公里处底邕江江畔,占地730公顷,以山势秀奇、草木青翠而得名,景区内有古寺古塔。  注2:伊岭岩,北语称"敢宫",意为宫殿一样美的岩洞,因地处武岭县伊岭村而得名。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形似海螺,深45米,面积24000多平方米,游程1100多米,大小景点百余个,遍布钟乳石,以秀媚取胜,色彩奇特。  注3:德天瀑布,距大新县城66公里的中越边境交界处,归春河从横跨边
期刊
这几年,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的品牌在中国集邮集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原本得天独厚的集邮、集币收藏活动与集藏文化通过博览会的窗口,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向往。连续北京、上海、广州举办的三届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已经成为被国际集邮界、集币界认可的国际专业博览会,它也是中国集邮、集币的重要品牌,同时它还成为一张中国集邮、集币靓丽的名片。而在这张名片的背后,是主办者的每一步坚实的足迹。  其实举办邮票、钱
期刊
我是从老旧的《集邮》杂志上认识"董纯琦"这个名字的,至今已有好几十年了。我在集邮散文--《人生易老,邮文永在》中曾留下这样的文字:"1958年第3期的《集邮》上刊登了青年董纯琦写的《利季泽惨案15周年邮票的设计和雕刻》,我以为它至今仍然是介绍‘他山之石‘的集邮范文。随文刊出的2枚捷克斯洛伐克的雕刻版邮票图稿--‘揭开面纱的妇女头像‘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因此就深深地精雕在我的心扉上,并时常凸显在
期刊
编者按:中国集邮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邮票丰富的题材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引起了国际集邮界的极大关注。颇具影响力的美国《林氏邮票新闻》在其显要版位刊登了这篇文章,指出中国邮票为西方集邮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收藏空间"。我们特将此文摘译出来,希望能给国内集邮者一些启迪。  全世界都在热心地收藏中国邮票和信封,而集邮活动更是在中国人中广泛流传。  尽管西方大多数人既不能说中文,也不能读中国的方块字,但他们仍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