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分组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进行了数学分组教学的尝试。教学中进行分组时,为体现公平竞争,分工合作,注意综合评价与激励措施。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平时表现一贯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沉闷的说教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适应参与式教学的要求。
  小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提问和发言往往被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所垄断,这就促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最终可能导致厌学。其二,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如何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从容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只有从小就培养他们竞争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其三,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解决它们,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分组教学的尝试。
  实行数学分组教学,首先应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一定原则分为6至8个小组,同一小组成员座位排在一起,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展开竞争,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具体设计如下:
  一、分组
  1.分组原则
  (1)公平原则
  进行分组时,为体现公平竞争,应力争使每组成员总数、男女比例、“优生”与“差生”比例基本相等,同时尽量使每组成员的平均文化成绩相当。(2)自愿原则。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分组时应尽量根据学生各自自愿的结组。(3)、控制组数。每班一般可分为6——8组,每组6——8人。这样既便于活动操作,又可以增强竞争力。
  2.小组内部组织
  (1)组员分工。每组选组长一人,中心发言人一人,记录员一人。组长负责组内一切事务,中心发言人主要负责讨论发言,记录员主要做好讨论记录,(2)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内目标、组织讨论、组织收集资料与信息,并及时总结本组成功与失败原因,据此,调整目标。(3)、组长、中心发言人和记录员实行轮换制度。每周对他们换一次,每个职务小组成员都要轮流担任。这样就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
  二、具体操作
  1.课前
  每节新授课前,各组组织小组预习,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用书面形式列出,在上课前送到课任老师处,由老师根据各组对重点、难点把握情况予以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预习积极性,培养其自学能力。
  2.上课
  老师首先提出教学目标,然后由学生根据目标用15分钟分组预习。预习结束后再用15分钟进行师生研讨。研讨中,教师主要起到驾驭作用,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可适当组织组间竞答。对于能指出别人回答中的错误的个人及其组,以及回答与抢答问题的学生及其组,都要及时评价并做好记录。研讨结束后由教师出练习来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练习实行邻组互批与教师抽查,最后收集汇总各组平均分与个人成绩。3、课后。针对上课内容,各小组组织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对各组反馈情况由教师组织总结评比。另外,每一单元结束后,由各组针对本单元内容组织出一份综合练习,教师结各对所出练习质量作出评价并作好记录。
  三、要求、综合评价与激励措施
  1.要求
  各方面评价采用记分形式。每节课每人回答问题得分按得分按次数递减。比如:一人一节课共三次回答问题,如全对,则其得分分别为10、8、5分,且一节课同一人回答问题不能超过三次。同时,每节课参与回答问题人(一人多次回答只算一次)较多的两组再分别给其组总分加8分和5分。这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并逐步克服“差生”的自卑心理。
  2.综合评价与激励措施
  每周对个人和各小组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根据本周所得总分,评一个“实力优胜组”。三个最佳表现个人。第二是根据语言表达情况,评选择出一个“语言表达优胜组,三个最佳表达个人。另外,在组长中评出一个“最佳组织者”,被评选上的组和个人都可得到一份小纪念品,用以紀录其优胜历史。对于表现较差的组和个人,让其为获奖者表演文艺节目用以祝贺。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尤其平时表现一贯不太好的学生,也能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沉闷的说教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适应参与式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三大主科之一,其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点关注。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数学中的阅读能力,关系到了学生对于教材、题目等材料的信息提取以及数学知识、逻辑思维的理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的贡献。 阅读能力的好坏,将明显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现状,并针对性给出了一些培养阅读能力的对策。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如同演员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精彩别致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为整个课堂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情景创设  一部电视剧,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至关重要。小学生通过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为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道路中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目前,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缺乏足够的学习经验,学生的英语基础都较为薄弱,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期刊
一、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是由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形象具体且图文并茂的方式建立起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向外发散的网状结构,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全面发掘人们在科
期刊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品德教育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充满探究与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需
期刊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教育长期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孩子们的一个习惯形成,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自然的按照这个习惯行事,而这个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这些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直接影响他们成绩的提高。  例如,有的学生做作业前不复习课本知识点,上来就做以至于知识点运用不正确,格式不规范,错误率较高;有的学生做作业时做一会儿玩一会儿,磨磨蹭
期刊
关键词:初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索研究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倡导者。他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强调了教育和生活的连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倡导“回归生活”的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生活的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同时注重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因此,在平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期刊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利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答问题,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朝着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本领。  一、数学思维的概述  在数学范
期刊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卫星网络等各种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带给我们虚拟空间,使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们拥有更开阔的空间来发展经济,丰富自己的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更新每天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信息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部分,所以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到底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简单的定义是来自1989年美国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学校对小学体育教学流于表面形式,未能全面深入的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方面培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对其渗透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创新 体育课 渗透 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