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红色摇篮”的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在对敌斗争艰苦的岁月里,木刻艺术开始广泛流传。当时木刻艺术在敌后文艺生活中十分活跃,是深受广大新四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和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1986年,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盐城的美术工作者专程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向抗日战争时期在盐阜根据地从事美术工作的同志,征集他们保存的当年作品,查阅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江淮日报》、《盐阜报》、《盐阜大众》等报纸和《先锋杂志》、《新知识》等刊物,搜集登载在这些报刊上的木刻作品。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整理出版了由王阑西主编的《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木刻选集》(以下简称《木刻选集》)一书。
  最近有幸看到这本《木刻选集》,虽然是薄薄的一本,只有六十多幅木刻作品,印刷技术和印刷纸张略显粗糙;虽然这些木刻作品首次发表距今天已经过去近八十年,就是出版这本《木刻选集》也已经过去了三十三个春秋。如今看到这本《木刻选集》,还是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感人,特别珍贵,仿佛又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盐阜根据地的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艰难岁月里,那些悲壮的战争场面历历在目……
  与延安遥相呼应的艺术之花
  盐城的木刻作品是在抗日战争特定历史环境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而又坚持为抗日战争服务的目的和方向,成为“红色摇篮”里盛开的一朵艺术奇葩。木刻是一种简易而有力的文化宣传工具,在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以延安最为典型,而远离延安、地处苏北的江苏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木刻艺术同样开展得轰轰烈烈,与延安木刻艺术遥相呼应,集思想性、革命性、战斗性和叙事性于一身,成为发动群众、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瓦解敌人的有力武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黄克诚同志为首的新四军第三师和中共苏北区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分区,包括盐城、阜宁、射阳、建阳、淮安、涟东、阜东、滨海等县,活跃着一大批木刻作者,令人欣喜。这是由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曾一度驻在盐阜地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培养出来的美术工作者,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的一些同志,从上海和国民党统治区来的(其中包括“新安旅行团”)的美术工作者,都汇集在这里,其中有莫朴、芦芒、沈柔坚、吴耘、洪藏、丁达明等同志。他们用画笔和木刻刀作武器,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随着新四军新到一个地区,木刻画立即出现在墙头上,吸引着广大军民的眼球,成为开启人们心扉的“灵丹妙药”。例如:芦芒的《兄弟会师》,表现了身背步枪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两个战士喜形于色,紧紧地握着手,充满了革命必胜的自信心。皖南事变前,1940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盐城会师,成为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迎来了革命的一派大好形势,两个战士的表情就是最好的见证;沈柔坚的《侵略战争的下场》,两个日本鬼子伏在一具骷髅上痛哭,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穷途末日已经来到,必定走上灭亡的道路。莫朴的《我们活跃在苏北》,新四军战士和农民在田头亲切交谈,生动地刻划了盐阜军民的战斗、生产和一派盐城的水田风光,新四军与苏北人民鱼水深情的关系。这些木刻作品思想性强、战斗性强、针对性强、教育性强,形象生动,入木三分,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
  作品题材紧贴实际吸引眼球
  《木刻选集》里的作品,题材广泛,丰富多彩,紧密联系实际,与宣传抗日救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相结合;与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相结合,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采取木刻特有的精细刀法,把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不仅给以木刻艺术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以深刻的寓意,让人们在心灵深处得到启迪,对于凝聚人心,军民团结,巩固民主政权,促进生产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首先是木刻作品生动表现新四军气势如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严学优的《向敌人冲去》,猎猎飘扬的党旗下的新四军战士,手拿插上刺刀的步枪和手榴弹,以锐不可挡的攻势冲向前,让敌人见了丧魂落魄,人民为之欢欣鼓舞拍手夸赞。芦芒的《激战》,表现的是激战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八路军战士取得胜利而热情欢呼的场面,尽显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其次是木刻作品表现了鱼水般的军民关系,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芦芒的《帮老百姓收割》,身背步枪的八路军战士,在麦浪滚滚的田野里,帮助农民紧张地割麦,头都不抬一抬。洪藏的《欢送新战士》,两个老百姓看着骑马戴红花的新战士,在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的老百姓簇拥下光荣入伍,高度赞扬他们走上战场打敌人的革命精神。吴耘的《劳军》,两位青年妇女喜气洋洋地拿着礼物前来慰劳八路军战士,身背步枪的八路军笑嘻嘻摇手致谢,表示礼物不能收。严学优的《民兵》、丁达明的《放哨》等作品表现地方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的场面。
  再次是木刻作品里表现盐阜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篇幅较多,涉及到方方面面,说明了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如芦芒的《大地回春》、莫朴的《田间归来》、洪藏的《农忙时期》、沈柔坚的《田野》、吴耘的《修堤》等作品,反映了群众愉快劳动的场景。芦芒的《上冬学》、丁达明的《农村剧团演出》等作品表现了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莫朴的《三代》、芦芒的《小八路和老爹》、《请接受儿童团的敬礼》等作品表現了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形式多样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木刻选集》作品的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多样化,根据作品表现内容的需要,采取独幅、组画和连环三结合。有人物肖像木刻作品,如领袖人物列宁、毛泽东;文化名人高尔基、鲁迅;也有普通的劳动者,如老奶奶头像等。这些肖像木刻,把人物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很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洪藏的《翻身》,用了9画连环木刻作品介绍了一位女换工小组长,认真做好换工工作,积极参加民兵,同男人一样站岗放哨的事迹,叙事清楚,实实在在,令人感动。当时盐阜银行在盐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有芦芒创作的两幅《抗币》木刻作品、沈柔坚创作的四幅《抗币》木刻作品,可见当时木刻作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还有讽刺性的木刻小品,产生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由王阑西、杨帆、芦芒合作的4幅《现代推背图》,采用时事讽刺诗配以漫画般的木刻作品,并附有诗义的解释。诗句含蓄,画面简练,解释清晰,富有战斗力和针对性,如同一把钢刀刺向敌人的心脏,让敌人看了胆寒。
  同时,这些木刻作者吸取民间的牛印(过年时贴在牛栏旁的砖刻画)、年画的技巧和特点,如凡一创作的《向劳动英雄拜年》(牛印)和《军民同乐》(年画),充分体现了木刻作品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木刻艺术,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本《木刻选集》作品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版画艺术殿堂里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它、学习它、继承它、发扬它,让这朵盛开在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奇葩——木刻艺术,赋予中国梦的时代特色,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其他文献
五四运动100周年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会形成这三大历史丰碑呢?  人类历史上,往往有些“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会对历史产生决定性影响。百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就是这样在“关键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习总书记讲话,是我们在新时代完整准确地传承“五四精神”的根本遵循。“八个字、四个词”是“五四精神”的四大要素。“
期刊
主持语:  胡明哲说,我是微尘。即便是再小的物质,在时间的流程里并不因此而丧失自身的存在。但人的精神性呢?是否回归到物,与物合为一体才会获得永恒的存在?胡明哲发现了岩彩,发现物质的自然状态并强调其意义,同时也看到了人的局限,以及文化的局限性,故而她利用物的自然属性破除人的偏见,从而打开艺术表现的新空间。  走入胡明哲的工作室,看到满屋子陈列着矿物标本,宛如一座地质博物馆。墙上的岩彩绘画,就是这些细
期刊
何宝珍,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道县。1914年入县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联系,很快来到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同年10月被分配去安源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与刘少奇结成革命伴侣。曾任汉口
期刊
近日读张志功同志所写的《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对习仲勋“一生光辉,历经坎坷”的革命历程有了更为具象的了解。张志功同志前前后后给习仲勋当了20年秘书,用他的话说:“这20年,是紧张战斗的20年,也是我们亲密相处受他教导和影响不断学习进步的20年。”和伟大的、有创造力的、有魅力的人物“在一起”,总会受到影响。当然这个“在一起”一定包括精神上的“在一起”,因為一切历史,都离不开精神
期刊
前不久,惊闻国防大学原校长邢世忠上将因病逝世,享年82岁的消息。噩耗传来,顿时令我感到无比悲痛,不禁泪水模糊了双眼,陷入无尽的哀思!  一别经年,虽时光流逝,但20年前曾有幸在国防大学校办公务班服役时,那段在老首长身边工作过的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老校长经历了越战的洗礼,经过了我军各个层级指挥员岗位的历练,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我军蜚声海内外的高级将领——共和国上将。从邢校长1995年7月荣升履
期刊
一  遥想当年感慨深,中华虽大日沉沦。  分赃巨盗凶如虎,执柄国贼怯若豚。  覺醒学生拼热血,愤激工友汇强军。  山河自此东风骤,万里宏涛撼鬼神!  二  刀枪难挡爱国情,士子长街反霸凌。  大勇英姿光历史,赤诚风范励群生。  前仆后继除邪恶,地覆天翻促复兴。  寄望青年承远志,五洲净化作先锋!
期刊
2003年,邢世忠从国防大学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期间,被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所认识。经李铁映介绍,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批准,于2005年1月加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并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05年9月和2010年5月分别召开的第四届和第五届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连续担任两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期长达10余年。  中国延安精神研
期刊
在艰苦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里,盐阜根据地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小日本,太猖狂,  来到中国烧杀抢。  军民齐心反“扫荡”,  打坝拦河铸铜墙,  日寇汽艇无路走,  被我杀得叫爹娘!  这首歌谣真实地描述了广大军民打坝拦河揍“黄狗”(“黄狗”是群众痛骂日本鬼子的称呼)的战斗情景。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当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疯狂地
期刊
3月14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座谈会。有关老同志和专家学者24人出席会议。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逢先知、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中央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刘祖禹、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彭光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瑞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宣传部领导王立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