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是为了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现状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模式
作者简介:夏韡(1981-),男,安徽无为人,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教育出版中心,编辑。(北京 100011)赵伟(1974-),男,青海西宁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部分人才还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进入企业一线工作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企业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们又抱怨没有合适的工作可找,这里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一些高校学生的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教育部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或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大学生就业范围。但是受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导致创业过程艰难、创业成功率较低,或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就业成功率不高。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部分提出了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加大教学投入,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投入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对研究型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已有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到相关企业从事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1,2]
应用型本科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则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多家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本科教材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各高校近几年陆续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培养教材的编写或研究工作,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教材建设对推进本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需求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主编、出版的教材逐年增加,出版的教材数量丰富、品种繁多,但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且部分教材仍然避免不了研究型本科教材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又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和厚基础、宽专业的特点来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过程更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应用型本科也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但应用型本科出现以后,高职高专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当有所调整,与应用型本科有所分工。高职高专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注重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培养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既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1,2]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材编写方法
编写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基础理论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知识遵循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原则,而基本技能则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且还需有一定量的实践环节,最后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内容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教材各部分之间前后呼应,配合紧密,同时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强调实用性,贯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应注意到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二本和三本院校,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和研究型大学,教材的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字通俗易懂,语言自然流畅,便于组织教学。[3,4]
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在校的实践条件、就业环境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必须利用具有一定教学资源的团队进行编写。教材要达到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的目标,就要彻底打破现有的教材模式,内容必须做大量的调整,教材的编写本身要突出实践和创新的特点。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避免和理论型教材重复,又要避免和高职高专教材重复,这使得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得编写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挥。
在编写教材时,内容的选取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有效结合,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可有效结合和利用各高校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立体化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中发挥文字、音像、网络、多媒体等不同教学媒体的综合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材展示方式,扩大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4]
三、项目化教材和模块化教材相结合
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及设备的现状,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开发模式,如学校是理论教学、实操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还是传统两段式的教学环境,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在什么范围,学科教师与技能实操的教师比例,年轻教师与有5年以上专业授课经验以上教师的比例等这些因素来确定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模块化教学还是其他更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指导教材的开发。
所谓项目化教材是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经过加工设计形成规范性程序,转换成为与教学类型和层次相匹配的教学任务。教材编写时每一项教学任务可以按照下面七个模块设置。
(1)项目要求: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描述并提出要求。
(2)项目分析与理论: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其中穿插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3)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把实施的路径描绘出来,然后按照实际的操作步骤,详细进行讲解。
(4)项目预案:对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加以提示,并告诉解决方法,减少操作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出现,节约操作时间。
(5)项目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打分,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
(6)项目作业: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操作,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7)项目拓展:提供更高层级或更难的任务,让对自己要求高的学生知识面和操作能力得到拓展。
模块化教材主要以模块化电子教材为主,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电子教材与配套的实验实践教材或系统,教材以知识为主、以实验实践为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虚拟实验、动手实践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理论知识电子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配套实验实践电子教材课程,真正满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要求,达到“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与企业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懂理论的一般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一般理论水平较低,所以能够达到策划水平的教材编写人员相对来说较少。
采用高校与企业联合编写教材的模式,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既能保证教材的内容满足预期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编写进度,且可避免以往教材内容重复或各科知识点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也缩减了教材出版的时间,使学生能尽快接触到新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应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这样编写的教材既可保证已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知识,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教师偏重理论而企业技术人员偏重实践的状况,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中实习实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实训教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将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紧密结合职业要求,才能编出适用的教材。
对于应用型教材的编写,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通过改变现有的教材编写模式和编写思路,力争使所编写的教材实现精品化、系列化和较好的再版性,并通过不断的调整,加入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使教材能适应本科教学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实际的发展,最终实现出版社、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结论
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模式和编写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适应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学生就业压力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华,谭立本.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方法的研究[J].华章,
2011,(5):106.
[2]付延友.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19.
[3]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8,(6):94-96.
[4]余辉晴.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08,
(12):64.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模式
作者简介:夏韡(1981-),男,安徽无为人,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教育出版中心,编辑。(北京 100011)赵伟(1974-),男,青海西宁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部分人才还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进入企业一线工作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企业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们又抱怨没有合适的工作可找,这里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一些高校学生的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教育部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或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大学生就业范围。但是受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导致创业过程艰难、创业成功率较低,或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就业成功率不高。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部分提出了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加大教学投入,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投入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对研究型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已有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到相关企业从事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1,2]
应用型本科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则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多家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本科教材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各高校近几年陆续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培养教材的编写或研究工作,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教材建设对推进本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需求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主编、出版的教材逐年增加,出版的教材数量丰富、品种繁多,但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且部分教材仍然避免不了研究型本科教材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又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和厚基础、宽专业的特点来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过程更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应用型本科也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但应用型本科出现以后,高职高专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当有所调整,与应用型本科有所分工。高职高专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注重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培养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既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1,2]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材编写方法
编写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基础理论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知识遵循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原则,而基本技能则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且还需有一定量的实践环节,最后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内容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教材各部分之间前后呼应,配合紧密,同时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强调实用性,贯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应注意到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二本和三本院校,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和研究型大学,教材的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字通俗易懂,语言自然流畅,便于组织教学。[3,4]
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在校的实践条件、就业环境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必须利用具有一定教学资源的团队进行编写。教材要达到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的目标,就要彻底打破现有的教材模式,内容必须做大量的调整,教材的编写本身要突出实践和创新的特点。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避免和理论型教材重复,又要避免和高职高专教材重复,这使得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得编写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挥。
在编写教材时,内容的选取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有效结合,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可有效结合和利用各高校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立体化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中发挥文字、音像、网络、多媒体等不同教学媒体的综合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材展示方式,扩大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4]
三、项目化教材和模块化教材相结合
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及设备的现状,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开发模式,如学校是理论教学、实操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还是传统两段式的教学环境,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在什么范围,学科教师与技能实操的教师比例,年轻教师与有5年以上专业授课经验以上教师的比例等这些因素来确定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模块化教学还是其他更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指导教材的开发。
所谓项目化教材是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经过加工设计形成规范性程序,转换成为与教学类型和层次相匹配的教学任务。教材编写时每一项教学任务可以按照下面七个模块设置。
(1)项目要求: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描述并提出要求。
(2)项目分析与理论: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其中穿插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3)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把实施的路径描绘出来,然后按照实际的操作步骤,详细进行讲解。
(4)项目预案:对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加以提示,并告诉解决方法,减少操作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出现,节约操作时间。
(5)项目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打分,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
(6)项目作业: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操作,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7)项目拓展:提供更高层级或更难的任务,让对自己要求高的学生知识面和操作能力得到拓展。
模块化教材主要以模块化电子教材为主,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电子教材与配套的实验实践教材或系统,教材以知识为主、以实验实践为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虚拟实验、动手实践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理论知识电子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配套实验实践电子教材课程,真正满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要求,达到“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与企业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懂理论的一般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一般理论水平较低,所以能够达到策划水平的教材编写人员相对来说较少。
采用高校与企业联合编写教材的模式,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既能保证教材的内容满足预期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编写进度,且可避免以往教材内容重复或各科知识点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也缩减了教材出版的时间,使学生能尽快接触到新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应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这样编写的教材既可保证已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知识,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教师偏重理论而企业技术人员偏重实践的状况,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中实习实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实训教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将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紧密结合职业要求,才能编出适用的教材。
对于应用型教材的编写,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通过改变现有的教材编写模式和编写思路,力争使所编写的教材实现精品化、系列化和较好的再版性,并通过不断的调整,加入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使教材能适应本科教学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实际的发展,最终实现出版社、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结论
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模式和编写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适应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学生就业压力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华,谭立本.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方法的研究[J].华章,
2011,(5):106.
[2]付延友.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19.
[3]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8,(6):94-96.
[4]余辉晴.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08,
(12):64.
(责任编辑:刘辉)